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带孩子去“自首”?儿童犯错,别动辄送往派出所

教育家 · 快评

湖北襄阳的8岁男孩因偷钱被父亲送至派出所“自首”;湖南娄底的3岁男孩偷拿邻居酸奶,被奶奶强行送至派出所;安徽滁州一幼儿私自带同学玩具回家,妈妈带她去派出所接受教育……每隔一段时间,低龄儿童犯错后被家长送至派出所的新闻就时常跳入大众视野,引起一波关注和讨论。对于这种做法,网友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觉得家长的做法值得点赞,可以让孩子在犯错后得到教训;也有人提出,家长初衷虽好,但动辄将孩子送至派出所接受教育的做法值得商榷。

的确,经过警察的警示教育,孩子就会“长记性”,短期内不敢再犯同样的错误。然而,带孩子去“自首”可能无法真正实现家长的预期目标。作为公安系统的基层组织,派出所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治安的机关单位,并非教育儿童的专业机构。在儿童眼中,派出所是惩戒“坏人”的地方,警察身份自带威严,在这种震慑作用之下,很多时候不知因何而错的道歉和低头能让家长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果缺少后续的引导和教育,带孩子去派出所“自首”也只能是走走过场,无法让孩子懂得如何为错误承担责任。

此外,这样的做法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认知,“自首”“被送进公安局”等情节会让孩子从童年开始对警察感到畏惧,甚至会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关于这一点,经历过孩子“自首”的警察深有体会,曾有警察在采访中提到:“父母不要总是和小朋友说犯了错就会被警察叔叔抓走,要让小朋友知道,如果遇到什么危险的事情,可以去找警察叔叔帮忙,不要一想到警察叔叔就很害怕。”

面对低龄儿童犯错,家长首先要问清孩子犯错的原因,搞清孩子的思考逻辑,站在儿童的立场耐心和他们沟通,既要为孩子树立对错标准,又要在行动上与他们共同承担后果和责任。2022年5月下旬,一位妈妈得知7岁儿子高空泼墨染黑他人衣物后,带着孩子一同向遭殃的住户道歉,并将被染色的衣物拿回和儿子手洗,洗不干净就进行赔偿,还请了专业人士清洗外墙。家长以身示教的责任担当,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犯错的代价与后果,比将孩子送往派出所的教育效果更为理想。毕竟,承认错误的价值在于学会弥补和善后的方法,避免再度踏入“同一条河流”。搞清楚教育的目的,手段才会更恰切。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作者 | 范琪

设计|朱强

统筹 | 周彩丽

标签: 派出所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