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共2422个字
说在前面
最近,又快到考研了。
具体点说,考研人的在线历劫终于要进入第一个大关了。
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考研是否有前途”“考研录取率”“准考证打印”一系列围绕着考研的这个关键词,热度不减。
但我想聊聊特定的文科考研,尤其是文科中的女生考研。
“僧多粥少”的现状
去年的文学国家线直接从历年稳定的355上涨了11分有余。文科生,是最容易被挤下水的那一批。
于文科而言,似乎给人一种准入门槛较低的感觉,因此“僧多粥少”是历年的现实境况。
对大多人来说,人们的印象还停留在“文科背就行了,反正没有数学”。的确,没有数学这一个选项,就足以让很多人选择文科的相关专业。
同时,它挂着“万金油”的称号,也理解为就业广泛,因此影响了大范围的跨考生进入文科考研大军中。
最热门的几个专业:中文、新传、历史、乃至心理学,热门院校的统招名额逐年缩招,本就是个位数招生,缩招则更是雪上加霜。
甚至报考者会选择理工大学的文科专业,但形势依旧严峻,僧多粥少的大环境却让这些人只能顶着压力前行。
*图为一个考研失败的道友给我的知乎留言
国家总体趋势更倾向于理科类专业,诸如生物、化学、物理等基础性应用学科,以及人工智能、自动化一类对国家发展和民生有益的领域学科。
反观文科,除“僧多粥少”之外,分数线上涨的趋势更是逐年攀升。
需要注意的是,文科类国家线十年保持所有专业第一355,去年竟上涨至367。加之文科主观性较强,因此分数高低受人主观因素影响,无法保证客观性。
比如前年“宁夏大学文学院压分”这个新闻来说,文学科目的试卷竟有个位数的试卷分数,实在令人费解。
除准入门槛的国家线之外,复试时的分数线也是节节攀升。
如34所自主划线的院校中,在复试分数排名中400分甚至算不得高分,而380、390一类分数的考生,只能算踩线进入复试名单(单以我了解的文学专业为参考)
*图为22年4月本人调剂复试截图(其中一个是我)
复试无望的前提下,大家将希望寄托于调剂.不曾想到的是,多数院校,都在调剂公告中明确表示不收跨考生、非885、211,以及需要有课题经验或是发表文章要求。
最严峻的是,调剂过程中,接受文科调剂的院校,屈指可数。
*图为22年浙江某地区院校调剂要求
以我上半年的记忆来看,当时文学大类调剂的学校,只有整整十页。而在这十页的名单中,还包含那些不接受跨考的、双非院校的、没有课题经验的考生。
对于文科生而言,考研,从一开始似乎就是无望的冲刺。并不是做完几张试卷得到满意分数就能上岸的简单选择。
文科的虚无
“我甚至觉得,中国不需要文科生。”这是我在当时调剂无望时写给自己的一句话。
我那时也埋怨过,为什么既然可以跨考,又有那么多院校将跨考生隔在门外?为什么觉得文科无用,又要在院校设置所谓的文科专业?
我们无法确切的说文科有什么实际用处,它不如理科可以研发技术造福人类,不如医学、农学等学科可以救死扶伤,有益民生。
它看上去太过虚无。在各大招聘软件里,你可以简单的从薪资水平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上发现文科的确太过廉价。
三千块的文案策划、七八千的工程师,而在几年之后,文案岗位的薪资涨到六七千时,你又会发现,工程师早已月薪几万。市场,早已给不值钱的文科提前定了价,是低理科一等的学科。
不难发现,薪资较高的岗位及专业,无非是理科。
在文科生面对招聘的时候,只能无奈地告诉自己:春、秋招的岗位根本看不见几个文科偏向的、而对性别加以限制的话,文科生只能颓然地承认自己:真的什么都不会,在这个实际的世界里,毫无用处。
那么文科的女生呢?
文科的形式已经如此险峻,那么文科里的女生呢?
在师范、外语类院校中,男女生比例几乎三七分成。尤其语言、文史类专业看去几乎全是女生,但理科比例中,女生则可能不到三分之一。
在中国的就业环境中,女性就业本身不易。在讲求实际效益的社会中,加上性别的限制,女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这个时候,我们是否会去怀疑自身存在的价值?是否会去怀疑那一纸研究生文凭究竟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是否会去质疑文科专业存在是否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