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工作者那么水,为什么科技还能迅速进步?

那是因为中国是从零开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玩个网游,前期升级永远是最容易的,越到后面升级越发的困难。前期遇到的队友大部分都是小白、菜鸟、水货,但到了后期,遇到的大神越来越多,即便不是大牛也是没日没夜不停练级的人。

虽然中国当前的应试教育,被人诟病很多。

虽然培养顶级精英不及英美日(目前这个状态也正在改变),但从整体提高大众知识素养,选拔大量优质人才的角度,却是全球最好的教育,甚至没有之一。

关于人才培养,我们可以从自然指数 (科研论文指数)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2012年至2017年中国对自然指数的贡献增长了75%,增幅显著超出多个排名领先的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中国在自然指数中所占的全球科研产出份额也由9%上升到16%,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投入和成果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可以直观的发现,近五年时间,中国科研能力的迅速提升。

2018年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的自然指数荣登榜首,领先美国哈佛大学。

通过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在化学、物理科学等领域中国科学院都位于榜首,尤其是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自2012起奋起直追美国后,一跃成为该领域全球首屈一指的科研机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数量多,那质量如何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中科院的SCI论文总量要比第四的哈佛大学多11万篇,然而在高引用论文的数量上却几乎只有哈佛大学的一半,其中世界top1%学科数中科院和哈佛大学都是22个,但是高引论文学科数量哈佛大学有17个,而中科院只有10个,同样top1%学科数有21个的北京大学,高引论文学科数量更是只有5个,论文的差距水平显而易见。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总科研能力差美国很多,但中科院表现却很亮眼。这是不平衡的,但同时也说明了国家的扶持力度。当然也贯彻了国家一向的思路:先富(智)带后富(智)。

中国科协:截止2016年底全国科技工作者或超1亿人

看到这里,是不是不用分析都有一种水漫金山的感觉?

但科技工作者并不都等于科研人员。

2017年数据显示,中国科研人员400万人,研究开发费用17500亿元,居世界第2 位,为美国的42%;SCI 论文35.42万篇,居世界第2位,国际论文被引指数第一次跃居世界第2位。按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统计数据,中国科学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主要原因是为争取更多经费,美国基金会将中国一些中文刊物论文计入国际论文,2016 年中国科技期刊42.6万篇,居世界第1 位,高于美国的40.9万篇;2016年中国工程技术论文(EI)22.2万篇,也居世界第1位;2017 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124.6万件和32.7万件,均居世界第1 位,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3位;2017 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4960亿美元,居世界第1 位,是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3.2倍(表18-1)。表明中国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创新数量问题基本解决,创新质量成为主要矛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个历史数据

2007~2011年,全球研发人员总量年均增长率为3.7%,而我国研发人员同期年均增长率为13.5%,是全球研发人员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25.3%,超过美国研发人员总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17%),稳居世界第一。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科研水平和科研人力资源的高增长,其实和中国的教育普及,经济飞速增长都是在差不多的时间段出现的。只不过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延后性,在2012年以后形成了大爆发。

日本《每日新闻》5月6日报道称,在最尖端科学研究领域,中美两强格局日益鲜明。另一方面,日本居前五名的研究领域数量远少于20年前,研究能力相对低下的现状浮出水面。

中国居首位的多为工学、材料科学以及作为计算机科学基础的数学等领域。中国约20年前(1995至1997年)居前五位的只有两个领域,约10年前(2005至2007年)骤增至103个,最近(2015至2017年)为146个领域,几乎实现全覆盖。

我们可以看出,和中国的经济以及整体国力一样,科学研究也进行了大跨越。可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不是虚话。

越是了解直观的了解了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可能对中国科研工作者“比较水”的情况,就更加的不理解了。

