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全媒体记者 陈逸之/文
梁展豪/图 通讯员 林绿丰
近年来,随着老年大学体系的完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龄人群走入校园,再度开启学习旅程。
在福州市老年大学内,不少银发学生扎根于此:有的转换赛道,从化学老师变身文学课学生;有的扎根闽剧发展,与学校同学一起演出,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有的十年间学习了插花、婴儿养护、烹饪等课程,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水平……这群银发学生丰富的学习经历,在展示老年生活新光景的同时,也向大众展现了他们“人老心不老”的乐活心态。
“这么多实用有趣的课,我真舍不得变老”
“我们再把这朵玫瑰向左移一些,打造一个不对称三角形的轮廓……”走进福州市老年大学905教室,讲台上的老师正在讲解插花技巧,台下的学生们纷纷拿起手边的玫瑰,跟着老师的步骤实践插花。今年61岁的张仁光正在调整作品细节,他将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插进花泥,一篮不对称三角形插花作品就完成了。
张仁光说,自己选择插花艺术课是偶然。“我退休前就喜欢园艺种植,不过自己没有一个系统认知,常常不明白为什么这株植物会枯萎,那株植物要浇多少水。为了更好地养护植物,我报名了插花艺术课程。”
“没想到插花艺术是另一领域的课程,开学的时候,我发现我是班上唯一的男同学。”张仁光笑称,自己可谓“误入万花丛”。“但是学习和性别没有关系,在老年大学,只要你想学这门课,就可以大胆选。”在第一学期的十五节课里,张仁光与其他同学一起跟随老师的脚步,从一开始的花艺“小白”,逐步成长为可以独立完成作品的插花“小能手”。
今年75岁的陈秀行则转换学习跑道,进入老年大学中外文系。曾执教中学化学科目三十余年的她,在老年大学选修了古典文学课程。她2013年就已入学老年大学,作为一位“老生”,陈秀行在十年间选修了不少类型的课程,其中最爱的,还是中外文系的文学课。
老当益壮回馈社会,在老年大学实现新人生
课间休息时走进1301教室,就仿佛来到闽剧表演厅的后台——三三两两的学生各聚一处,有的讨论要怎么改善手指动作,有的对着镜子调整自己的脚步,还有的和伙伴分享自己前天看的闽剧剧情……
这里是福州市老年大学的闽剧表演班,65岁的卢德婉是这门课的学生,有5年闽剧学习经历的她,是位不折不扣的“闽剧迷”。“我喜欢唱歌,曾经参加过合唱团和越剧表演,后来机缘巧合下来到闽剧班,学习怎么表演闽剧。”卢德婉热心于闽剧发展,她与老年大学的同学组织了一个业余表演团,闲暇时外出表演闽剧。
被问到在老年大学闽剧表演课上最大的感悟,卢德婉说她有两个收获。
第一个收获是朋友。“退休后,我的社交圈转移到了老年大学,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姊妹。课上我们是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课后我们是朋友,彼此不用拘谨,可以放松地表达自己。”卢德婉说,除了外出表演,她们还会在课余时间一起吃饭、喝茶、旅游。
第二个收获是“回馈社会”。卢德婉说,她与姊妹们常常外出义务演出。“我们在三坊七巷、鼓山都演出过,进过社区、养老院和福利院,为高龄老人和残障小朋友演出。一方面宣传了我们福州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希望为社会上其他有需要的人带去欢乐。”
已在老年大学学习十年的陈伯敬亦有同感。今年60岁的他,是位名副其实的“老”学生,这个学期,他再次选修了老年心理养生课程。
“我已经上过三个学期的老年心理养生课了,它让我受益良多。”陈伯敬说,步入老龄阶段的路上,他曾有过不少困惑,老年心理养生课程给予了他不少帮助。在两年的心理理论学习中,陈伯敬积极调整心态,用乐观的态度面对每日生活。除此之外,陈伯敬还将自己所学分享给朋友,帮助他们走出“老龄困境”。
本文为海峡都市报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编辑:游越
实习生:赖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