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仅次于哈佛的名校“塌房”,全美第二变第18,学生心态崩了吗?

撰文 | 廖宇彬 编辑 | 张瑞 出品 | 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太drama了

哥伦比亚大学在U.S. News(全美大学排名)上的名次下降了,起因是一位哥大教授举报其数据造假。

U.S. News作为全美院校一个较权威的综合排名,历经近40年,常常被视为不仅美国学生,也是全球留学生及家庭的择校风向标。自1988年U.S. News排行榜创立以来,哥大的排名一直在稳步提升。在2021年的U.S. News排行榜上,哥大史无前例地升到了第二名,与哈佛和麻省理工大学并列——这确实有些出乎意料,我们都知道哥伦比亚大学是全球闻名的名校,但它真的和哈佛大学一样好吗?在中国,我们只听说过“哈佛女孩”——一个中国少女考上哈佛的故事曾经家喻户晓,但从没有过“哥大女孩”。

可以想象,这个出乎意料的排名将会引发质疑,但对于本校师生,如果不说皆大欢喜,至少是与有荣焉。

但哥大的一位数学系教授迈克尔·萨迪斯不仅关注了这个出乎意料的高位攀升,还说他不相信。从牛津毕业后,萨迪斯教授在哥大已经执教24年,带过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见证着哥大一步步的扩张和飞涨的排名,“美国没有学校能像哥大上升的这样快,谁会不好奇其中的原因呢”?

而“好奇”驱使下的调查,最终演变成教授从六个维度对数据提出了质疑:课堂规模、师生比、教育经费等等,他发现官方上交给U.S. News 的数据与学校平台上公开的一些数据存在很大的断裂,有些数据还有点过分了,“你相信哥大的教育开销比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加在一起还多吗?那可是31亿美元!”况且,单凭个人经验来说,他教书24年,也没感受到人数少于20人的本科生课程会占比到82.5%,他也常常在教室里感到逼仄,学生们几乎无法借到空教室,“教室的数量和面积很明显是无法匹配学生数量的”。

作为一位数学教授,他用数学模型严谨并详实的分析了学校当局引以为傲的各类数据,然后将自己的调查公之于众,认定学校存在造假。

一位本校教授拆了学校的台,这无疑是一个“breaking news”,足以在微博的热搜榜贴上一个深红的“爆”字。6月30日,教务长博伊斯宣布哥大无法及时提交数据给U.S. News。7月7日,U.S. News宣布由于哥大未交数据,将不参与2022年排名。9月,U.S. News根据自己搜寻来的数据和算法将哥大重新纳入排名,最后,哥大戏剧性的出现在了第18名。

一次数据的全面崩盘,排名的大幅下滑,争议的广泛传播,那剧烈膨胀的泡沫,在即将到达顶峰的时候,“啪”地破裂了。

“太drama了。”林翼今年申上了哥大的商业分析研究生,他追踪了全过程,好似看到了一场大战三百回合的戏剧。在萨迪斯教授公布调查结果之后,7月12日,一位哥大的本科生起诉哥大,认为学校用虚高的数据获得高位排名,肆意提高学费来“宰割”学生。八月份,另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同样对哥大提出诉讼,“如果我知道数据造假,我不会来到这里,也不会交这么高昂的学费”。

林翼说,他的一位朋友,在此之前一直想申请哥大的商学院。出事后,他觉得网络上对哥大的辱骂铺天盖地,“很难受,看不开”,犹豫再三,最终放弃一直以来的想法,选择去了耶鲁。

某种程度上,这就是排名的意义,你读的大学是排名全国第二,还是全国第十八?之间的区别显而易见。特别是,如果这还是一所昂贵的大学的话。

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哥大高居全美留学费用最高院校榜的第二,年均79752美元,仅次于芝加哥大学。若根据哥大的官方数据,在过去十年,哥大的学费持续上升。以哥大新闻系研究生MS为例,2012年是49432美元,在去年已经涨到了70340美元,若加上宿舍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之后,每年的费用最低需要十几万美元。

虽然,这是一件发生在美国校园的故事,但与我们并非毫无关联,作为一所海内外许多学生心中的“梦校”,中国人牢牢占据哥大国际生名额的榜首,2019年时有8857个中国学生在册,是第二名印度学生的八倍。

排行榜会崩塌吗

“下降了多少?前三十?前五十?不至于吧。”

晓然是哥大新闻系的研究生,今年刚刚入学,选择这里很简单,“最好的新闻学院、普利策创办的、藤校”。在她模糊的回忆中,哥大的排名似乎是因为什么下降了,“但我没关注,也不在意”。

