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家一个问题,假设大家现在的企业做得很不错,可是规模有限,我们如何才能实现10倍增长呢?
不知道大家会给出什么答案?我可能会给出一个比较反认知的答案,那就是让公司的整体扩大10倍。
所有人都在追求轻资产创业,尽量避免大规模招人,因为公司大规模的扩张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一旦在扩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就可能让企业“一夜回到解放前”。
小黄车OFO就是一个代表,在拿到上百亿的融资之后,公司的规模就是在成倍扩大,可是突然资金链就断了,老板人也失踪了,很多人的押金也退不出来。
一个个惨烈的事实让很多创业者对于企业的快速扩张充满忌惮,总是想突然间蹭到一波短视频的流量,只用几个人就是先公司业绩的10被增长。这种事情有可能出现,但是出现的概率非常小。
就算你短期真的蹭到了流量,时间长了,消费者还是会抛弃你的,这就是现实。业绩大幅下降的时候,创业者会更加难受。
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一种方法是确定性比较高,比较稳定的10倍增长呢?
答案就是公司海陆空倍数级增长。海指的是“海军”数量,主要发展公司的出口业务;陆指的是“陆军”数量,主要发展大陆业务;空指的是“空军”数量,主要做营销推广业务。
马云是一个非常讨厌公司规模很大的人,他曾公开表示,京东的业务模式很难成功,因为京东未来可能会有上百万个快递员,工资开销和管理成本是巨大的。
可是随着阿里巴巴集团的业务越来越多,公司员工数量也开始大规模扩张。阿里巴巴2014年的员工数量为2.2万人,2021年增长到了25万人,7年时间,人数增长了11倍。神奇的是,阿里巴巴在这7年内的营收也是增长了11倍左右。
这真的只是巧合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公司每个员工的坪效是存在上限的,不可能无限增长,除非是业务发生了巨大的转型。
公司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让员工的坪效发挥到极致,在此基础上不断招聘新的员工,让企业做大做强。
只要公司能够将原本赚钱的业务模型进行规模化放大,还是有比较大的可能实现10倍增长的。
举个例子,以前公司只在每个城市放置了10个业务人员,这些人每年能创造1000万的业务,而且城市远远没有实现饱和。这个时候企业将业务人员数量增加到100个,是不是就真的很有可能创造1个亿的销售额呢?我反而认为它有可能创造出1.5个亿的销售额。
这又是为什么呢?当一个品牌在一座城市只有10个销售人员的时候是根本没有太多存在感的。可是当一个城市出现100个销售人员的时候,它的规模就可能在这座城市的企业中排上名次,更有可能成为细分领域销售人员最多的公司。
由于他们经常穿梭在这座城市,可能会让一个人看到好几次,久而久之,就会给人一种非常信赖的感觉。因为一般的公司根本就养不起这么多员工,反而会比以前更容易成交。这也就会获得10倍以上的业绩收入。
如果公司再配合这100名销售,投入之前10倍的广告费,这必然会让企业全方位对竞争对手造成压制。
可能有人会纳闷,这么大规模地“造”,企业不会轰然倒塌吗?
企业能够快速扩张且越做越大的秘诀就是产品的定价。如果一件产品只有100元的成本,但是零售价却可以高达3000元,你感觉这样的企业没有前途吗?
问题的关键就是你怎么说服消费者你的产品就是值这个价格,只要能够做好这一步,企业就真的只需要成倍增长就行了。
只要我们能够给产品留出足够的利润空间,必然会吸引足够多的经销商和员工加入的。
当然,企业快速扩张需要的员工,并不一定全部出自公司内部,只要经销商的员工帮你干活,他们也是企业价值的一部分。
举个例子,当我们进入一个城市之后,就可以给经销商给出一定的利润诱惑,想要有更大的利润空间,那就需要不断招人。公司配合广告投放,实现互利共赢。
因此,企业想要10倍增长,企业要有一款拥有足够利润空间的产品,要么10倍增长公司自身的规模,要么督促经销商10倍级增长。这是最稳妥的一种方法。
至于当下最流行的短视频营销,不是说完全不做,也应该尽力尝试一下,但是不能将10倍增长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短视频领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资本思维与创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淘汰的产品和过时的商业模式,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创新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