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万种人生
探寻成长规律”
田姐的家乡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家里两代人都曾以捡垃圾为生。作为留守儿童,她从小调皮捣蛋,“死猪不怕开水烫”,成绩稳居倒数第一。
一场“家庭危局”改变了她。当谋生的家当被砸烂,妈妈双手流血不止却只能低声抽泣时,她决定要背水一战,靠读书改变全家人的命运。
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田姐开始了七年高三生活,从倒数第一一路逆袭为全校第一。可当她踏入北大校门,以为美好的人生即将开始时,却发现,物质、阶级、视野上的巨大差距,让她处处格格不入。
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小镇做题家如何自立?我们的人生只能按照千篇一律的“精英剧本”书写吗?
以下是田姐的讲述:
讲述者|田姐
编辑|梦野 糖果
从破烂堆里走出
我出生在常德石门县,交通阻塞,四周全是贫瘠的荒山。小时候,我每天都要走着黄土路去上学,风一吹,就能看到沙尘漫天飞扬。
我们家可以说是世代在捡破烂。我爷爷那一辈,每家兄弟院子里都停着一辆破三轮车,天一亮就到街上放着喇叭收废品,一天能挣二三十块钱。我爸妈在北京前前后后待了10年,当保安、卖烧烤、捡破烂,各种底层的工作干了个遍。
为了生存,我们家的两代人已经精疲力尽。
在那个小地方,人们对女儿的要求都很低,觉得以后当个小护士有个一技之长,在小县城能活下去就够了。但我爸妈不是这样。他们在北京见过了世面,亲眼看到了大城市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看到了知识对于底层人民命运的扭转。在我五年级的时候,爸妈决定回到家乡,关照我的生活和学习。
田姐和家人
但因为长期被放养,那时候我已经养成了太多坏习惯。每天疯玩疯跑,跟着其他小孩去挖土豆、偷鸭蛋,上课不听,作业不写,考试倒数第一,成天调皮捣蛋,是老师最讨厌的学生。所有人都说我不是读书的料,我自己也“死猪不怕开水烫”。
但我妈没有放弃,并开始手把手教我学习。我做的每一道题,做完以后都必须要给她讲一遍。这种“说出来”的方式让我把知识想透嚼烂。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就是费曼学习法,没什么文化的妈妈靠着生活经验竟然摸索出了这样的教育方法。
我字写得奇差,而且好多都是错别字。我妈为了纠正我,每篇课文都要我默写,只要有一点细小的错误就得撕掉重来,任我再怎么哭闹也不心软。在她的监督下,我常常一边抹眼泪一边写,到夜里十一二点才能睡觉。
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后,我从倒数第一冲到了班上的正数第一。那一年地狱般的学习,也让我开始慢慢养成了很多好习惯。面对任何任务,我慢慢都不再满足于完成,而是必须追求完美。
幼年的田姐与妈妈
但是,那个阶段,我的努力大多数还是来源于父母的监督管理。真正让我生出学习主动性,咬紧牙关背水一战的,是一场“家庭危局”。
我初一的时候,爸妈在路边推着小推车卖卤菜维持生计。因为生意好,招来了同行的嫉妒。那天,我和我妈正在看摊,一个喝醉酒的大高个儿突然拿着酒瓶向我们冲过来,把摊子砸了个稀巴烂。妈妈的手被玻璃渣弄得鲜血直流,满脸惊恐却不敢反抗。而我的爸爸因为小儿麻痹症,右手几乎无法用力,即使在场,他也保护不了我们。
就在被妈妈抱在怀里,听着她压抑的哽咽声,看着啤酒瓶碎片四溅的那个瞬间,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的父母是如此脆弱,意识到我必须要变强大保护他们,至少不能眼睁睁看他们在大冬天里被别人欺负,而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
我满脑子都只有一句话:唯有读书高。
倒数第一,逆袭北大
当我发自内心想要学习后,成绩的进步更加势不可挡。我从班上的四五十名冲到十几名,中考时又超常发挥,考了全县第七。到了高中以后,我一直保持着年级第一的位置。
在物质上,我父母不得已只能穷养我,但在精神上,他们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爸爸妈妈。
高中时,食堂的饭不好吃,去晚了更是买不到什么东西。有一次我随口和爸爸抱怨了几句,没想到二话不说去学校应聘了后厨。每到饭点,当别人为了抢好吃的挤破头时,我爸早就悄悄给我准备好了饭盒,里面塞满了肉。