也许唯一能激起晓然一点兴趣的,是“五十”这个数。之后她想去英国工作,毕业院校需要排名在世界前五十之内。去年7月,英国政府计划推出新工签,叫高潜力人才签证(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今年5月份时正式实施。申请者的毕业院校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必须要在3个知名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里,至少有2个位列前50名。

因此,即便它在U.S. News的排名从第二降到了第十八,对于晓然里说,依然安全。但从这也能看出,是排名,而不是学校本身的实力,成为衡量的标准,这也无异于一种异化。

“我的目的从来不是让哥大排名下滑,去指摘哥大,我所想的最好的结果应该是整个排行榜的倒塌,彻底失去信誉。”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萨迪斯说。

他对于所谓的“大学排名”一直保持警惕,认为这些不同的排名都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在他提出质疑后,哥大不痛不痒的回应、U.S News骤降的排名让他的信任降至冰点,一个学校能一瞬间从第2掉到第18,一个排行榜能从网络等各处自行搜集数据,“还不能看出这个排行榜有多不靠谱吗?”

大学排名是现代意义的产物,最早开始于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后来逐渐发展与扩张,成为我们现在所见的、眼花缭乱的各类排名。这些排名各有独特的标准和算法,但并非所有指标都能按预设发展,更激进一点,“大多数据与教育质量和体验都几乎无关”。

萨迪斯在2017到2020的三年间,担任哥大数学系的系主任,这次体验被他称为“重塑”,让他彻底转向激进派。他与管理层打交道的每一天都很痛苦,“整个行政层是臃肿的”,过去美国政府会出台许多新政策,高校行政岗需要对接与执行,“但现在似乎没什么新政策,行政岗却越来越冗杂”。

庞大的行政层持续运转,高校持续扩张,若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该如何养得起呢?答案在于极其高昂的学费和扩招的学生,萨迪斯对于这一点极其愤怒,“教育机构整成了投机营利的企业”。

萨迪斯去年便在一篇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他看到了官方数据中哥大学生的成比增长,但与此相对的是难以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一碗水端平的不同学院的学生权益。没有财政投资的盲目扩张如洼地起危楼。

当高额学费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交换优厚的待遇,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紧张而焦灼。

“这是反噬”,高位排名会让高学费正当化,但如同跷跷板,萨迪斯能看到落下来的那一天。

9月9号,哥大教务长博伊斯再次发布声明,向公众道歉,承认哥大提供给U.S. News的数据造假,并且首次公布“Common Data Set”,即本科生项目的数据分析报告。在此之前,哥大是藤校之中唯一不曾公布数据、拒绝透明化的学校。在新公开的报告中,萨迪斯惊讶地发现,人数少于20人的本科生课程实际占比57%,对比之前82.5%的数据,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应用了错误的算法”,因此高估了20人以下的课程,低估了20-29人之间的课程,可报告显示,即使将统计扩大到30人以下的课程,仍然只占比77%。

“我们对之前报告中出现的漏洞深表歉意,但我们承诺未来会做得更好。”博伊斯在声明中说,“我们承诺在之后会开发出新的计算工具和挖掘特色的评价标准,让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生活更加鲜活地靠近大众。”

但萨迪斯说,这不是一次承诺就能掩盖的问题,“我很难再相信博伊斯之前的那些说法,真的是无心之失吗?那前面十几年的数据呢?谁在操纵?”

在新闻上看到萨迪斯的行动后,林翼对萨迪斯的形容是“我理解他”。林翼在初中后就来到了美国,后来一路美高、美本,去过高排名的学校,也进过低排名的学校,“title真的没那么重要”。毕竟“哪个学校能保证自己的数据完全真实呢?再退一步说,数据是真的,谁能保证这些数据在实际中真的有用吗?”

他更在意的是梯队,它与排名的区别在于声望,“排名每年都在变化,声望是需要积累的,漫长但是持久”。譬如藤校始终是藤校,投行仍然欢迎哥大的学生,摩根招人会专门办一个“哥伦比亚专场”,又譬如即使哈佛连夜排名降到20名,“它在大多数美国人心里仍然是最好的大学”。

因此,比起排行榜上对什么课堂人数、师生比、科研能力等数据的重视,林翼更在意的是一个学校的就业数据报告、地理位置、课程设置和核心理念,“择校是一个综合选择,又不是什么排名情结”。哥大地处金融中心纽约,对于商科学生而言,这是竞争的核心优势,哥大能请许多业界人士到课上交流,林翼会寻找内推机会,当天就去线下面试,“这些金融公司都喜欢地理位置最近的大学生”。如果仅仅因为排名下降就改变了选择,“那不是又陷入了萨迪斯所要反对的那种排名陷阱吗”?

