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有句话说“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其实,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管理好情绪都非常重要。情绪力较差的父母,只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并且影响孩子的性格和思维模式。
7岁男孩兴高采烈地去冰箱拿蛋糕,光线比较暗,一不留神,下巴撞到了门框上,疼得蹲地上大哭起来。
妈妈赶紧去安慰,爸爸却是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活该,让你跑,早跟你说慢点走!活该......
孩子又害怕又委屈,妈妈又生气又心疼,开始和爸爸吵起来,爸爸还是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做得对。
爸爸每天都会吼孩子,也不是什么大事,都是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洗澡没穿拖鞋、吃饭吃不下、东西找不到、看动画片耍赖等等。
导致孩子非常紧张,一遇到小问题,不管是不是自己做的,就怕爸爸回家责备他。有一次,车上的行车记录仪掉下来,他提醒妈妈赶紧修好,免得爸爸认为是他故意干坏事,谨小慎微到让人心疼。
教育专家说: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上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小男孩才7岁,本该是无忧无虑、阳光快乐的年龄,却变得胆小怕事、神色慌张,不是他自己有问题,而是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带来的后果。
教育孩子的时候,三流父母总喜欢使用吼骂的方式,他们还振振有词“慈母多败儿”。
从心理学角度讲,“吼”是语言暴力,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孩子胆小、自卑,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长大后也没有主见。也有的孩子从父母那里习得了用“吼”的方式和别人沟通,还有的孩子表里不一,人前忍气吞声、人后叛逆愤怒。
吼孩子,不仅对性格有影响,对大脑也有不可逆转的伤害。儿科专家表示,孩子被吼的时候,大脑就会做出“战斗”和“逃跑”的反应,身体也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这种长期紧张的状态,就会伤害大脑。
三流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可取,二流父母也不会更理想。二流父母喜欢跟孩子讲大道理。
有个朋友的妈妈特别爱讲道理,朋友都称她为“哲学家”,不管大事小事,妈妈都能上升到很高的层面上进行说教。
朋友得了智齿,需要拔掉,回去跟妈妈商量。妈妈就说:智齿发炎很正常,因为你没有清洁牙齿,智齿不用拔,拔了会有什么问题......
妈妈总认为自己说得对,如果指出她错了,她就说晚辈不能说长辈。一天到晚,吧啦吧啦各种大道理讲个没完,待在家里都感觉快疯了。
大道理有时候很正确,但孩子早都懂了,重复听就有种再次被教育的挫败感。孩子其实只想解决问题,不想听高高在上的大道理。父母却总是把孩子当作3岁小孩,孩子对父母的好感一降再降,开始不听话的时候,父母就认为孩子叛逆,关系变得更加不可调和。
一流父母低声教育,让孩子心服口服。
儿子同学小高的妈妈就做得很好,他们母子关系融洽,小高非常勤奋努力,很令人羡慕。
小高是个普通孩子,刚上初中的时候是班里的倒数第一名,到初二上学期也在20名之外,只能考三流高中。但是到初二下学期,孩子就开始发力,一跃考到10几名,可以考上最好的重点高中。后来稳妥起见,上了第二层次的重点高中。
高妈妈开始也非常焦虑,总是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孩子也没动力。居家学习的时候,互相不服气,曾经多次干架,闹得家里鸡犬不宁。
在很苦恼的日子里,高妈妈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教育技巧,开始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尤其是特别注意放低声调、客观表达,孩子发现妈妈的巨大转变,也开始自觉起来,学习一路长虹、高歌猛进。
为什么放低声调、客观表达,孩子就喜欢听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教育孩子的时候,低声教育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因为孩子会卸下逆反的心理防线,有助于孩子专注地听父母说话,而不是想着如何去反击。
进行客观表达的时候,孩子听到的是事实,而不是威胁的语言,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也很容易受到感染,所以会变得很理性,愿意和父母进一步沟通。
比如,看孩子作业没写完,却在玩手机。
如果我们很生气,带着情绪升高八度地说:作业没写完,就知道玩手机,看我不把你的手机摔烂了?
这就是威胁孩子去写作业,孩子害怕手机被摔烂,被家长激怒,有可能会暴跳如雷,和家长大动干戈。如果谁也不服谁,那一场家庭战争在所难免,无法继续沟通。
相反,如果我们调整好情绪,低声跟孩子说:孩子啊,你可以先看会儿手机,放松一些,到几点的时候就去写作业吧,作业写完了再看一会儿,劳逸结合。
孩子的行为得到肯定,就会安排好时间写作业,我们的目的就达成了。
如果感觉一开口,就想发火,想训斥孩子,那就给孩子写个纸条,进行书面沟通,避免发生语言冲突,事情也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教育方式改变,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本来剑拨弩张的关系舒缓了,本来不听话的孩子心服口服了。
写在最后:现在的孩子不同于以前的孩子,再用老一套“棍棒底下出孝子”行不通,还是与时俱进,采用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吧。首当其冲的是掌握教育孩子的沟通技巧,保持情绪稳定,改善亲子关系,让孩子自信阳光。教育孩子的路充满荆棘和坎坷,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和尝试。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家庭和谐、关系融洽。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