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狂飙》余温未尽,剧集方方面面引发话题无数,剧中教育问题也引发聚焦。从高启强本人成长过程,到大嫂陈书婷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给大家提供了哪些反面教材呢?大嫂的“批评式教育”碰上强哥的“溺爱式教育”,到底该如何平衡?记者采访了心理专家。
反面案例1
大嫂教育儿子以打骂为主
剧中由高叶饰演的陈书婷虽不是女一号,却自带大女主气场,从妆容到服饰,嚣张又美艳。这个人物狂傲、凶狠,做事雷厉风行,智商情商双商在线。她的前夫是京海市曾经的黑势力头子白江波,前夫被徐江杀死后,又嫁给了新崛起的黑道大哥高启强。
高晓晨的原生家庭有问题,陈书婷教育儿子的方式,又以打骂为主。晓晨学钢琴时,爸爸觉得弹得不错表扬了他,晓晨也很高兴,但陈书婷直接骂道:“学了多久了,还只是会这么一点!”
儿子成人以后经常闯祸,陈书婷管教儿子仍然不改打骂模式。“看看你这个莽夫的样子,回屋!”陈书婷教训儿子,以倒数的方式威胁,“高晓晨,你给我滚出来!我跟你说啊,你现在要是不回家,永远不回家。老子数到三。”动辄来一巴掌,揪耳朵拖走回去收拾。这一幕幕看得观众血压飙升,棍棒教育却教出了这么混不吝的儿子。
最后大嫂还在带着高晓晨开车回去的路上送了命。网友猜测,大嫂爱护儿子,大概是把车头往右边打,让驾驶员的位置迎向来车,最终保护了儿子。大嫂去世以后,可以想见,儿子的教育问题更是成问题。
对此,网友认为,陈书婷的做法有问题。“孩子做得不对时,陈书婷要求孩子道歉,这个是可以的。但孩子明明钢琴弹得不错,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却从来没有见她表扬,反而是声色俱厉的否定和批判。这样被打压着长大的孩子,小的时候不敢反抗也不懂反抗,长大了要么自卑懦弱要么叛逆不驯,而高晓晨明显属于后者。”
也有网友从大嫂的教育方式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我爸爸就是这样的类型”,从小就总拿自己和别人比,说别人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自己在他眼中一无是处,令自己缺乏自信。也有网友表示,“刀子嘴、豆腐心”“说你都是为你好”,这还真是部分家长的育儿特色。
专家支招
让孩子感受到爱是教育的前提
父母都盼着孩子能好,为什么很多父母对孩子总是喜欢用打压式语言,不愿意去发现孩子的优点也不肯表扬孩子的进步?采访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燕分析说,大嫂其实是个失控的人,是对自我情绪失控又想去控制他人的“矛盾人”。这与电视剧里需要展现的“大哥的女人”相匹配。
“价值观相同的人才会走到一起,她表现的性吸引力往往也是对爱人的一种控制。她与高启强的内心都需要去强势表现自己的价值,高度一致,所以互相吸引。”张燕表示,需要控制感的人,如果在教育孩子方面没有调整好,便容易产生常常用对孩子的批评来控制孩子的行为。“批评比较简单粗暴,符合大嫂狂傲、凶狠的性格,在任何事情上大嫂都不会妥协,她希望孩子听话,批评式教育激起了孩子的负面感受,让孩子产生了负面情绪,隐忍、压抑的背后是更大的叛逆。”
张燕说,这跟人类大脑功能有关,与生俱来对负性记忆比较偏爱,通常更加容易印象深刻。“想一想,你是不是对小时候不快乐的经历记忆更多呢?通常孩子会记住父母对自己不好的部分,从而建立父母不好的印象,却不记得父母怎么爱自己的事情。所以父母在教育中多去建立让孩子感受到被爱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育的前提。”
张燕透露,在心理咨询中遇到过类似案例。“有位长期在外工作的父亲,回家后看见孩子习惯不好,非常生气,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很粗暴,但是孩子仍然不听话。这位父亲来找我寻求帮助时,我向他解释,孩子的不良习惯是需要慢慢纠正的,在教育之前,先问问自己,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是什么?你长期不在家,孩子缺乏父亲的陪伴,感受不到父爱,加上见面后你表现出的严厉和责备,会让彼此的关系更加疏远。”
所以,家长教育孩子,要让他先感受到被你好好地爱着。爱是无条件的付出,爱是无论你什么样我都喜欢。张燕表示,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见,“如果你做到怎样,我就爱你”“如果你不听话就把你扔掉”等等,其实这是影响彼此关系,影响孩子安全感的话语,尽量不说。“我觉得爱大于教育,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再谈教育方法。”
反面案例2
强哥“溺爱式教育”伤人伤己
剧中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父母早逝,13岁就代替父母照顾弟弟妹妹,靠在菜市场卖鱼供他们上大学,平时饱受混混欺负。一碗猪脚面,作为大哥的他,把猪脚留给妹妹,把面留给弟弟,自己只喝汤,复杂的人性展现出坏人残酷之外的温情一面。
此外,高启强还有深情人设,大嫂去世后多年,不找新老伴儿、不摘婚戒。还把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大街盘下,建了个“情侣大街”。大嫂和前夫的儿子他也视如己出,如深情慈父。面对高晓晨的叛逆,他采用的是接纳,对儿子好,不仅花钱不心疼,儿子干啥都夸,网友说不知是真爱孩子还是在大嫂面前表现自己。
这也引人深思,对亲人如此关爱的他,为何会成为视他人性命为草芥的黑社会?恐怕根源还是要从教育里去找。高启强的原生家庭就有问题,母亲早逝,父亲是个酒鬼,动不动打人,可以说毫无教育可言。
剧中两大主角的身世都是孤儿,都缺乏父母的引导和影响。但安欣的身边都是警察,是正义阳光的代表,而高启强生活的环境就差多了,弱肉强食,他和家人长期被轻视,被欺侮,无论是隐忍的哥哥还是自负的弟弟,都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那就是权力和金钱意味着一切,可见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力之大。
父亲也去世后,高启强作为大哥撑起一个家。为生活所迫,他一步步黑化的过程,也是对弟弟无底线溺爱的结果。比如为了弟弟能开店,接下第一件违法的“买卖”,为了2万块钱,卷入漩涡之中,才会无法回头。而弟弟知法犯法去贩毒,高启强也是不停地为他“善后”,直到弟弟丢了命。他可能意识不到,这正是他对弟弟的溺爱所造成的恶果。
专家支招
批评与溺爱,到底怎么平衡?
对于秉持溺爱型教育的高启强,张燕认为,没有边界没有原则的纵容,最终会导致孩子容易犯错,甚至犯法。
到底批评与爱,如何平衡呢?“心理学家做过实验,怎样让孩子感受到爱还能听进他人的话?需要掌握一个比例,即5:1,我们有个练习:需要父母夸赞孩子五个方面,才可以提一个要求或者批评孩子一次,这样孩子在情绪上更能接受,大家可以试试哦!”
张燕建议,“如果您想孩子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去努力,那么就多夸他吧!”夸哪些内容呢?有些人夸漂亮、聪明、真棒之类,如何夸出更高的水平呢?那就多夸孩子的努力过程,多夸孩子的品格,比如“你写作业坚持了这么久,你真有毅力!”“你刚刚帮助他人干了活,你真乐于助人!”张燕强调说,在夸之前,记得描述他做了什么,然后再给他贴上优秀的标签,这样孩子会慢慢内化这些标签,内心就认可自己,建立自信,建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