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耗时75年研究发现,长大后活得幸福的孩子,往往有这3大特征

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在生下孩子那一刻起,作为妈妈,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娃能幸福快乐地过完这一生,千金不换。

但你知道,是什么在影响一个人的幸福感,什么人活得最幸福吗?

哈佛曾耗费75年时间,追踪724个人的一生。这些人里,有就读于哈佛大学的精英学子,也有来自波士顿最贫困家庭里的孩子。

采访记录了包括他们家人、朋友、同事等2000多人。从这些人的少年时代,一直研究到了90多岁,就为了探寻最影响一个人幸福感的,到底是什么?

最后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贯穿人一生幸福感的,不是金钱和名利,而是好的人际关系。

这些人际关系,不是局限在朋友、同事间,还包括很多方面。

长大后活得幸福的孩子,往往有这3大特征。

一:能处理好身边的关系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除了生存和安全后的第3层需要,就是归属的需要。

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我们天然地想要亲近他人,被群体接纳和认可。

孩子刚出生时,他的大脑发育,就是为融入群体而做准备。他学会说话、渴望与其他小朋友玩、同理心开始发展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融入一个属于自己的群体而做充足的准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那为什么,很多人在孩提时代主动寻求与小伙伴玩耍,但长大后,却越来越宁愿独处而避免社交呢?

《赞扬与责备》一书,或许给出了答案:当感觉受到威胁时,我们的大脑会本能地选择战斗或逃跑。

这些威胁,并不是别人指着你鼻子说:“你如果怎样,我就要怎样。”

而是在与人相处中,别人一个轻蔑的眼神、微微皱起的眉毛、轻微否定的话语,这些,都可能让我们的自尊感受到威胁。

为了避免这种被排斥的感觉,我们选择了“逃跑”——主动远离人群,封闭自己。

很多人虽然会觉得,远离社交挺好的,自在。

但孤独,确实是有害健康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加利福尼亚大学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感觉孤独的人,会格外容易受病菌的侵害,身体患病的机率更高,也难长寿。

你可能会说:“哎呀,我的孩子就是这么敏感,别人说不得半句,特别害怕受伤怎么办?”

除了少数真的是高敏感外,大部分孩子封闭自己,其实主要是来自我们的——责备。

责备会让孩子产生自责和羞耻感。长期、重复的责备,会改变孩子的大脑结构,以至于他对轻微的负面信息也格外敏感。

这就导致,当他在家里被评判时,他选择了“战斗”,顶嘴、叛逆;而在外感觉被排斥时,他则选择了逃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并不是说,孩子做错事我们就不能责备。而是我们责备的话语,要就事论事,不要抨击孩子的人格和全盘否定他这个人。

比如孩子把垃圾扔地上,我们只需要指出这件事就好:“我看见你把饼干袋扔到了地上,我希望它能进垃圾桶里。”

不要笼统地上升到人身攻击:“你总是这样自私,一点都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以后没有人会喜欢你。”

责备过于笼统,会带给人过激的反应。责备多了,你可能面临的,将是一个时刻准备“战斗”或者“逃跑”的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有相处舒适的朋友

有些人身处人群中,他依然感觉孤独;有些人即便只有几个亲密的伙伴,他却感觉生活质量很高。

这是因为,决定一个人幸福感的,不是人际关系的数量,而是质量。

那你想知道,孩子将来是交“狐朋狗友”,还是良师益友吗?

看他4-6岁时的状态就知道了。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提到,孩子在4-6岁时,会进入“人际关系敏感期”。这一阶段的交友方式,会奠定他未来交朋友的基础。

孩子在4、5岁时,会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而选择朋友。可能是因为你也喜欢白雪公主或迪迦奥特曼,所以,你是我的朋友。

不过,在这一阶段,他们会出现“控制”“被控制”的状态——你要听我的话,不然就不跟你玩 。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些家长会碍于面子,看到朋友的孩子来了,娃却不理会,家长就会劝说:“你怎么不跟他玩呢?要懂礼貌啊。”

殊不知,你可能正在破坏孩子自己交友的原则,让他在一段不舒服的关系里委曲求全。

为了脱离“被控制”的关系,到了5、6岁,孩子会对规则高度感兴趣:既然我不想听你的,你也不想服从我,那我们来建立一个规则吧,大家一起遵守才能玩。

孩子在6岁前,遇到交友问题,我们不要急着介入“帮”他解决问题,而可以多倾听,让他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孩子若能顺利度过这样一个敏感期,他将来交友时,才会找到让自己舒服的朋友,知道如何维系一段让自己舒适的亲密关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三:有维持幸福婚姻的能力

在哈佛的这项研究里,那些在50岁时对自己婚姻满意的人,他们80-90岁时感觉更幸福、也更健康。而且,良好的婚姻关系,能缓解衰老带来的伤害。

而那些婚姻不幸福的人,他们在晚年身体会出现更多的不适,因为坏情绪把身体的痛苦放大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个人在他的婚姻里能不能建立亲密关系,很大程度,受他与父母依恋关系的影响。

如果孩子从小就与父母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他知道,自己心灵受伤时,父母会是他温柔的港湾,能接纳和包容他。

那他长大以后,应对情感问题的心理弹性就比较大,恢复能力也比较强。

但如果,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回避的、矛盾的,他心灵受伤了、受委屈了,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回应和安抚,那他将来长大,就难应付亲密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尤其是当与伴侣出现矛盾时,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从而会遭遇更多的敌对和冲突。

这就需要我们对孩子的情感及时回应。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们能蹲下身来,将视线从手机移到他的眼睛上,认真地问一句:“发生什么事了?”

倾听、不急着反驳、同理孩子的情绪情感,其实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情绪发展的空间,让他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有能力去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类情感。

人际关系,包含了我们对父母、朋友、伴侣和周边人的各类关系。

一个能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相处舒服,能及时得到他人帮助和关爱的人,他这一生,才是最幸福的人!

如此简单,却又任重道远!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一个善观察、爱思考、有办法的妈妈。专注儿童心理,读懂孩子轻松养育,喜欢就关注吧~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