他再忙再累也要每天接送我上学,怕我缺乏运动,就骑着小电驴,让我在旁边跑。这件事后来还上了新闻,被大家叫做“一中门口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里有很多有钱人的孩子,而作为第一名的我,衣着朴素,买不起电脑,要靠着贫困生补助才能继续读书。担心我心里会有落差,爸爸妈妈都很注重我的情绪,每天晚上都听我倾诉烦恼,耐心开导我,让我第二天能继续没心没肺地投入学习。
从初一开始,田姐始终是年级第一
但是,贫贱夫妻百事哀。虽然在对我的教育上,父母足够开明,但他们之间却并不和谐。
因为生计问题,爸妈隔三差五就会因为钱的事吵起来,有一次我爸甚至拿着刀对着我妈,争吵声惊动了好多邻居。我躲在屋里,吓得不敢劝架也不敢哭出声来。
一开始我也会痛苦,但是,我深知我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慢慢地,我习惯了在他们的吵架声中闷头做题。学习成了我的避风港。当我专注进去的时候,周围的吵架声仿佛也消失了,我感觉到了一种自由和快乐。
高考之后,我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算上贫困县加分,如愿被北大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时,看到爸妈喜极而泣的样子,我也忍不住哭了。很多人都夸我聪明,夸我父母有福气,只有我们三个知道,我从六年级开始就在拼尽全力,每天睡五个小时,连吃饭时也在背单词。
从六年级到高考,我跑了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里。而我的父母,也陪我过了七年高三。
当做题家进入名校
踏入梦寐以求的北大校园,欣赏着迷人的湖光塔影,我以为美好的生活就此开始,却不知,等待我的是无限的焦虑和自卑。
我不想让爸妈再供我读书,又一时不懂得尝试性价比更高的兼职,一头扎进发传单、贴海报、卖小饰品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中。为了不让同学们看见,我还专门挑那种早上人家没起床的时间去工作,大清早冷得浑身发抖,最多的时候同时打三四份工,自己生活之余,还要贴补家用。
田姐第一次到北京,是看望北漂的父母
但我的校友们,他们好像和我生活的不是一个世界。
有一次,我争取到去香港交换学习的机会,同学让我帮她买个项链,说是阿玛尼的。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品牌,只记了个大概,在商场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没办法,我只好满大街的问别人,“阿尼玛在哪里,阿尼玛在哪里?”得知自己连名字都叫错后,真的想钻到地缝里。
学校旁边有家博雅酒店,在那里住上一晚最便宜的也要一两千,大概需要我白干一个月兼职。但后来我发现,有个同学居然长期住在那儿,把五星级酒店当宿舍用。
大部分的校友从小就培养了很高级的兴趣爱好。有人钢琴十级,有人擅长高尔夫,有人会唱音乐剧,有人滑冰能在冰面上转好多个圈。而我呢,是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他们游刃有余的兴趣爱好,我在上大学后,可能才第一次听说。
物质条件还不是最重要的,好同学来自中产家庭,视野比我开阔了不知多少倍。在我的认知里,进了北大就是天花板。可是对他们而言,北大只是去往更高平台的台阶而已。
这些好家庭出来的学生,从大一就开始目标清晰,方向明确。有人为了充实简历到处实习;有人为了留学或者读研读博,早早就开始准备;有人大学开始前就考完了托福。只有我,手足无措地原地打转,做做兼职,搞搞社团,不知道该如何规划人生。
田姐曾觉得自己和北大格格不入
最让我受打击的,还是阶层、资源带来的不公平。有的同学平时看起来高冷,好像不爱社交似的,可我后来才发现,人家到了哈佛大学后,就摇身一变成了交际花。那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我这样的人,在他们心里是不配和他们做朋友。
还有一次,我希望能请一位老师辅导我的科研项目上,但被对方以已经招满为由拒绝了。后来,我看到我的同学进了那个导师的组,而他的家长是国际顶刊的评审。
那段时间我特别痛苦,整夜整夜失眠,先是自卑到无法面对自己,然后开始把问题推到家庭身上。别人家的父母是北大教授、基金经理、秘书长,而我的父母却什么也帮不了我。极端情绪下,我忘记了父母的所有优点,将成长中所有原本已经释怀的痛苦都重新翻出来大光其火,甚至在电话里指责父母:“你们天天在我们面前吵架打架,知道对我的伤害有多大吗?我对你们没有感情了,我这辈子都不想再回去了!”
