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听说最近全国很多省市的精子库都在向大学生们发起捐精倡议,“精子库缺少了你们宝贵的身影,需要你们献出爱心”的声声呼唤响彻四海。
一些地方为了鼓励捐精,给出了很多诱人政策。有的给出了5000元或更高的补贴,有的除了给补贴还包路费......再这么卷下去,总有一天怕是要包介绍对象了。
我本以为给这么多的补助是因为对捐精者的要求有多高多严格,后来仔细一看,并没有。
其实基本的大要求就是符合年龄、无传染病,其它都是各个地方自己的地域性要求,比如有的地方要求身高165cm以上、体重指数小于30,无大面积纹身或胎记......
一线城市可能要求更高一点,比如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五官端正、无残疾和生理缺陷、无不良嗜好......
还有些大省则有点更有特色的特殊要求,比如山东省要求无脱发斑秃......
仔细想想这些要求都不算怎么高吧!也并没有要求捐精者是精英人群,更没有要求你智商200多、学历很耀眼、能文能武能赚钱、幽默靠谱有礼貌......
所以我一直感觉大部分人应该很容易达到标准,在这些达标的、正常的、年轻的、健康的捐精者中,精子质量也应该大部分都不错吧!
然而,来自精子库工作人员反馈——“大学生捐精合格率不到20%”。
看到这一惨绝人寰的数据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只有不到两成捐精者的精子质量合格?这到底怎么了?全国那么多等待用精的未孕夫妇又要多等好几年才能排上队了......难怪各地精子库都急得团团转了。
但这下更不妙了,得知这一数据后,别说男大学生了,连女大学生都慌了。
也有人脑子挺好使,一见情势不妙,干脆想出了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解决方案——只要降低标准,一切就好办了......
而有些女孩子脑子就更好使了,她们发现这可以成为筛选对象的标准之一。如果一个男生曾经顺利入选捐过精,那至少说明 在精子质量这方面 在身体素质这方面,他已经成为这届男人中20%佼佼者中的一员了。
不管怎么说,不到20%的合格率这个数据还是有点令人唏嘘。
直到后来我又看了另一份报告——2022年11月的一篇研究报告说: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男性的精子浓度(SC)和总精子数(TSC),在过去40多年里下降了51.6%,而且这种下降仍在加速。
好家伙,原来全世界精子质量都在下降啊,那我就放心了(不是)。
本来以为这是个悲剧,结果昨天当我颤颤巍巍地开上海精子库的公众号时,我决定我不能一个人被笑死......
自打我知道了20%这个磨人的数据后,好像再也无法直视这鸡汤文了。现在就感觉他们是在做一件很新事情——使用春秋笔法对精子进行喊话、安抚和鼓励。
让人仿佛看到了一群受挫的男人重新站了起来,互相支撑着走出低谷,信心百倍、重头再来......
给自己加加油,咱也不专业,咱也不敢问,给自己加加油就能合格了吗?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可爱的精子库,这么应景的鼓励,真的让人精神一振!
而且在安抚鼓励之后,人家也还是不负使命,发出了诚挚的号召,可谓是晓之以理(补助提高)、动之以情(帮帮我们)。
看得我都很想帮帮他们,可惜心有余力不足,终于体验到了女人确实不是万能的。
在我有限的认知里,一直以为精子库筛选出来的精子质量总体水平不会低,毕竟是浪里淘沙,至少要高于市面上的平均值。
既然我们知道了20%合格率这个数据,那么另一个小问题就随之而来了——精子库里有条件的筛选,合格率都这么低,外面的精子质量平均水准能比精子库里面的高吗?
我们是不是可以由此推测:市面上80%的精子质量其实也是不怎么行的。
再从另一个维度看:卵子还行吗?
目前好像并没有什么研究表明女性卵子质量在逐年下降。相反,随着女性对自身的身心健康的愈发关注,她们关注身体变化、注重阶段保养、积极改善体质的认知在提高,卵子质量怕是只会越来越高。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论——卵子质量不变+精子质量只有20%合格=市面上有80%的人类幼崽被质量不行的爸爸拖了后腿。
以前这么说可能是意气用事,但现在我们似乎找到了官方数据背书。
没有了精子库里那些专业、科学的筛选和检测方法,我们能为后代创造怎样的先天质量只能靠运气。运气好的可以遇上那20%优质基因,其他80%大概率会碰上不合格产品。
不过这也给了那些还没生娃的妹子一个启发:结婚前,让你男朋友少熬夜、多运动、不要抽烟喝酒吃垃圾食品。结婚后,还是要对老公好一点,提升他的身体综合素质,努力让他进入20%行列。否则孩子出来,气的累的烦的还是你。
以后当你再想训娃的时候,就可以冷静地想一想:孩子有错吗?他没得选呀,他的这些让你不满意的小毛小病也不是他愿意,那很有可能是来自那80%不争气的精子带来的先天bug,孩子是无辜的。
甚至孩子他爹也无辜,毕竟是你自己当初看对眼的,能和人家花了钱在精子库里精挑细选的比吗......
免费的,就凑合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