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
央视新闻频道
以“王东云和他的‘长江百鸟图’为题”
对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王东云
创作长江流域濒危鸟类画像的故事
进行了专题报道
王东云是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的一名研究生。这个1999年出生的小伙,因为从小喜欢鸟类,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用传统的工笔画法完成了一幅“长江百鸟图”,为中华秋沙鸭、黑鹳等百只长江流域濒危鸟类画像。
大学生为百只长江流域濒危鸟类画像
在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有一间专门的展厅,展示着研二学生王东云创作的工笔画“长江百鸟图”。铺开长长的卷轴,中华秋沙鸭、红腹锦鸡、黑鹳等长江流域珍稀鸟类跃然纸上,形成了一个直观、完整、准确的长江生态保护之濒危鸟类图谱。
在本科阶段,王东云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是花鸟课程,自然地,他把画鸟作为他本科毕业作品的内容。看到鸟儿,听到它们的鸣叫,他便能回忆起童年的快乐。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学生 王东云:我是在农村生活,山、水都特别好,环境比较清新。一大早上醒来的时候就会听到鸟在耳边叽叽喳喳的,感觉有回音环绕似的,天天在洗涤你的耳朵。
带着一支画笔,一双观察的眼睛和一串串行走大自然的脚印,就这样,这个帅气、安静的小伙子开始了他的画鸟之旅。
起初,王东云并没有想到涉足珍稀鸟类,中国的传统花鸟画里出现比较多的麻雀、喜鹊等,他也创作了很多。但在本科四年级的时候,他的指导老师帮助他确定了画长江流域珍稀鸟类的主题。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何广庆:三峡地区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希望艺术专业的学生能够去关注它,试图把长江大保护这个主题,用中国画的传统形式去表现它,意义就比较特殊一些。
对鸟类的亲近和喜爱,和地处长江中游地区的宜昌天然的自然禀赋,让王东云很快找到感觉。在本科毕业时,他已经画了50只鸟。随后,他又被保送至本校继续读硕士,有了更多的时间,他想继续扩大他画鸟世界的“版图”。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学生 王东云:100这个数字特别有寓意。最后我们就是把这一个课题定在了百鸟图。本科画的50种,再结合研究生期间画的50种,给它组合成100种。
画笔为媒 愿唤醒更多人对自然的保护
王东云说,有人觉得“画鸟”这件事很枯燥,但他把它坚持下来了,他觉得很酷。
他也希望能用这种直观的“画像”形式,让更多人认识了解长江流域的濒危鸟类,唤醒更多人的保护意识。
对王东云而言,掌握好鸟的形态特征是创作过程中最难的环节,而认识不同种类的鸟,对他来说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于是,一有空,王东云就会出门采风,先通过速写捕捉鸟儿捕食、翱翔或栖息时的形态,回到宿舍后,再查阅书籍、观看视频、请教专业人士,力求让鸟儿们的造型特点更直观、准确、严谨。
何广庆老师介绍,王东云“已经算半个专家了”,他画到50只的时候,对很多的鸟已经比较熟悉了。
在对鸟类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和鸟儿的互动经常让王东云忍俊不禁。
△王东云在采风时发现的一只从鸟窝里掉出来的小鸟
王东云在采风时发现了一只从鸟窝里掉出来的小鸟。他把这个可怜的小家伙带回宿舍精心照顾了几个月,每天找一些小虫子或者挖一些蚯蚓喂养,直到完全康复,最后送归自然。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学生 王东云:近几年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植被也在增加。我在写生的过程之中,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鸟变多了,更容易找了。
画鸟、养鸟,和鸟儿互动,他也收获了别样的感受。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学生 王东云:去森林、去融入大自然的时候,我自己也没那么浮躁,可能就慢慢沉下来了。更愿意去聆听它们的声音,去细细品味。可能是把它们的一种心境,带入到我自己的心境里面。
带着他的百鸟图,王东云时不时会去附近的中小学,和孩子们进行互动,帮助他们感受自然,从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在完成“百鸟图”后,研一下学期,王东云又开始着手为长江鱼类“画像”,拓宽长江大保护的主题。王东云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大自然的生态宝库。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学生 王东云:随着做科普、做长江大保护这个课题,我就觉得其实我们应该敬畏大自然,应该爱护大自然的每一个生命。或许就是我们在无意间的一个举动,就保护了一个种群的延续。
用画笔记录绿水青山间的“诗和远方”
王东云的科普插画直观、准确而严谨,让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连小朋友们也被深深吸引,兴趣盎然。
王东云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画笔,保护更多的濒危动物,唤醒更多人对生态的保护意识。现在的他也正着手为长江鱼类“画像”,用画笔记录着绿水青山间的“诗和远方”。期待早日看到他的新作,也希望他的“保护”领域版图,越拓越宽,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
【来源:三峡大学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