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网课,青少年失去了什么?

三年网课,虽然这期间线上网课的模式只维持了一段较短的时间,但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学生们的注意力分散以及读写水平的下降。

但三年来的网课,让青少年们失去的还不仅仅是这些。

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间段,像过去三年那样,上网课的频率如此之高,这对很多学生们而言,可能也是从未有过的经历,尽管网课已经达到了峰值,未来也许再也不会出现这种集体大面积的上网课现象,但这依然给处于人生过渡阶段的青少年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复杂的挑战。

一个人的想法、行为、思考和决策,最终或多或少都会被环境所左右,而对于一个依靠手机或平板教学的青少年而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忽视长期环境下对于心理人格的塑造。

不管这种是塑造是正向的,还是负面的。

我们很容易重视新冠病毒对人生理上的伤害,但我们也很容易低估新冠病毒对人心理上的伤害,而在心理层面,这种影响和后果,可能会蔓延数十年。

当然,网课有它积极的一面,网课的环境在某些方面可能有助于青少年个人心理的发展。例如,学生不用再受到固定教学场所的束缚,不用机械的遵循统一的课堂规划,也有更多灵活的时间去感受个人活动带给他们的愉悦感。

与此同时,网课给了学生最大的个人自由度,让他们不必拘泥于保持端正的坐姿,也不必被课堂上的严肃氛围所弄得精神高度紧张,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会激发青少年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但我们也不应忽视,网课的初衷依然是为了教学,依然是为了传授知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上网课所带来的对知识的传授,可能需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

这大概率也意味着,那些平常在教室里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容易开小差的学生,在网课的模式下,可能会更容易开小差,甚至是全程玩游戏,做别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几乎可以说,网课让成绩好的和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他们之间的差距拉的更大了。

与此同时,也有研究发现,网课会让青少年产生更多抑郁,焦虑和孤独的症状。

眼下,疫情的蔓延让网课的普及成为这三年里的常态,而父母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关心和陪伴仍不能忽略三年的网课经历留在青少年群体的心理记忆,这种记忆往往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模式,都会有一个新的塑造。

网课,作为一种类似于“居家上班”的教学模式,也和居家上班的弊端一样,由于缺乏氛围感和仪式感,上班也好上课也罢,只要是在家里,就容易引发成为“自动娱乐模式”。

成年人习惯了家是休闲场所,对青少年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当一个孩子在家穿着睡衣,睡意阑珊的拿着手机上网课的时候,我们很难说这种网课能够发挥多大的效益,孩子又能够多大程度上保持全程注意力集中专注。

更重要的是,网课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远了。

在传统的教室里,老师每当讲完一个知识点,和座位上的同学们进行一个目光接触,就大概可以知道这个知识点有多少学生弄明白了,还有多少学生云里雾里,同样的道理,每当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也可以更好的举手表达自己的疑惑。

但在网课模式下,当遇到不懂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不能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而老师也很难通过眼神交流,去判断学生们听懂了多少,对于打开麦克风的“讲话”,更多的是一种不适。

而更重要的问题在于,网课让老师不知道学生们实际上正在干什么。

许多老师都曾抱怨,我不确定学生在上网课期间实际上正在干什么。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差异性让许多本就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容易分心干别的事情。

我们总是容易在短视频中刷到类似的视频,一位老师正在手机上讲课,而一位学生无意间打开了麦克风,嘴里正在喊着王者荣耀的经典台词。

这种魔幻的差异性,在过去的传统讲课模式中,是很难想象的。我们容易想象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底下偷偷用手机看小说,但我们不容易想象的是,学生还能够偷偷在下面玩游戏。

对学生自己而言,也许打心底都明白,哪怕是网课,也应该认真听讲,但就如同那些在教室里都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们一样,上网课只会让他们更容易分心做别的事情。

毕竟,家里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暗示学生,你应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这种舒适环境对一个人的暗示,影响的不仅仅是上网课的青少年,同样也是居家办公的成年人,如果成年人都会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那么对青少年来说,上网课可能影响的就是自己的“未来”。

我们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数据去说明这三年来的网课对青少年的实际影响,因为这种影响有时候仅仅用肉眼和数据是看不到的,一个青少年如果因为网课而染上了玩游戏的习惯、一个青少年如果因为网课而导致成绩下降,那我们很难把这归因为是上网课,还是孩子变得贪玩不爱学习了。

对父母来说,上网课同样也是一个麻烦。

有的父母会抱怨,上了一个月网课,学校怎么不退一些伙食费;而更多的父母会抱怨,当孩子上网课,自己又要上班的时候,父母如何去权衡?

一些孩子上网课一周两周,父母能够请假一周两周只为了照顾孩子吗?

这当然是做不到的事情。

同样的,网课的繁琐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一些70后、80后父母力不从心。尽管这种现象是少数,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考虑到地域性和差异性,这种情况不容我们忽视。

我自己就观察到,身边好几个父母对于网课的操作是一窍不通,或许是受限于学历和对智能机的熟练度,一些家长在面对打开钉钉、扫码入群签到等操作时,几乎是蒙圈的。

更别提,对那些爷爷奶奶带的孩子来说,上网课更是一种奢侈。

要知道,十年前我们的留守儿童现象依然很严重,即便是到了今天,留守儿童比例已经很低了,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爷爷奶奶带的孩子,对这个群体来说,上网课更是成为一种奢望。

就像我认识的一对父母,孩子上初一,学校要求上网课,但父母俩都不会弄钉钉,把手机给孩子,孩子也不会操作,最后不得不在深更半夜请同学的父母帮忙。

设身处地的思考,这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来说,她是否会觉得自己的父母是一个什么也不会的人?

至少,我在那个孩子的脸上看到的全是不满和嫌弃。

科技的进步帮助了大多数人,但也抛弃了一小部分人。

对学生来说,最首要的任务依然还是学习成绩,但上网课又会让原本理解能力就差的学生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进而导致马太效应的进一步扩大。

而学习成绩的下降又会进一步打击青少年对学习的热情和自信,更有甚者会开始自暴自弃,开始自我否定,难以从失败中恢复努力的斗志。

因而,对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中考和高考来说,有些青少年在还未开始过独木桥时,就已经放弃了参赛权。

哪怕这个比例是1%,即一百个孩子中只有一个是因为网课导致的成绩下降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那么在一万个学生中,这个人数也是一百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善于拥抱变化和适应新环境的学生,总是能够在网课模式下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从而跟上学习进度,而对那些适应能力更差,不那么善于拥抱变化的学生来说,在网课模式下就显得更力不从心。

今天,随着疫情的放开,加之寒假的来临,未来也许这群青少年再也不用上网课了,但三年来的网课经历,对他们的影响却很有可能是永久性的。

网课考验一个学生的自控力、专注力和自律,而这些特质往往是在一个学习成绩好的人身上的,对那些学习成绩本就不那么好的学生来说,网课只会让他们“越来越远”。

我们常常用鸡娃一词来形容那些给孩子打鸡血的父母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让孩子去拼搏,但三年来的网课,或许让这些鸡娃父母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最重要的,依然还是靠对学习的热爱、理解、自控和自律,鸡娃父母们不能24小时陪在孩子身边。

而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好坏,却只能由孩子自己去决定。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标签: 网课 青少年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