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奶粉速递君后台可以看到不少妈妈的留言:
相信现在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疑惑,那国外奶粉真不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吗?
这个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目前除国内奶粉品牌外,国外没有任何奶粉品牌标注“更适合本国宝宝体质”“专为本国宝宝体质研发”“仅适合本国宝宝食用”等诸如此类说明。
之前科学家也做过一项实验,来自7个不同国家的母亲,对她们的母乳组成研究表明,母乳的组成成分在不同种族中是相对的一致的。在能够观察到的差异中,脂肪的成分是差异最大的。重要的是,不同种族之间的母乳差异的程度和同种族的不同个体的母乳差异程度基本相同。
因此,婴儿奶粉研发针对的是整个人类,以母乳为蓝本,对牛乳、羊乳进行改造,确保可以让婴儿食用正常发育。它的唯一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模仿母乳,无论是配方、还是温度、口感等都在最大程度的和母乳接近。
所以奶粉是不分国界标准的,真要对比国产奶粉和国外奶粉的优劣,也要从奶源、配方研发、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而不是去打“标准概念”营销。
有的妈妈还认为,国外奶粉不符合我国标准,央视都报道了,不能给孩子吃!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我要说一点,国外奶粉确实不符合我国标准,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让国外奶粉符合我国关于婴儿奶粉的标准呢?不符合我国标准的奶粉就一定差吗?
国外奶粉符合的是当地标准,比如德国版爱他美,符合的是德国本地和欧盟标准,你能说德国和欧盟标准比国标差?那为什么德国奶粉可以在国内流通,国产奶粉出不去国门呢?
国内食品药品监督局的乳制品标准大多都是参照欧盟标准制定的,再者现在很多国产奶粉不是也开始宣称经过了欧盟标准认证吗?
其实这种说法只是纯粹保护国产奶粉而已,目前外资奶粉品牌占据了国内大部分奶粉市场,作为国内乳企,又是纳税大户,自媒体又能拿到国内乳企的广告,宣称国内奶粉标准好很正常。
而且我们2023年即将执行的新国标,也在慢慢像国际标准靠拢,更确切的说是向比较成熟的欧盟标准靠拢,低蛋白、去糖化是婴儿奶粉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新国标最主要的调整一个是蛋白质,一个是DHA,一个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乳糖)的比例。
之前国外奶粉因为蛋白质含量低于国标最低界限值被很多人诟病,一般蛋白质低是为了更接近母乳,我国的新国标征求意见稿中,幼儿(1岁到3岁)配方奶粉标准中已经大幅下调了蛋白含量的下限。
其实我们日常饮食中完全可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它并非越多越好,多了宝宝无法吸收,还会加重器脏的负担。
而且我们母乳中蛋白质的含量也只有1.1-1.3左右,也不符合国标,难道你能说母乳不好吗?
还有DHA的含量标准,奶粉新国标中,1段、2段婴儿配方食品标准对可选择成分DHA含量最低值做了明确要求,而且将DHA和ARA的单位从“占总脂肪酸比例”变更为具体含量“mg”,与海外版奶粉一致,更便于宝妈们比较和评估。
其实现在这些自媒体宣传所谓的不符合标准不代表有安全问题,而是营养元素的添加上,不符合我国的标准罢了,但为了表明自己并非小题大做,还摆出了各种营养素不达标的危害,如
碘含量不足会智力滞后、呆小症;
铁元素超标会肠胃出血;
维生素 K1 不足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长期食用危害宝宝健康;
……
真的会这么严重吗?
专家说铁元素超标,轻则可能导致婴儿恶心干呕,严重一点可能会导致宝宝肠胃出血。的确实没问题,但对于多少是超标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结论。
CODEX(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没有定制上限,说「上限可能需要各国自己决定」,中国标准的上限是0.36 毫克 / 100千焦(1.15 毫克 / 100 千卡),而美国制定了一个更为宽泛的上限,3.0 毫克 / 100 千卡。
专家说维生素 k1、锰、生物素不达标影响发育,这个也夸大了,跟铁一样,满足中国标准能保障婴儿健康,但并不能说,满足了别国标准但不满足中国标准就有害。
…………………………
所以说每个国家的标准不同很正常,国际上,CODEX(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了一份婴儿营养需求的指南,不同国家会以这份指南为基础,并参考各国的一些具体情况来设定自己的标准,对某些指标的数值范围来进行调整,且各国也会以自己设定的标准作为执法标准来规范生产。
END
希望妈妈们看完这篇文章不在焦虑,奶粉选择时要相信品牌的力量,一款优质的婴儿奶粉品牌是需要高昂资金投入日积月累去研发的,也需要真实食用体验的累积,最终才可能成为配方、分段、生产工艺等各方面成熟的婴儿奶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