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在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指导下,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南京大学主办,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江苏传媒学院筹建工作办公室、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传媒、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广播研究院等共同承办的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2022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广播创新发展高端论坛成功举行。本次年会和论坛还得到了《现代传播》《中国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传媒观察》《中国广播》《中国广播影视》《视听界》等业内期刊的学术支持。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构建新型广播平台,在融合发展中进一步优化节目内容,将用户的收听需求与消费需求相结合,是聚拢用户并实现用户价值变现的必然选择,而由此带来的人才需求也是传媒教育领域创新的趋势之一。聚焦“新型广播平台建构与人才培养”这一主题,本次年会暨论坛通过网络会议形式召开,包括开幕式、主题演讲、六个分论坛、闭幕式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等活动。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然毅,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三任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教授胡智锋,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集团总经理周斌,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陆延青等通过网络会议形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常务理事、广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教授主持。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然毅
周然毅在开幕式致辞中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元宇宙等新技术带来了传播形态和接受方式的深刻变革。媒体融合从物理融合走向媒介融合、纵深融合。在广播领域,大广播格局正在形成,广播内容创作生产模式进入深度变革时代,音频多业态融合化、智能化加速发展。面对广播发展的新格局,理论研究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守正创新,突破传统学科壁垒,在智能化传播基础上进行跨学科、复合型理论体系建设和前沿理论探索。今后,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广播电视理论与实践研究,积极发掘并扶持各项研究成果,推进学术研究不断创新发展。也期待与业界、学界各单位进一步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共同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电视理论体系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三任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
胡智锋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当前社会化、市场化的音频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互联网音频节目的活跃让广播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融合”是广播创新发展的时代命题。胡智锋认为,“融合”涵盖了技术融合、媒介融合、文化融合三个方面,在技术融合层面,面临人民群众的各种新需求,要打造新的音频内容;在媒介融合方面,产业链的挖掘依然很大的探索空间,特别是和文旅等行业相结合打造新的产业形态;在文化融合层面,广播从业人员应当寻找和设计新的社会话题,去解决文化当中的一些隔阂并增进相互理解。他还期待,与会的广播研究领域专家学者能够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己任,展开综合探讨,推进广播人才培养和广播事业发展。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副书记、副台长、集团总经理周斌
“本次论坛也是江苏传媒学院音频类专业规划研讨会以及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周斌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70 年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定传播党的声音,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新闻宣传、媒体融合、精品生产、公共服务、产业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表示,长期以来,高校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同时学者们对媒介发展前沿的研究也为业界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本次年会和论坛再一次展现了学界和业界密切协作的新实践、新成果,这些经验探索及理论研究的成果必将为广播媒体的转型发展,为江苏广播进入新发展阶段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助力。
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教授
陆延青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新中国的广播事业在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曾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面对新的媒介场域,广播媒体如何整合自身优势,如何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是当下广播理论探究和实践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命题。本次年会和论坛以“新型广播平台建构与人才培养”为主题,恰逢其时地回应了“数字时代广播事业如何重新起航”的时代命题。
