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10月11日,江西宜春一家人称当天孩子的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在家数一万粒米,全家出动和孩子一起在桌上认真数米。家长表示:不管老师会不会检查,但态度要端正。(据10月12日长沙广电)
从视频中看,一家人数米的态度的确很端正,米粒都摆在桌上,用铁片拨拉着数,力求精准到颗,让人非常清晰地感觉到,1万粒米真的还是挺多的,果然是“粒粒皆辛苦”啊!
(来源:网络视频截图)
有网友质疑,这样的作业的意义在哪里?让全家人一起数米锻炼眼力吗?这算不算是故意为难家长的“奇葩作业”?还有人表示,全班那么多学生,老师也不可能一个个的复核吧,那怎么知道谁数对了谁没数对,这就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认真就输了。
(来源:网络视频截图)
检索一下,其实“数米”作业并不罕见,很多学校都布置过,虽然数的数目有所不同,但俨然已经是中小学创意作业的保留项目。而早就有中小学名师解析过,这项作业其实并不是要求学生“简单粗暴”的数米,而是希望孩子在感觉到“硬数”很难的时候,能够想方设法去“偷懒”,去采用别的方法,以达到数米的目的。
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老师布置作业的意图没有明确地凸显出来,而家长又习惯性地帮孩子“代劳”,让一个原本可以有所发散、有更多意义的作业,变成了全家的体力劳动。
此前也有其他的老师,布置完这项作业之后,发现不少学生都是硬数出来的,但是由于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上交“研究报告”,所以能够看到他们“硬数”的过程,比如如何分配,如何记录,如何估算,如何保证专注力,包括数完的米如何处理等等,从中能看到每一个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及每一个家庭的教育氛围。比如,有的家长直接上手帮忙,有的家长会要求孩子独立完成,有的数完米后很有仪式感地装进袋子,写上标牌拍照,有的数完米后干脆煮了吃掉,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达到了让学生勤于思考,亲近粮食,让亲子关系更融洽,让节约意识进一步增强的目的,的确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奇葩作业”。
教育部多次强调,要着力强化学生作业管理。鼓励布置分层次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但很多作业都如同“数一万粒米”一样,算不算奇葩机械,是不是重复性,有没有探究性,其实不在于作业的形式本身,而在于老师和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去将作业做出意义来。如果说,任何作业只要孩子觉得难,家长就发动全家上阵代劳,那么再有创意,再有创意的作业,都会显得很“奇葩”。
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一直都是教育界吐槽的热点,而相关规定早就明确指出,这一现象必须杜绝,作业要回归教育的目的和功能。那么,除了老师不要给家长布置作业之外,家长也一定要忍住自己“代劳”的冲动,引导孩子自主完成、自我管理作业,可以陪他做,但千万不要代他做。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