“所以,我想他真正的目的是打破这个U.S. News report”,林翼说。

“数学、莫扎特和诗歌”

一位已经在哥大呆了24年的教授为什么会举报自己的学校?

或许萨迪斯是有不同的。几乎所有学生提到萨迪斯,都会用到一个词“quirky”(古怪)。他总是穿着一身“quirky”的行头,留着金色卷发,在写黑板板书的时候一定会带着一副手套,就像一位船长,引领学生们在他的几何世界起航。

若登上哥大学生内部交流的网站,搜索萨迪斯,你会看到尽管学生们对萨迪斯的评价跨越了十几年,但仿佛穿越时空共振形成对话,时间在流动变化,但不变的似乎是萨迪斯。他仍然会在一学期课程的最后一天,什么都不讲,走进教室,祝贺大家顺利结束一学期的课程,然后为全班声色并茂、饱含感情地朗读一首诗——可以是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也可以是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的。19年入学哥大的奥莉维娅至今还能回想起,萨迪斯在一节“荣誉数学”的课上谈论莫扎特的音乐,“音乐和数学没有结界”。他仍然鼓励每个学生天天去敲他办公室的门,即使在繁忙的系主任三年间,“只要你去找他,他一定会在”。

奥莉维娅将萨迪斯称为“一位真正通识的人”。过去十几年间学生留下的只言片语,逐渐拼凑起了一位“固执的、浪漫的、对教育始终投注热忱”的学者。

这也是小雨对哥大曾经的印象。她已经从哥大新闻系毕业快六年,小雨很想念新闻系门口的大台阶,无论何时去,都有三三两两的人聚集在那里,躺着谈天侃地,聊时政、影视、时尚、人生,“都是带点理想主义的人”。她度过了非常曼妙的一年。

她也能感受到伴随着名校光环而来的,那种微妙的虚荣感,“学历好像确实能拿得出去”。但是随着毕业年限的增长,那种荣耀的光环也渐渐隐退。她用了一个时髦而又带着点学术气息的词,“去迷思化”。即走出对排名的执着,去掉对光环的迷恋。一位《纽约时报》的读者在哥大造假的新闻下留言,“唯一会持续去关注我上学轨迹的有两类人,一类是正在读书的人,一类是傻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林翼来说,他依然相信自己的选择。现在已经开学快一个月了,“体验感很好”。他很享受统计老师和商业分析老师的授课内容,有位老师之前还在摩根大通担任高管,“授课与业界经验牢牢相关”,对他未来去投行的工作规划大有裨益,“我果然没有选错”。

在中国的网络平台上,哥大似乎与“水硕”二字相伴相生,这一次排名的下降再度掀起巨大的风波。哥大的中国留学生几乎占据国际生的绝大部分,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哥大的大热专业,许多项目都被诟病为花钱购买学历,继续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等通常都会反复被拉出来当靶子,但林翼看得很开,“没有水硕,只有水人”。

在对话的结尾,我问他觉得萨迪斯的举报会有后续吗?“也许会有什么用,但也许什么也没有改变。排名仍然屹立不倒。谁知道呢。”林翼说。

参考资料:

1. The Guardian, Columbia whistleblower on exposing college rankings: ‘They are worthless’

2. Comlubia Spectator, In U.S. News scandal, a confession, an apology, and previously unreleased data emerge

3. CBS News, The 50 most expensive colleges in America, ranked

4. The Washington Post, Did Columbia game the U.S. News college rankings with sketchy data?

5. The Washington Post, Columbia acknowledges giving incorrect data for U.S. News rankings

6. Higher ED Dive, Columbia University sued by students alleging they were misled by potentially false U.S. News ranking data

7. The New York Times, U.S. News Ranked Columbia No. 2, but a Math Professor Has His Doubts

8. Forbes, The Fallout Continues: U.S. News Pulls Columbia University From Its 2022 Rankings

9. Columbia College, Finding Poetry in Physics and Philosophy

10. CULPA:Columbia's Underground Listing of Professor Ability

11. Columbia University, Statistics and Facts

12. Michael Thaddeu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acts Behind Columbia's U.S. News Ranking

13. Michael Thaddeus, Some Thoughts on Undergraduate Expansion

14. Michael Thaddeu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acts Behind Columbia's U.S. News Ranking Executive Summary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