但实际这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然的。

首先,我们从发展的过程来看。

教育产出至少都得十多年的时间,从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到经济大爆发,国家恰好经历了十多年的沉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高考中断11年,教育疲废,无论整体的教育水平还有录取人才的学识能力,和现在都是完全不能比的。再加上当初的中国高校教育水平,科技整体水平,都大大影响了那一批研究人员的能力。而且那个时候的国家光脚板不怕穿鞋的,哪怕有一点科研能力的人就可以赶赴牵线。你不行也得行,你搞不出来的东西也得搞出来。在学校学不到的实践去学习,实践学习不到的,哪怕买美国俄罗斯的报废产品,也要拆开了来学习。

000年左右的科研人员,他们的能力可能比现在随便一个博士生都水,但他们大部分人所做的贡献,没有几个当下的博士生能比。

万丈高楼平地起,下面的地基永远是最重要的。

在大量研究人员前赴后继的提升技术,然后反哺教育,才有了一个良性循环。但中国要大发展,所设计的领域空白太多,需要的人才也是空前规模的。而且很多基础性的东西,也并不需要极其高端的研究人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打了三十年的基础,中国终于迎来尖端科技领域的爆发。

但那些基础不行,水过的研究人员依旧还在。有些人通过不停地学习,已经成了行业领军人物。也有的人学习能力不足,或许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停滞不前,也就在科研人员的最底层。有的人工作和科技的尖端领域已经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工作看起来很水吧?但只要他们做好了本职的工作,没有人有资格去说他们水。

对于我们这个超级大国来说,国家需要大量基础科研工作者。很多基础科研工作者在需要的必要技术前提下,工作其实已经和普通工作者差别不大。大部分的人接触到的科研工作者,其实就是这一批人。真正高端的人才,往往根根接触不到。这也是可能造成给人水的假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除了假象以外,其实也存在水的真相。

其实相比于美国,中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教育硬件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发展太快,也出现了许多混乱、急需要整顿改革的地方。

教育体制、学术氛围、科研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出现学术造假、学术抄袭,还有就是追求产出方面急功近利,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国外都不承认中国的硕士学历。

2012年,中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首次超过一万亿人民币,达到10298.4亿元(相当于1682.4亿美元),比日本略少,居世界第三位;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98%,超过欧盟的1.96%。而十年之前,R&D经费投入强度只有1%。这就是为什么从2012年到2013年中国的自然指数加权得分增加了15%,而其他排名前十的国家最快增长不到1%,有的甚至还负增长。

虽然中国科研经费力度加大,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实际投入和产出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进行体制改革、学术整顿之后,相信中国的科技水平还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整体水平提升之后,赶超美国只是时间的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除了大环境下刚性的东西,其实对于科研工作者个人而言,很多人往往也有“不得不水”的理由。

人力资源、科研人员储备量极大,应届生前赴后继的毕业,科研人员数量空前加大。能够从事尖端技术,或者前沿科技的科研人员终究是少数。绝大部分都只能做基础性的科研工作,甚至连基础性的研究工作竞争压力也是极大。

博士生刷试管、当苦工比比皆是,能参加一个好的科研项目,都得是阿弥陀佛了。

本身就狼多肉少,国家教育体制还在不停的量化输出。

不得不说,哪怕是科研工作者,也是金字塔式的。任何领域,只要在最底层,大环境都是“水”的。可以说,那些“水”的人,正是强大的竞争淘汰机制下的牺牲品。很多博士生怀着崇高的理想,拼命的学习,对未来拥有美好的愿景。但真的工作之后,却被残酷的现实所打击,只能找到“水”的研究性工作,或者“水”的环境之下工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们也只是人,很多人除了学历到博士之外,其实只是普通人。有着生活、工作、家人、老婆、孩子的各种各样的压力,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们很水吧,但奉献了青春,繁荣了高等教育事业,让更多尖端的大牛脱颖而出。

虽然他们很多人,只是从事着没有技术含量的重复往复的工作,但中国的科技进步,也有他们的一份。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