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版:
我现在的人生是我规划出来的吗?不是。我是一步一个跟头,踏踏实实地摔到了现在。
前阵子我受某学院邀请,说希望给在校大学生讲讲人生规划学习经验什么的。我一听就很心虚,与对接的老师说:“要不还是让叨叨昕去吧……我的职场生涯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失败。”
过了一会儿,对接老师来跟我说:“太好了!同学们说就想听这个!并没有很想听叨叨昕聊成功的人生……”
她说,以前她们也邀请过不少成功人士来交流经验,但因为学霸们太过优秀,反而其成功经验都是不可复制的。所以现在听说有人要来讲失败经历,同学们都觉得:“哇她好特别好与众不同,和外面那些妖艳卷王都不一样……”
有人愿意听,那我就真讲了。只是失败的经历有点长,希望不要嫌我啰嗦……
1、大学里我是一个分母
大学里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完全迷茫的。因为此前我的全部生活和唯一目标就是考上985。上大学后我才意识到:原来过了18岁,日子还是要接着往下过的……
我也积极地参加各种社团,报各种学习班,考各种证,加入学生会、外联部……结果发现,以前我觉得我挺优秀的,上大学后身边藏龙卧虎,而我什么突出优势都没有,折腾一遛够,却一直在当分母,当炮灰,当跑腿的。
2、找工作四处碰壁
简历上没有什么增光添彩的经历,成绩也平平,毕业时找工作自然是很难。我作为国内Top 2师范大学的毕业生,目标从一开始心高气傲地想在大学留校,到高中老师,到初中老师,到小学老师,到幼儿园老师……居然没有一家要我的……
大多数招聘条件上都明明白白写着:1、上海户口 2、男生优先。括弧: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考虑。
我既没有上海户口,也不是男生,虽然拿过奖学金,但显然也不属于“特别优秀的”。眼看毕业了,我只好急急忙忙地投了一家小公司,连老板带员工(包括我)只有四个人。那个公司是干嘛的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可能就是个皮包公司。我的工作就是帮老板和另外两个人订盒饭,帮老板买电风扇,帮老板买胶水。
以前看孔乙己觉得很搞笑,这时我突然发现我就是那个穿着长衫又站着喝酒的人,心中还想端着读书人的清高,但又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将清高束之高阁。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苦读多年到底有什么用,985的文凭,放不下又用不上。
没有满意的工作,我就去读了香港读国际新闻研究生。当然,读研期间情况也没有太大改变,我仍然是分母。
但有所改观的是,我的选择面比之前宽了不少,我达到很多好单位的招聘门槛了:我考了公务员,笔试过了但面试没过;我又报考了人民日报、江苏电视台等传媒类的好单位,结果都是笔试和一面通过了,但终面没能通过。
虽然最终没能面上,但我能够上招聘门槛并通过了笔试,起码我觉得这是一个向好的趋势。
3、干一家黄一家的传媒终结者
眼见回内地求职四处碰壁,我开始寻摸香港当地的工作。经学长介绍我去了香港某知名卫视,表现也不错,以为留用不成问题。但紧接着2008年的全球金融大危机就来了,各个地方都在裁员缩支,想从实习生转正不容易。我的leader告诉我她这个部门留用名额缩至一个,早已内定,提醒我早做打算。
接着我就开始了干一家黄一家的传媒终结者之路……最夸张的一次,我当天早上收到了欢迎邮件,当天下午就收到了“很遗憾……”的部门解散通知。
我曾在一家小报当美食版编辑,日复一日向读者形容“这块巧克力是由意大利大师匠心打造,入口即化”或者“整整三层的慕斯蛋糕融入了设计者的巧思,入口即化”。这时候我又开始怀疑人生,我的理想,就是这样每天“入口即化”吗?我费劲半天写的东西,有人会看吗?