后来听我爸说,我妈哭了整整一晚上。我一想起这件事就后悔得不得了,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乖乖女,没让他们伤过心,却因为压力大说出了那样的话。
在北大,还有很多很多和我出身差不多的人,也面临过相同的困境。身边的同学个个活泼开朗,优秀发光,而自己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实在是相形见绌。有些内向敏感的同学就天天宅在宿舍,白白浪费了四年大学时光。更有甚者得了抑郁症,不得不放弃学业。
人生不止一种答案
虽然身处逆境,但我性格里始终有股不肯服输的劲儿。
为了弥补和身边人的差距,我给自己规定,60%的时间用来学习,其余用来兼职、社交、培养爱好。我要锻炼各种能力,向他们证明,我不是一个只会做题的书呆子。
校友们各有特长,想要融进他们的圈子,我必须拥有自己的闪光点。我尝试了好多运动,冲浪、滑翔伞、潜水、滑雪,几乎达到了中等偏上的水平。他们从小就去过各种地方,为了弥补视野上的差距,我一放假就跑出去游学,阅尽风景人情。
田姐和朋友一起滑雪
钱不够,我就挣。慢慢地,我不再依靠时间和体力换钱,而是凭借自己学到的东西,在教培行业站稳脚跟。行情最好的时候,我一年到手收入就一百多万。
其实一开始,我是为了融入大家才努力开拓视野,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其实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成长。
爱上运动以后,我明白了真正的富有不是包值多少钱,车有多贵,而是像谷爱凌那样由内而外散发自信,洋溢着热爱、坚定、阳光和快乐。
我专门安排了两个假期,把英美顶尖的所有大学去了一遍,还打卡了世界五大博物馆。我发现国外的学生虽然学习也很忙,身上却透着我从没见过的自信。他们好像早早就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而且真的出自内心的选择,与社会的标准无关。
田姐像美人鱼一样深潜
在国外待久了才发现,有人二十出头背着包打工旅行,有人35岁不结婚拿着收入环游世界,也有人生了七八个孩子……原来人生有那么多种可能,幸福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记得在纽约刚下飞机时,我被人群中的某个黑人姐姐一下子吸引住了。她很胖,穿着亮眼的粉红色衣服,那自信十足的模样,走路仿佛带风。我羡慕极了,为什么她可以那么快乐,而我们却要活在他人的标准下,为自己的容貌身材焦虑呢?
我变得自信,甚至为自己骄傲。他们懂得多,是因为家里从小就开始教育。而我收获的一切,都是自己撞南墙撞出来的,这些经历多宝贵啊!他们家境好,但花的都是父母的钱。而我的钱都是自己挣来的,我拿着它们去世界各地环球旅行,花起来特别有底气。人生嘛,不用一直顺风顺水,跌宕起伏一点才有意思。能走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我慢慢发现,我不需要融入任何圈子,我已经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它足够丰富,足够给我快乐。
我发现,周围的大多数前辈,都在重复着一模一样的精英剧本。毕业以后挤进大厂,然后结婚、买房买车、养孩子……读二十年书,还三十年房贷,那样的人生一眼就能望到头。好像每个人都在努力往上爬,生怕掉了队。可是,每一步都服从最好的方案,就能得到自己最想要的结果吗?
起码那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追求的,是精彩纷呈的人生。我用力挣钱,用力享受人生。我不喜欢打卡坐班,也有足够的资本挑选符合自己心意的工作。工作之余,我把全市最好的餐厅尝了个遍,自己也喜欢钻研厨艺。我总觉得,一个好好吃饭的人,不会不热爱生活。
工作之余,田姐喜欢享受美食
我也不打算买房,未来,我打算在教育方面继续创业。
其实我的人生理想在很小的时候就定下来了——我要做最好的老师。在石门县时,我遇到过一个特别好的教师,她从不会照本宣科,讲课幽默有趣,让我喜欢上了英语,明白了原来学习可以这么好玩。只是,初二的时候,她就离开去了上海,我们县城再也没有这样好的老师了。
我在懵懂的少年时代拥有最好的父母和老师,他们滋养了我干涸的生活,让我对学习、对未来充满期待。但不是所有的小镇孩子都能像我一样幸运。所以我想要成为一名老师,让更多孩子明白,学习其实并不沉重,人生也不只有一种答案。
我们可以选择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本文为真实故事,为保护受访者隐私,田姐为化名
本文为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