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李长需
有些道理,人能明白,但未必会放在心上。
最近,有家长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采取分班教学的方式,变相要求学生购买平板电脑。12月27日,国办督查室收到群众留言后,经初步核实,转给了四川省政府核查办理。
现在结果查清楚了:自2015年以来,邻水实验学校分三个阶段,实施基于使用平板电脑的信息化教育,涉及学生13274人次,共收取平板电脑及软件服务费2427.65万元。
这结果一公布,让人吓了一跳。这个学校的胆子也太肥了。打着信息化教育的旗号,收费时间长达7年;收费金额高达2400余万;收费人次多达13000多人次;收费名目也是令人惊叹,什么“电子书包班”、“创新人才实验班”、“智慧班”等。
再堂皇的噱头,也经不起一次举报。这里面也有令人不解的地方:这么一个不堪一“举”的学校,居然在当地经受住了7年的“考验”。这期间,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还曾通报过不少同类的问题,学校这种誓将“违规”进行到底的“大无畏”,是怎么做到的?
说它心存侥幸也好,顶风作案也罢,但最终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它有“侥幸”或“顶风”的底气:违规7年,愣是没翻车,这还真得问问当地那些监管部门:这不会只是一次意外吧?
目前,学校已经把不该收的钱退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也被主管部门给与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但这不应该是事情的终点,那些身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个别监管者,也别光记着给人家处分了,先琢磨琢磨,自己是不是也该付出点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