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场拉锯战,被叛逆、争吵、冷战困住的父母如何突围?

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

身为美剧爱好者,我发现每每剧里家长提到“You know, teenager”时,所有人脸上便都浮现一副“你懂我也懂”的或嫌弃或同情的表情。

青春期少年这个词,就犹如洪水猛兽般搅动着全家的心——

原本乖巧的孩子怎么忽然变了一个人一样?

这个奇妙的阶段掺杂着泛滥汹涌的荷尔蒙,伴随着父母不解、棘手、愤恨和难熬,孩子的苦闷、迷茫、躁动和敏感。 

同时,对于互联网一代来说,他们所面临的外界压力和诱惑则更多。那么,与少年们和谐相处、有效引导的终极秘笈是什么?

让我们先从青春期孩子亲历的「巨变」谈起。

01

由内而外的巨变时期 

人类有两个亲历大脑到身体的巨变期,其一是0-3岁,其二就是青春期。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前额叶片的发育。

这是大脑中控制理智、智慧、推理、计划、控制冲动、进行思考的部位,青春期时候前额叶片会得到飞速发展,但仍不成熟。

若孩子情绪化、自我主义、不为他人考虑;热爱冒险、寻求刺激、不计后果;看重朋友胜过父母、重视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容易学坏、上瘾;喜欢熬夜、睡懒觉;一心多用,爱忘事、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

先别忙着数落他们,告诉自己,这是大脑发育的正常进程。

青少年叛逆,就像2岁时初步拥有自我意识的孩子一样,通过自行探索、犯错来试探自己能力边界的方式,来建立一种独立感,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

在这个阶段,无论家长让孩子做什么,他们都会先通过反对来表明自己独立的态度,总是想证明,“我是个大人了,我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父母逼得越紧,孩子就越发与父母疏远。 

同时,前额叶中的大脑灰质减少,那些用不到的神经突触,被淘汰殆尽,换之以更加高效的神经突触。 

这会让青少年在自我意识增强之外,想问题开始抽象化、逻辑化了,不再只靠记忆和模仿来学习,而是推理思考、归纳概括能力增强,很多时候家长会觉得孩子「开窍」了。

而除了大脑外,身体外貌也在发生这巨大变化,孩子们开始爱照镜子,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同龄人的评价——

女孩子开始发胖、月经来临,荷尔蒙水平变化,胸部发育、皮肤油脂分泌增加、变得粗糙、出现粉刺;男孩身高猛增、睾丸发育、声带变粗、长痘痘,胃口变好等等。 

简单来说,青春期孩子们的剧变这都是正常成长规律导致的自我意识觉醒

而青春期孩子的自负又自卑,追求独立又从众的矛盾心态,也源自对自我意识觉醒的两种方式的摸索。

其一源自对自我性格、人生理想、未来目标的独立探索,这决定了青少年对“独特性”的追求。 

进入青春期时,原本顺从父母的他们大脑深处关于自我意识、自我反省的部位开始被激活(活跃程度高于成年人),开始质疑父母往日对他们的定义,找寻真实的自我。

其二源自他人对自我评价不断塑造自我价值,这决定了青少年时刻都在追求融入同龄人群体的“从众性”

与其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他们更在意同学是否喜欢自己。这一代互联网无孔不入信息影响下,青少年所面对的外部评价指标压力更大。

简单总结,青春期孩子并非故意要跟父母对着干,而是在大脑和身体发展导致了以下三大变化:

有了隐私,不听从父母,开始建立起自我的认同感。

非常在意外在形象,时常处于自大又自卑的矛盾中。

朋友越来越重要,同龄人的认可和影响超过父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2

青春期的四大任务

由这些变化,孩子在青春期就必须完成自我独立的任务,有人曾这样总结:

自己做主、与众不同、寻找自我、离开父母和寻找伙伴。

若孩子没有顺利完成这四大任务,则可能长久停留在青春期,无法成熟,很多中年人的问题也都可以归结到青春期没有完成这四大任务。 

当面对孩子的叛逆,感觉走不进孩子的心情,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在谷雨星球一期00后分享会上,有家长问一位被芝加哥大学录取的学生是否有过叛逆期?他的回答堪称满分:“在我看来,家长们不如把其当成一件好事,因为叛逆证明着孩子的自我觉醒,是成熟的第一步。

而家长们花费那么多心血和金钱,不就是想把我们培养养成一个有自我的人吗?”

但青春期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这个阶段的亲子关系几乎可以决定了孩子成年后与父母的关系。

各种研究显示,青春期的孩子正如幼年一样,大脑敏感、情感丰富,需求也不少,他们做各种事试探父母是否爱自己,通过各种怪异行为,来未迷茫和焦虑找到宣泄口。 

而温暖、健康的家庭关系,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自我认同,知道父母永远站在自己身后,从而以轻松自如得态度探索自我,大多也会收获好结果。

相反,若父母不理解孩子,对其行为进行压制、责骂和疏远,则会让他们感到自己被父母拒绝,真实的自我这个身份不值得被接纳。

这会造成糟糕又深远的影响,比如无法独立,缺乏自信,形成消极的自我身份认同,还会因为大脑此时更为敏感,有更大的几率患上抑郁。 

同时与父母的关系也会在心灵上越走越远,可能会封闭自己,沉迷游戏或坏的社交关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母最好在孩子青春期时最好的角色,就是成为“放风筝的人”——

我们可以让风筝独立飞翔,飞得越远越高。同时,风筝这根线仍抓在手中,该松时松,该紧时紧。

允许孩子进行一定距离的自行探索,又能设立好家庭原则,让孩子不被坏的社交关系影响,及时拽回他们,还能在孩子需要依靠的时候,坚定地与他们站在一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美国一项针对8000多名青少年的调查显示,71%的孩子欣赏父母有原则。

03

有用的亲子沟通要诀 

每个人都走过青春期,但是当为人父母的时候,常忘了当年的自己也是如此的固执、倔强、独立和臭美。

那么,我们该如何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呢?1

1、家庭环境依然需要温暖、安全、稳定。

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所谓不听话,就不再无条件支持他了。

家长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的是真实的他们,而不是只是顺从父母之命的他们。

我们会给予空间,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小秘密,也别忘了在撑不住的时候,父母随时提供帮助。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父母之间婚姻关系有危机,尽可能不要在孩子面前爆发冲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从亲子关系来说,孩子希望父母不要粘自己太紧。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最大的挑战,就是把曾经捧在手心里的小宝宝,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会有优点有缺点有个性,长大成人的标志不就是我们在父母面前不再是透明人了吗?

