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你家娃收了多少压岁钱?
关于“孩子的压岁钱可以如何处理”这件事,我们之前也发过文章分享,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另一件事:给孩子零花钱,绝不仅仅是把钱塞给孩子就行了。
如何让他了解“什么是自己的零花钱”?如何分配自己的零花钱是合理的?存起来还是花掉?……等等,这一系列细碎又现实的事情,都是我们这些大人要提前思考的,也是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的。
而且,你根本想不到,当人类幼崽开始有自己的零花钱,他们能有多机智(鸡贼),以及多守财。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们邀请了财商启蒙专栏的作者,经济学博士二姐Claire,来分享一下她是如何在零花钱方面引导孩子的,并提供了一些非常实操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发零花钱的方式很重要
要让孩子get到是“自己”的钱
大哥迈入小学的第一天,我就送他了一个存钱罐,用来放我给他的零花钱。
之前的文章中,我详细讲过德国官方推荐如何给孩子零花钱,我家6岁了,每周可以给2欧元。大哥终于开始跨入人生的新阶段,也成为有钱人士,也要学着管钱和存钱了。
我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放进去两欧元,眼看着钱罐子越来越沉,大哥很快就有了一种腰缠万贯的错觉,总是伺机给它减重,左等右等,机会终于来了!
他无意间发现我在给弟弟准备生日礼物,打算自己也要送弟弟一个同学录作为生日礼物。
我问:为什么要送同学录呢?
他答:因为弟弟老抢我的,这样他就不跟我抢了!”
想法的确不错,逻辑上也没有漏洞。我接着问:“你有那么多钱吗?这本同学录10欧呢!”
大哥一听,马上冲到房间把存钱罐抱出来,坐在我面前开始数。
大概是命运的安排,这些零零碎碎的硬币还真就不多不少刚好够10欧。大哥当即把这一罐硬币塞我怀里,委托我帮他采购。
顷刻之间,大哥的全部“积蓄”就变成了送给弟弟的礼物。但他却没有丝毫不舍,倒是为终于找到机会花钱沾沾自喜。
这态度让我隐隐有些不安,很显然,在他的心里,这存钱罐里的钱只是爸爸妈妈征用他的存钱罐收纳一下而已——说到底还是爸爸妈妈的钱,花掉了有什么好心疼的呢?
我意识到,发零花钱的方式很重要,要郑重地把钱交到孩子手里,而不是随随便便往他的存钱罐里一塞。
要让他知道:在他接过钱的那一刻,这就变成了他自己的钱,不是爸爸妈妈放在你这里的钱!
有钱的人类幼崽
比你想象中精明得多
于是,之后每周发零花钱,我都会故意搞得很正式,并且用非常认真严肃的态度,郑重地告诉他,“这是你本周的零花钱,你自己去放好,以后有什么想买的零食啊、玩具啊,都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
大哥最开始,还会试探性地问过,我真的想买什么都行吗?买巧克力,买糖果都行吗?
听过我肯定的回答,高兴坏了,立马问我:
“妈妈,上次咱们度假弄丢的那盒桌游,可以用我的零花钱再买一套?”“那盒桌游6欧呢,你这2欧还不够……”
“可是桌游是咱们一起玩的啊,你和爸爸每人再出2欧,不就够了吗?”我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接话。
当我还在讶异,大哥这个还在学10以内加减法的人,是如何算钱算得如此精明时,他已经爽快的把两欧硬币塞回我手里了,并让我立马去网上买。
果然,当人类幼崽有了钱,脑筋转得都比平时遛了。
在人类幼崽眼中
攒钱就能发大财
为了让娃更直观的掌控钱流失的节奏,我准备了一本崭新的记事本,当他的面在封面上工工整整的写下“账本”二字。
我一边解说,一边指导大哥自己把“收入”和“支出”记在账本上,顺带复习一下减法——
“2欧减去2欧,你这礼拜的零花钱余额就只剩下0了!你要再想要买什么东西,就只能等到下礼拜发钱了,明白了吗?”
大哥不以为然:“我知道,我可以等!”口号虽然喊得响,但毕竟“小孩的嘴,骗人的鬼”。
吃过晚饭,大哥又兴奋地抱着一本乐高宣传册飞奔而来:“妈妈,你看这套乐高怎么样?下次我要拿零花钱买这个!”
“可是你已经没有钱了……”我冷漠地提醒他。“我知道!下次有钱了我就攒起来,等到攒够我就可以买了!”
大哥头也不抬地回答我,一边说一边摸出一支笔,在他相中的那款乐高图片上做好了醒目的标记。
攒钱?他刚才说他要攒钱?!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还没来得及引导,他就已经预判了我的预判,自己把这个关键词说出来了吗?
我正暗自窃喜,突然大哥又有了新的目标:“妈妈,你还记得上次你说要花钱买的那个广播故事多少钱吗?我想买!”
我抬头看到这副沉浸在消费快感中无法自拔的小脸,突然意识到当一个见到什么都想要的小孩说要攒钱,大概就像公鸡下蛋,母鸡打鸣。我提醒道:
“你刚才不是还想要攒钱买乐高吗?现在又要买广播故事,究竟要哪个?”“我两个都要!”
“你哪有那么多钱呢?”“我可以攒啊!”
“如果两个都是20欧,等你攒够这笔钱,你打算先买哪个呢?”