主题演讲阶段,八位来自业界、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广播领域热点话题展开研讨,为广播和声音媒体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王宇以《后疫情时代广播发展的几点设想》为题,剖析了后疫情时代广播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发力方向,指出后疫情时代,网络生态中渠道、内容和用户均已发生变化,用户行为具有移动化、娱乐化、场景化、视频化和社交化特征,基于此,广播媒体要依靠独特的特色内容去争夺用户“有限的注意力”,应找准方向、转变思维、实现服务转向、拓深垂直领域、加深情感投入和实现全国广播界互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声音新媒体平台云听总经理助理、中广联媒体经营委员会副秘书长张根清以总台云听客户端为例,解析了声音新媒体的运营策略,剖析传统广播媒体生存现状基础上回应“为什么要做云听?”。张根清介绍,云听正是在传统媒体布局战略转型过程中应运而生的。该平台以总台品质,打造独家自制的核心竞争力;以用户为中心,建设服务不同群体的移动平台;以技术为先导,推动国家音频产业生态创新;以市场为动能,强化可持续融合经营能力。此外,云听还实现了数据、活动和节目版权联动,最终云听成为互联网音频市场口碑行业第一、增速规模居音频行业第一。
广东广播电视台编委、羊城交通广播(城市之声广播)总监陆敏华以《从“广播+”到新音频下的广播场景可能——以交通广播转型为例》为题,介绍了广东广播“广播+”战略、2016年“新珠江模式”的加法,指出在技术的加持和全新的场景需求下,用户收听终端发生平移,广播将释放出无限的可能,不得不面对全新的场景、转换新的赛道。随后以羊城交通台音频运用新场景的实际案例为论据,如春运九省联动,指出广播(音频)是永远的新媒体,交通广播在转型升级中,要精准切入到移动出行的场景,实现场景重构,破局突围,建成新型的主流媒体。
江苏广电总台高级编辑、江苏传媒学院筹建办张建赓主任在其主题演讲《省级广电媒体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中指出,省级广电的媒体融合目前大多还处在谨慎探索的阶段,但是从国家政策要求、传播格局迅速互联网化等维度来看,在融合传播方面采取更加进取的态度值得鼓励。张建赓着重提出了三项策略建议:一是不要在“对立的不相容的思维方式”中去思考问题;二是要立足传统的资源优势去发展互联网产品;三是推动面向媒体融合的全链条创新。集团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其中的关键,媒体融合并不是集团“统”得越多越好,省级广电机构宜先分出广播、电视、网络等终端,然后将内容、用户、营销、行政都架构在同一个终端内部,有助于终端的效率最大化。
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赖黎捷以《媒体融合与智能新生态:广播研究的当下格局与学术责任》为题,提出当下广播研究重心拓展与汇聚呈现出“从传统广播到移动音频到大音频产业”的态势。随着广播业的发展,学术探讨始终与时俱进,探讨视角从广播转型到平台盈利到新广播,但也存在着学术探讨的层次较低、研究滞后等问题,因此,针对广播业的学术探讨亟需理性引领。在媒体融合与智能新生态的时代语境中,制度语境和技术语境尤为突出,给广播业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她指出,广播业研究应坚守“面向大音频实践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的核心使命,承担“多维理论视角出发解答实践困惑”的学术责任。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朱江丽针对“媒体融合中的网络音频生态”分享了研究成果。她从中国的媒体融合起点出发,揭示媒体融合中的“内容生产传播与经济效益”问题。以“耳朵经济”为代表的网络音频市场的崛起,网络音频产品形态丰富。针对网络音频用户的媒体使用特征,她指出音频市场有着丰富的市场机会,网络音频的产业生态应从底层铺设硬件设备和技术保障商,在中间层嵌入内容版权提供商和内容生产机构个人,在顶层以音频平台实现统合。面对创新不足的问题,她指出,广播媒体应转变观念,以用户为中心推动融合创新全面嵌入声音生态,广播在产业生态中推进供给侧改革,在内容生态中推动需求侧改革实现广播媒体的“全面嵌入”。
“移动传播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广播专业工作者提出了新挑战和新任务,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直面新挑战和新任务。” 安徽广播电视台副台长、二级高级编辑张阿林以《移动传播:广播融合发展的新赛道》为题,指出移动传播对广播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技术驱动、市场竞争和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是移动传播快速发展的动力,移动传播是有效解决广播覆盖这个难题的新途径,内容始终是移动传播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他还对安徽广播电视台在移动传播方面的创新实践进行了介绍,指出移动传播已成为广播融合发展的新赛道,必须凝心聚力在理念、平台、新技术和场景应用、内容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加强建设,依托和分析新技术、新市场、新场景、新需求、新变化,与时俱进地打造移动传播专门队伍。
《中国音频传媒发展研究报告》年度蓝皮书副主编牛存有在主题演讲环节分享了中国音频传媒年度发展新趋势。他指出音频传媒年度发展具有以下新趋势:平台媒体化倒逼媒体平台化;平台化是实现移动优先战略的基本路径;平台成为实现内容传播的基础设施;平台化是新型主流媒体转型的根基;媒体融合的平台化转型极不平衡;新媒体的成败直接导致融合的成败;媒体转型必须直击城市数字化转型;媒体平台化将成就媒体融合的新格局。牛存有认为遵循媒体平台化的设计理念,音频平台在突破平台特定属性的条件下,将成就传统媒体融合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的新格局。
12月17日下午,聚焦音频新生态与智能新景观、智媒时代与音频人才培养、平台赋能与音频社交、应急广播与基层融媒治理、音频新业态与融合新路径、新技术与AI主播等主题的六个分论坛通过网络会议形式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名学界业界专家学者以及广播从业人员、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师生等集聚线上,共话广播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