作者:蒋叔
昨天在热搜上看到一则魔幻的新闻。
事发于广西柳州某学校。
教师节临近,有个班级家长群提议:
给三位老师购买化妆品礼盒,每份760元。
费用由全班56位家长分摊,每位家长40.72元。
这个提议是班级家委会商讨出来的。
何为“家委会”?
直白来说就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
“家委会”存在的本意是好的,但在上文群聊中却变了味。
一顿安排下来,一句“请大家及时支持”,几乎不给人拒绝的余地。
这时,有位家长直接挑明:
“我不参加。”
按理说,出钱给老师买礼物应遵循自愿原则。
家委会急眼了。
她回怼不愿凑钱的家长,并请其退群。
“鉴于您不愿意参加,
就没必要一直在群里受我们打扰了,
家委会在这里礼貌地请你退群。”
这还没完。
拒绝凑钱的家长很不解:
“凭什么要我退群,因为意见不合?”
一番质问后,“名场面”来了。
家委会直接摊牌。
“大多数人都随大流,
你不参加是你的自由,
我们这个群就是方便大家交流参加活动的,
如果不随大流,
请自己退群吧。”
好家伙,大家都送礼,你不送就是不合群,不合群还要逼人家退群。
都是当父母的人了,还跟小孩子一样玩过家家?
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当事家长发朋友圈吐槽。
去年教师节,家委会买水杯送老师。
300多元的水杯买了好几个。
当事家长不想拍马屁,拒绝参加。
从那以后,她被贴上“叛逆家长”的标签。
这在后来的采访中得到证实。
记者联系上了该班级的另一名家长。
那位家长说:
“这次教师节‘集资’活动尚在讨论阶段,还没有交钱购买。”
还在讨论阶段?
可通知里明明写着,“随后发收款码,请大家及时支持。”
至于逼人退群的事,那位家长的解释更扯了。
“每次组织活动,她都不同意也不参加。
我们也没有踢她出群,由于没有达成一致,我们一些家长后面自己退出那个群了。”
拒绝“行贿”被唾弃,难不成送礼成了天经地义?
此事一经曝光,引起网友热议。
很多网友表示,第一次听说有“家委会”。
有网友称,自己是家委,但从不拍马屁。
有网友则表示,家委会“变了味”:
“尽管现在倡议过节不收礼,但一些家委会为了送礼,总能整出些新花样。”
更多时候,家长们出钱,结果送礼却成了家委会的功劳。
这就是典型的慷他人之慨,让自己长脸。
事件曝光当天,柳州教育局回应:
不允许教职员工违反廉洁从教的规定,
并呼吁家委会主动抵制请客送礼歪风邪气。
至此,该事件才告一段落。
但舆论还未停歇,甚至有些人直接把矛头对准老师。
“这样的老师简直伤风败德。”
“当啥教师,干脆去抢好了。”
这样的言论还有很多,我看到后很是心凉。
趁着这件事,我想为老师这个群体说几句公道话。
很多人羡慕老师,因为有寒暑假。
但他们只看到了假期,没看到其背后要肩负多少责任。
有位老师,从教近30年。
她说:“发现只有兽医站没给学校下过整改意见。”
这句话看起来像段子。
但我想说,这不是段子,而是老师们的“心声”。
大多数打工人下了班,代表着结束一天工作。
老师可以吗?
答案是否定的。
尤其是班主任。
他们既要教书育人,也要当“保姆”。
“午休一直不存在,晚上回到家,微信群叮叮咚咚,电话也有。我明明下班了。”
“如果课少一些的话,下课还能喝口水,如果课多的话,忙得连水都喝不上。”
此外,还要整理资料、搞活动、考试、测验、改卷、写宣传推文......
每一样都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一般情况下,他们连假期也是处于工作状态。
活多,工作琐碎,如果工资高,待遇好,那也还好。
可往往事与愿违。
不排除有一部分老师拿高薪。
但剩下那一部分呢?
钱江日报记者曾采访过几位老师。
小丁老师,杭城某公办小学 老师,班主任,工作刚满一年,年收入6.5万元。
小蒋老师,杭城某公办小学老师,工作6年,年收入8.5万元左右。
刘老师,杭州某公办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工作32年,年收入12万左右。
图源:钱江日报
从三位老师的工资单可以看出,他们的收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走上讲台之初,他们满怀理想和憧憬。
可漫天风花雪月的理想,终究敌不过一地铁马金戈的现实。
有人会说,老师可以开培训班,还有家长送礼呢?
醒醒,现在已经2022年了。
“教培双减政策”落实后,没得培训。
去年,有家长托熟人找到一位老师,帮孩子有偿补课。
当孩子考上高中后,他马上翻脸,举报老师。
老师退还补课费,还赔了2000元。
但家长不罢休,继续举报。
相关领导问了家长一句:
“是你主动邀请老师补课的,并且托的熟人,课补完了,你来举报老师?是这样的吧?”
家长肯定地说:
“是的,他亲戚孩子是免费的,我两个孩子为什么不能免费?他捎带上就行啦。”
可见,即使是私下辅导,同样会有被举报、违规的风险。
收礼更不用说了,这是明令禁止的。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对此次“家委会事件”如此愤怒的原因。
就连老师自己也怕收礼。
“老师不敢收,怕投诉。”
“打心底不希望家长送礼。”
而有些家长不管不顾,变着法子“送礼”。
到头来,老师反被骂道德败坏,家长却“无责”。
不排除个别老师会成为“老鼠屎”,抹黑行业。
但我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是明事理的。
从本质上来说,把送礼和尊师重教扯一起,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风清气正的教师节,一张贺卡、一条短信、一句感谢,让老师安安静静教书,或许已经足够。
家长的焦虑可以理解,但切莫做过了头,给孩子做了“坏榜样”。
家长的关爱陪伴,要多一份理智,少一点献媚。
孩子的成长环境,要多一份纯净,少一点杂念。
老师的育人生涯,要多一份专注,少一点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