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朵师傅闯黄庄
ID | HaiDianDuoMa
前几天朵妈刷手机,看到一张图,被凡到了。
这张图晒了两个家族、祖孙三代的学历,堪称中国精英家庭百年教育的写照。
姥姥、姥爷是清华+燕京大学,爷爷奶奶是浙大&同济。这家子第一代绝对不同凡响,放在一大半人都是文盲的旧中国,当时能上大学的就是金字塔尖的人物了。
第二代也是人上人,一个清华,一个哈佛。
尤其是妈妈进入了全球顶级名校哈佛大学,比上一辈又提升了好几个level,有一种了要脱离地心引力,突破阶层天花板的势头。
不过到了她这一代,还是北大、清华、人大,并没有出现哈耶普斯麻,只能说是守住了高知家族的底线。
那么问题就来了,下一代能不能保证不滑落,并且再次向上冲击阶层天花板,就看她和她老公鸡娃成果如何了。
所以这张图的重点,初看是三代文化精英的传承,再看是向下一代接班人提出了历史使命,能否延续祖辈的辉煌,才是关键问题。
但现实就和这张图一样,很难续写,因为对现在的娃来说,上一代,他们亲爹亲妈的名校学历,是这一代人望尘莫及的。
不是这代娃不优秀,恰恰相反是因为太优秀了,在教育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别说上清北,就是国内的TOP30,985院校也是相当困难。
这拔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一路打怪兽,层层突围,拼智商拼勤奋拼妈拼爹,哪一个都不能掉链子,最终能在一线城市上个985的好专业就是成功了。
我同学两口子都是仅次于清北的,华东五校本硕毕业,两人都是逢考必中的学霸,孩子学习也很好,在海淀名校高中的实验班,但是别说清北了,他们都没期望过娃能考上自己当年那所大学。
同学的娃,今年高考考了650多分,这个分数不低了,在全北京4万多考生中排在3000多名,相当于前7%,已经是头部了,然而这个分数上不了华五。
今年高考录取华五的最后一名,南京大学在北京的录取分数线是672,要排在前1000名左右,位居总人数的前2%。
最后娃被上海财大录取,全家人都非常满意,上财本来也是他们的目标,娃正常发挥能考上的大学。
虽然学校没有爸妈的好,但是这十几年娃自己的努力,全家人使的劲儿,下的本儿,那可是比父母那辈多的多了,应该说所有人都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如今即使名校毕业的父母,也要适度降低期望,并不是娃比你差,而是你娃没有你们幸运,一努力就能考上重点大学的时代过去了。
我们这一代,70后80后父母真的赶上好时候了,但是自己还不知道。当年我们考大学时,远没有现在这么卷,很多人真的就是从初中,甚至高中才开始努力,最后拼了一下,就考上了很好的大学。
朵爸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高中是西城的一所区重点,不是四中、实验这种牛校。再加上他学习也不怎么用功,成绩平平,能上个一本就是奇迹了,家里已经做好上大专的准备了。
他自己也相当懂事,如果没考上大学就去首钢当工人,离家也不太远,盘算的挺好。
结果朵爸高三时不知中了什么邪,开始发力了,成绩直线上升,最后高考总分竟然考了全校第5。这么着,做梦一样考进了985大学。
所以他总是认为,他闺女不需要补课,到了高中再努力也来的及,还以为和他小时候一样呢。
我说你快醒醒吧,睁开眼睛看看,现在你闺女的对手和你当年的那批同学是一回事儿吗,你不能拿她和你比啊。
你娃根本比不上你,哪怕她比你聪明比你勤奋比你优秀,都不一定能考上你当年的学校,因为你最大的优势她没有。
(现在的小学生雅思考6.5家长就痛心疾首说考砸了,以前有谁听说过)
你小时候大家都不怎么学,父母也不鸡娃,那时候能给检查一下作业的家长都挺不简单了。
我小时候,我们家楼上有一家,爸爸每天看着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念半小时英语,那就是有大智慧的家长了。
现在呢,是语数英音体美全方位地鸡娃,家长都是不惜工本的培养。甚至还有高学历全职妈妈亲自下场辅导,不但能亲临第一线管学习,更可以全程规划,整合资源,根据孩子的优势和家庭需求量身定制。
学习早已不靠娃的天赋和勤奋的单打独斗了,而是凝聚了家庭综合实力的团队作战。
就说说朵妈身边的例子,朵师傅小学时,我们班有位清华毕业的妈妈,真的就是从娃一年级起,日复一日攻克AO数难题,一起听课,记笔记,每天辅导陪做题,从不间断。
有时娃睡觉了,她还在研究解题思路,半夜了在群里问AO数题。五年级时,她成功把孩子送进了早培。
后来我们再聊天时,都以为她完成任务了,现在不用再那么辛苦了吧?
哈哈,并没有,老母亲只有更用功了。以前是陪伴加辅导,现在是全身心投入。娃的练习册都是买两份,一份孩子做,一份自己做,因为早培数学实在太难了,不这样娃坚持不下去。
同时还有名师一对一辅导,钱也没少烧。
这是海淀顶级牛娃的家长,然而普通一点的娃也毫不逊色,朵妈刚在某著名教育论坛中看到的一个帖子就非常典型。
一个妈妈为了帮孩子小中考冲生地满分所做的努力,非常真实,细节就不说,亲自自己看吧。
这就是现在无数个普通家庭在付出的努力,不管是牛娃还是普娃都在自己的层级里全力以赴,没有谁敢放松一步,从小到大,十几年都是如此。
那你又凭什么一两年冲一下,就能超越人家十几年,高质量的努力呢?
所以朵师傅比不上他爸,生不逢时,赶上这么个百舸争流的时代了。如今孩子能突出一定是家长付出、家庭背景、孩子天赋+努力三方合力的结果。
这一代孩子想超越自己父母的阶层决非易事,对他们来说不滑下去就很不容易了。
前几天朵妈还听到一个8卦,几个北大老师聊天时说,北大附中现在高考成绩越来越差,已经跌出六小强了,这件事直接影响到了北大的师资。
因为北大想从外面引起人才时,名教授们首先想的是,我来了以后,娃将来上北大附中那不是要凉凉了,想想还是去隔壁清华吧,清华附可是稳居TOP2啊。
对中产来说,即使贵为北大教授,顶尖人才了,娃的学习也是刚需。因为中产no money,全部身家性命就是知识、文化、文凭,这些不能和财富一样直接转移给二代,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要被生活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