但很快我就没空怀疑人生了,因为和理想比起来,生存才是第一位的。我的三个月试用期刚过,这家报社的美食版也宣告解散了。
那会儿09年左右,我开始焦虑,干一家黄一家,可能也不完全是我的责任?传统媒体是不是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了?我们是不是得想想另谋生路了?我跟朋友说了我的担忧,她说我杞人忧天,说起码50年内传统媒体都不会倒。然而这句话说完还不到5年,很多传统媒体一个接一个地应声倒闭了,当然这都是后话。
后来兜兜转转,我终于找到了香港S报地产版记者的工作。S报在香港历史悠久、根基较稳,坚守爱国立场,地产版也是比较重要的板块,而我工作表现好,写的专题还拿了那一年的最佳经济报道奖,领导也很认可我。我想,这次一定稳了。
但就在这时,我的学生签证到期了,而我在S报的工资又太低,够不上工作签证的要求。就这样,我不得不正式放弃了所谓的新闻理想,转而投向了工资相对较高的公关企业,算是把签证给搞定了。
4、被嫌弃的公关打工人
我被公关公司看中的原因是我很会写文案,而且有媒体资源。但后来回到北京,香港的人脉用不上了,新leader也不喜欢我的文案。那时我每天被辱骂、被打击、被嘲讽,本来我自信擅长的事情被贬低得一无是处。
每天我被白眼和后脑勺问候:“你是不是听不懂人话啊?”“你是不是理解人类语言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啊?”“你写的文章往好了说都算是弱智儿童水平。”“你这文章恶心得我三天吃不下饭,都不用减肥了。”那段时间我都是丧着出门,哭着回家。
这段经历对我的打击是相当深远的,时至今日就算那么多人告诉我他们如何喜欢我的文字,我的自信心都没能完全重拾回来。
5、初次接触新媒体
好在我后来跳槽到了业内Top的R公司,leader人好,更幸运的是,客户的大领导非常赏识我的文笔,每次他的讲话稿都指明要我写,还专门发过邮件抄送我的领导表扬我。更关键的是,我在R公司第一次接触到了新媒体,就是帮客户写写俏皮的公众号,做做新奇的H5什么的,本来新媒体都是90后的同事在做,但有一次他们都出差了,所以只好临时让我顶上。结果客户竟十分满意,leader夸我:“你的新媒体网感真好,完全不像一个80后哎!”
一个90后同事对我说:“你应该和你家张老师一起去做自媒体,你们写的东西一定很多人爱看。”那时我还不知道啥叫自媒体,我说:“写得好有什么用,文章不需中天下,只需中一人。”她说:“你现在是写给一个人看,当然只需中一人。但如果你写给天下人看,那就需要中天下。”
6、 但愿文章中天下,不必中一人
于是我抓着叨叨昕,我俩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写公众号、写知乎专栏,我定选题,他写,我改,我写,他改,把艰深难懂的理论变成家长里短的故事,渐渐的竟也做起来了。
我现在做的事情离“成功”还很遥远,但我的“理想”已经实现了。
好多读者说被我的文字我的故事治愈了,我反复阅读他们的反馈,觉得这才是写文字的意义——不是每天变着法儿的形容“入口即化”,不是闭门造车自娱自乐写一些没人看的东西,而是真的能对别人产生积极的影响,真的能帮助到困境中的人,自己也能挣到一点钱。
我直到这时才真的觉得:我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么,我现在的人生是我规划出来的吗?我觉得不是。我是一步一个跟头,踏踏实实地摔到了现在。我觉得自己一直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划,或者说即使规划了,事情的走向也并不是按着我的设想去发展的。
我这十几年失败的职场生涯,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是我的自信心肉眼可见的消磨光了,而且总是十分悲观。十几年的时间,我从社牛变成了社恐。
好处是学会了百折不挠。
我反思了我职路坎坷的原因,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赶上经济危机,传统媒体式微,这是时也命也;另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一直中不溜,不拔尖,所以进不了行业头部,当风雨来袭的时候,尾部是首当其冲的。即使进入了头部的单位,我的岗位也是非核心岗位,一旦遇到减员就是第一个“被优化”的。
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我想明白了。毕竟像叨叨昕那样从小到大一路优秀的人是少数的。大多数普通人,就是要这样波波折折前进的。
作为一个职场失败人士,我现在仍然是很悲观的。好不容易事业有了点起色,YQ又来了。我每天都在焦虑,公众号行业也进入了“式微”的周期,加上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我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又有了更多不确定性。
但我同时又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虽然十几年来一路失败,但我一直也没有放弃过挣扎。
我唠这些,本来是想说一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鸡汤的。但后来又觉得不能这样说,因为努力了不一定就会成功,“复行数十步”也未必都能“豁然开朗”。就连我自己前方的路究竟是什么样,我也看不清。但我的经历至少说明了资质平凡的人要在逆境中实现目标,也并非全无可能。
丢盔弃甲依然不退缩,威风八面继续去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