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学校要我,怎么办?”
“那你可以尝试其他工作啊,又不是非得做老师。”
“如果我打两年零工,并且沉淀自己准备读博呢?”
“只要这是你想要的,妈妈全力支持。”
“那如果别人说,不是说你女儿很优秀吗,怎么也考不上编制。”
“我女儿读了那么多年书,休息两年怎么了,那么多人没有编制照样活得好。”
上面这段对话出自一名师范生女儿和她的妈妈,女儿毕业后给六七所学校投了简历,却迟迟等不到录用通知,妈妈给予的安慰,瞬间让她感动值拉满。
“从来没有人强迫过我做任何事情,实在没有理由再emo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位家长都在忙着鸡娃、焦虑、内卷,所有孩子都在比拼,似乎稍有松懈,就会在人生的起跑线被落下。
然而,上面这名“躺平”的母亲,或许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种家庭教育方式,不一样的亲子关系:适当“佛系”,亲子之间相处更松弛,可能是比“鸡娃”更好的教育方式。
高付出、低收益的“鸡娃”
所谓“鸡娃”即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家长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去学习、去拼搏。
乍看上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天性,举全家之力为孩子博一个好前程似乎也并无不可。
可实际上,“鸡娃”是一种典型的高付出、低收益的教育方式,最终往往会是家长和孩子都消耗了巨大精力,也没有幸福感可言,只要孩子表现有任何的不如意,就会成为压垮家长的情绪稻草,继而转化为孩子肩膀上的学业压力,乃至于产生极端结果。
记得之前有一位单亲育儿博主,自己辞去了高管职位,17年专心在家带娃,一门心思把孩子送去常青藤名校,虽然最后他成功了,还成为了宝妈圈被追捧的神级人物,但孩子到了国外却自杀了。
这位博主给孩子建立了一个“博物柜”,里面满满都是孩子成长的足迹,包括从小到大收到的礼物、毕业照片、各种获奖奖杯等等。
可以说,孩子自打出生就生活在父亲的期待、众人的夸奖中,如果考不上名校就意味着人生灰暗,父亲的努力全部白费,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父爱的压抑和窒息,最终酿成了一幕悲剧,用父亲和孩子两个人的人生,去博孩子一个有可能的光明未来,怎么看无疑都是笔“亏本买卖”。
家长“躺平”,孩子一样能成功
很多家长之所以忙着不停“鸡娃”,是因为觉得社会竞争加剧,大家都在拼命努力,如果自己不拼尽全力,等着孩子的,就是阶层下滑、肉眼可见的平庸。
然而,家长“躺平”,孩子未必不能“出人头地”,塑造一个松弛的成长环境,孩子反而更容易健康成长。
有位网友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躺平”父母。
上幼儿园,她写不好字,完不成作业,经常嚎啕大哭,按理说,普通家长会引导乃至于斥责,让她将作业写完。
可她的父母却拎着水果找到老师,表示“您别让我家孩子写作业了,她上学只要高兴就行”。
读大学时,统计学学不会,她打电话给母亲,妈妈说:“抄抄作业,能别补考就行,如果没办法,挂科也不怕。”紧接着妈妈还给她找了很多资料,但并不强求她看。
尽管从小到大母亲一直在“躺平”,从未逼迫她取得任何的成绩,但这名网友却并非一事无成,恰恰相反的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目前已经读到了硕士。
事实上,很多优秀的孩子,背后经常会有一个看上去很“佛系”的妈妈,看似对孩子未来没有过高追求,但却能够在“躺平”中,为孩子营造一个松弛的成长环境,无条件地支持、相信孩子,反而激发出孩子更强大的内在力量,成为了更优秀的人。
因此,在这个“全民鸡娃”的时代,其实“躺平”更能彰显父母不一样的育儿智慧,为孩子营造松弛健康的成长氛围,同样可以让孩子成功。
歪妈结语:
成功人生并没有绝对的定义,如果孩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社会上谋生、自得其乐,实现自身的价值,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而我们教育的本质也并非一味“鸡娃”,让孩子成为所谓的“成功人士”,适当“躺平”,孩子更幸福,未来也会更光明。
今日话题:你对“躺平”和“鸡娃”两种教育方式怎么看?
我是@歪妈,家有萌宝一枚,专注于孕期、育儿方面的知识研究,更多的干货内容,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