这个过程很重要,有助于他们日后形成坚实自信的自我认知。

父母一定给予孩子空间,不能过度管教,以至于孩子主动疏离,寻求一些上瘾的东西,从而更难以管教。

3、当孩子对自己身体和内心变化产生困惑时。

当孩子表现出对外表、身材的过度在意和焦虑时,家长需要了解其中原因,并予以重视。

如孩子对身材感到焦虑时候,认真倾听真实想法、困惑和压力,而不是以“你一点也不胖”敷衍,也不要过快提出建议,甚至否认真实感觉。 

在这个时候,性教育特别重要。

性教育是个范畴非常宽的系统性工程——从性别意识、保护自己、防性侵知识、生殖健康、亲密关系、伦理认同、不畏强权的价值观都等包括在内,每一个主题都能延伸出很多值得关注的点。

父母可以跟孩子聊聊性教育,或者也有公益组织在组织类似的培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说不代表不存在,美国一项针对8000多名青少年的调查显示,孩子经常对父母说谎的也都是我们常避而不谈的那些事。国内国情不同,但是互联网这一代,所面临的诱惑更多。

4、多练习万能句式:YES and……

青春期的每次沟通都可能会爆雷。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直接评价孩子,指责孩子,给出建议,不然小孩会想又让我听你的,更怕把别人跟孩子对比。

我们可以练习一个万能句式:Yes,and……哪怕有不同意见,先肯定孩子,表示YES,再说:“原来你是这样想的,我倒是有点没想到。”再阐述你的观点,点到即可。

这会让他们感到你很重视他的想法,也会逐渐信任你,将你拉入自己阵营,才可能进行有效引导不做那些对他们不好的事情,与孩子达成彼此认可的共识。

另外, 孩子会在青春期时出现更多抽象思考,开始考虑未来,所以家长可以多与孩子聊开放性的问题,并且不经意示范出理性决策的过程,但是注意切勿变成说教。

这些聊天,有助于潜移默化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思考,这也是父母的价值所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也可以多看看关于青少年的影视作品,了解孩子。这里是评选出的值得看的teen moives,假期看起来。

我也知道,对于家长来说,似乎总是看了很多文章,照样搞不定叛逆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无论是针对trouble two阶段的幼儿,还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永远不会有一本全能指南家长先要了解孩子的脾气、秉性,才能在尊重且接纳孩子真实样子的同时,找到有效的教育方式。 

在青春期,我们帮助孩子实现自己做主、与众不同、寻找自我、离开父母寻找伙伴四大任务了吗?

作者丨卷卷兔

来源丨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中产妈妈不焦虑俱乐部,以真实故事对抗焦虑,用专业判断规划升学,以战略思维探索志趣。

参考资料丨

[1]Steve Sussman,Pallav Pokhrel, Richard D. Ashmore, and B. Bradford Brown.Adolescent peer group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ddict Behav.2007August;32(8): 1602–1627. doi:10.1016/j.addbeh.2006.11.018.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Developing Adolescents: A Reference for Professionals. 2002

[2]Steve Sussman, Jennifer B. Unger, and Clyde W. Dent. Peer group self-identification among alternative high school youth: A predictor of their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five years la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 2004, Vol. 4, Nº 1, pp. 9-25

[3]Laurence Steinberg, Amanda Sheffield Morris.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nnu. Rev. Psychol. 2001. 52:83–110.

[4]James Heckman, Yona Rubinstein. The Importance of Non-Cognitive Skills: Lessons from the GED Testing Progra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1, no.2. May 2001

[5]Massoni, Erin. Positive Effects of Extra Curricular Activities on Students," ESSAI: Vol. 9, Article 27. 2011 Mary Rombokas, Jeannette Heritage, W. Beryl West. High School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 College Grades. 1995.

[6]Carl E. Schless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Grade Point Averag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search paper.March, 2004

[7]Nikki Wilson. Impact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on Students.Research paper. May, 2009.

[8]Kerrigan, C. Thoroughly good football: teachers and the origins of elementary school football. History of Education, 29, 517-542. 2000

[9]Brenda Slegers. Brain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pril 17, 1997

[10]Song An, Mary Margaret Capraro, Daniel A. Tillman. Elementary Teachers Integrate Music Activities into Regular Mathematics Lessons: Effects on Students’ Mathematical Abilities. Journal for Learning through the Arts,9(1). 2013

[11]Eric Jenson. Brain-Based Learning: A Reality Check.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pril 2000.

[12]Alana Semuels. Why do some poor kids thrive? The Atlantic. April 6. 2016

[13]David Murphey, Tawana Bandy, Hannah Schmitz, Kristin A. Moore.Caring Adults: Important for Positive Child Well-being. Child Trends. Publication #2013-54. December 2013

[14]K. Anders Ericsson, Ralf Th. Krampe, and Clemens Tesch-Romer. 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3, Vol. 100. No. 3, 363-406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