大哥终于被我绕进去了,大概也没有想到选择题无处不在,随即便深深陷入了穷人的纠结:“对啊,那应该先买哪个呢……”
“你看,拿不定主意了吧?那是因为你没有计划。如果见到什么就马上买,那可能花完钱以后,又遇到更喜欢的东西,却发现没有钱去买了,就会后悔。
所以买东西不能冲动,要想清楚这件东西是不是自己最喜欢的。可以把自己想要买的东西排个顺序,最喜欢的排第一位,你就知道你攒下来的钱要先用来买什么了。”
这通关于“机会成本”、“权衡取舍”、“理性消费”的理论输出,连我自己都被打动了,没想到大哥却另辟蹊径——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从现在开始把所有钱都存起来,等我存够一个亿,就可以把所有想要的都买下来!”
我卒。
为什么要存钱?
存钱能发大财吗?
我耗尽毕生所学,费劲巴拉的给大哥灌输了“置办大件商品需要储蓄”的理念,却没想到一不小心用力过猛给他带入了另一个误区:以为靠存钱可以发大财!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只好又拿出计算器,在大哥面前演算了一番:以他现在每周2欧的收入水平,大概也就是存个九十几万年便能实现目标。大哥的发财梦瞬间破灭……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既然存钱发不了财,干嘛还要存呢?是因为钱太多没地方放吗?恰恰相反,是因为钱不够,才要未雨绸缪!
存钱的目的,除了攒钱买大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全感”——那种家里有粮,心中不慌的安全需求,在疫情肆虐的这几年体现得尤为明显。
商业活动受限,经济增长受挫,很多人丢了工作关了店,只能坐吃山空,如果没有积蓄,这些人该怎么办?
怎么教孩子存钱?
最关键的是存钱比例
理论基础有了,下面进入技术讨论环节,怎么操作才能养成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存钱习惯呢?
1、 选定一个适合孩子年龄的储蓄方式
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抽象思维还不是很熟练,需要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帮他们建立对金钱的具象感知和情感连接。这个时候,一个可以听得见声响的储蓄罐就再好不过了。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账户上的数字增减,已经能牵动他们情绪的变化了,我们就可以帮他们开通银行账户,作为常规的储蓄方式。
2、固定的储蓄模式
活期储蓄跟零钱罐储蓄一样,流动性非常强,使得储蓄和消费的界限变得非常模糊。
因此在规划零花钱的时候,应当事先明确好储蓄和消费的金额比例,在计划的期限到来之前,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不能轻易动用储蓄账户里的金额。
那么,按照什么比例来划分储蓄和消费呢?德国儿童财商网站Finanzkidz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儿童的“三账户模型”(3-Konto-Modell),建议按照50-30-20原则,将零花钱中的50%放在愿望账户,30%放在存款账户,剩下的20%放在享乐账户,大家可以参考看看。
美国,也有一个比较流行的3S法则(Spending-Saving-Sharing),建议将大部分(50-80%)零花钱用于当前消费,剩下的部分则一半存起来,一半送出去,用于礼物、捐赠或公益。
图源:原图取自美国银行官网,作者翻译整理
在查资料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美亚上已经有不少根据3S法则设计的储蓄罐,销量也很可观,可见其在美国接纳度已经非常广泛。
图片来自Amazon.com
总之,不论你选择哪种比例,即使是自创的比例,最重要的是要按照选定的模式坚定地执行下去。
如何让孩子坚持存钱?
做个计划很有必要
知道了如何存钱,如何能坚持存钱,才是关键。
因此,在开始储蓄之前,先教孩子学会制定储蓄计划,非常有必要。
1、存钱来干什么?
没有明确目标的行为,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在引导孩子存钱时,应当先确立一个储蓄的目的:是要攒一笔钱去度假,还是要在几个月后买一个心仪已久的玩具?
当储蓄的目标被具体化了以后,孩子们就更容易理解,存钱这件事在未来能带来的好处(如帮助自己实现愿望),从而更加积极、更加专注地去完成。
此外,如果你家孩子还在使用存钱罐储蓄,那么家长也不妨借鉴银行的激励措施,比如每存一元就配予一定比例的“利息”,让孩子知道舍弃当前的消费,也是可以得到额外补偿的——更符合延迟满足的原则。
2、目标金额是多少?
想好了存钱要干啥,就可以根据这些需求,来给自己设置储蓄的目标金额了。
设置目标的时候,要引导孩子考虑目标的可行性和难易度,不能太放飞。比如想要存够一个亿,买下全世界,这样脱离实际的目标,跟没有目标并没有什么区别。
反过来,如果小朋友每周从10元钱里面,拿出5元存起来,几个月以后用自己存的零花钱,实现了买一套玩具的愿望,这成就感可不就爆棚了么!
3、多少时候能达成目标?
设置好储蓄的目标金额,就要开始根据自己的收支状况,来计划为实现这个目标所需的储蓄频率、额度、和期限。
孩子的耐心是有限的,刚开始的几天可能会很积极,可新鲜劲儿一过,很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因此,当目标期限太长的时候,可以将一个大的长期目标,拆分为几个小的短期目标。
具体做法可以参考我们常用的“呼唤神龙”大法,比如目标金额是存够100元,那么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4个25元的短期目标,每次达到这个小目标可以得到一颗“龙珠”(星星/印章/其他任何象征性的东西),集齐四颗“龙珠”就是实现终极目标,召唤神龙的日子啦!
总之,教孩子存钱的意义,远不止学会克制欲望、延迟满足,更多的目的在于让他们在制定并执行储蓄计划的过程中,学会合理的规划、管理自己的资产,乃至人生。
编辑丨林乙乙,羚羊
题图丨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