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告诉我,她儿子最近又因为啃指甲引发了甲沟炎。一天小朋友突然嚷嚷着说左手食指疼,好像甲沟炎又犯了。
她凑近看了看,发现食指尖明显有些红肿。这让妈妈非常火大,从去年6月到现在,孩子已经是第三次患甲沟炎了。
她做了个深呼吸,先拿来酒精和棉签帮孩子手指进行消毒,再涂上消炎药。涂完药,她还是没忍住脾气,吼了起来:“都跟你说过不可以啃指甲,为什么你就是不听?下次再咬出甲沟炎,我就不管你,让你手指化脓。上次带你去医院的时候,医生是不是跟你说过,不可以咬指甲,如果手指严重化脓,就要把你指甲盖拔掉!医生的话你都忘光了吗?”
孩子被批评后,低垂着头,沉默地一言不发,妈妈足足数落了20分钟,才停下来,问:“下次还啃指甲吗?”孩子摇摇头。
妈妈狠狠地说:“你要是敢再啃,我就在你指甲上抹辣椒粉!”孩子怯怯地点点头。
但孩子明显不记得自己的承诺,后面几天,妈妈依然发现儿子在啃指甲,尤其做作业的时候,常常一边做题一边不由自主地把手放进嘴里,这让妈妈超级头疼。
我问妈妈孩子啃指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妈妈说最开始应该是上幼儿园后,幼儿园每天会检查孩子的指甲,但有时候她会忘记给孩子剪,每次孩子被老师批评后就会很不开心,她虽然会自责,但偶尔还是会忘记。
有一次,过了两周,她才想起给孩子剪指甲,等她拿出指甲刀,却发现孩子的指甲很平整,她就问孩子怎么回事。孩子一脸神秘地说:有一天他发现旁边的同学在啃指甲,就去提醒了同学,谁知道同学却说这样把指甲啃干净就不用怕老师检查了。他试了一下,发现这个方法真的很好用,再也没因为指甲没剪被老师批评了。
听孩子讲了之后,妈妈瞬间也乐了,心想这下可省了麻烦了,孩子不会被批评,自己也不用自责。就这样,整个幼儿园期间,她都没再给孩子剪过指甲。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她发现孩子啃指甲的状况明显多了起来,有时候做作业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把手放进嘴里,啃起来。为此,她提醒过孩子很多次,但儿子根本没把她的话放在心上。
直到去年六月,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说左手中指疼,她一看发现孩子手指又红又肿,里面还明显地有脓血,她赶紧带去医院,医生一看就说这是典型的甲沟炎,还好就诊及时,如果脓液贯穿到指甲根部和甲床,就要把指甲拔掉了。
最后儿子手上被切开一个口子,挤了一大滩脓血出来,还连续去医院换了一周的药。医生特别叮嘱儿子以后不要再咬指甲了,否则会甲沟炎频发。
在甲沟炎发作那段时间,孩子自己也承诺不会再啃指甲了,但孩子显然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伤口一好,就把自己的承诺甩在了脑后,虽然妈妈经常提醒,但依然会动不动开始啃指甲。
9月份的时候,孩子又一次因为啃指甲甲沟炎,那一次妈妈狠狠骂了孩子一通,后面也反复提醒,甚至威胁孩子再啃出问题就给他指甲涂辣椒粉,但孩子依然不记事,又一次啃出甲沟炎。
妈妈担心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才,如果一直这样会不会不正常。
我告诉她不要担心,如果多观察一些孩子就会发现,啃指甲觉得不是个别孩子的独特“癖好”,而是儿童及青少年很常见的一种行为。
为什么孩子会啃指甲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孩子普遍压力大,常常一个孩子有3、4个人看管,一旦孩子出现任何一点行为偏差,都会被家长纠正。孩子的学习压力也很大,当他们开始上幼儿园或托班后,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也会产生各种恐惧和害怕,这都会导致孩子内心有很多冲突和焦虑,这些焦虑如果一直没有被看到,得不到安抚,这些冲突和情绪就得不到发泄。
当这些内心的激烈冲突和紧张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孩子的行为就会出现问题。有的孩子会向外发泄,表现出攻击性。这时,他们可能不仅不被理解,反而被批评,认为他不听话。就算孩子只是大哭大闹,对着家长发脾气,也可能被批评无理取闹。
当孩子感觉不到自己被理解、被支持时,他们就会把对外的攻击转头对内,转向自己,进行自我攻击。啃指甲、挖鼻孔、吃鼻屎、咬衣领、撕唇皮、抠臭脚等行为,都是自我攻击的形式。
当然,也有孩子最初是无意中发现身边有人在做这些行为,出于好奇,他们开始模仿。
一个朋友说她女儿上幼儿园后经常挖鼻孔,挖出来后,还要揉一揉,搓一搓,然后放进嘴里津津有味的吃起来。朋友说骂了孩子无数次,孩子就是屡教不改。
后来她听了我的建议,用玩游戏的方法去跟女儿探讨吃鼻屎的原因。这才知道,原来孩子刚去幼儿园时,每天吃完午饭老师都要他们马上躺下睡午觉,孩子们基本都睡不着,又不能开口说话,就有孩子开始挖鼻孔,吃鼻屎,其他孩子看见后,觉得很有意思,都模仿起来,慢慢的,这个行为在班级里就传遍了,小朋友们只要一躺下,就开始心照地开始挖鼻孔,吃鼻屎。知道原因后,朋友才逐渐理解孩子。
除了受幼儿园小朋友的影响,孩子的行为也会受到家人的影响。有个妈妈告诉我,她家爸爸特别喜欢抠脚,有时候一边刷着手机玩着游戏,就一边开始抠脚,他脚上死皮还特别多,有时候抠一堆的脚皮,放在纸上,小心翼翼地包起来,欣赏一下之后,才扔进垃圾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居然也开始有样学样,学爸爸的样子开始抠脚,有一天,她回家发现父子俩并排坐在沙发上,一起抠脚,两个人的表情动作高度一致,抠完,还闻一闻,妈妈说看到这一幕,自己都快疯了。
不管孩子最初是什么原因,是在怎样偶然的情况下出现类似的行为,但只要有了一两次体验之后,孩子就会发现这个行为很“爽”。内在的焦虑和紧张得到了释放,心情变得轻松了,他们发现攻击别人可能会引发危险,攻击自己则不会,这时,孩子就会持续这种行为,慢慢地,这些动作就变成了无意识的强迫行为。这慢慢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延续下来。
于是,挖鼻孔、撕唇皮、啃指甲等行为就变成了一种风潮。
文章开头的那个孩子也是如此,他最初的行为是出于模仿,做出模仿的行为后孩子发现这既能让自己免受批评,又释放了内心的压力,妈妈也觉得没啥问题,慢慢的,啃指甲就变成了习惯。当学习压力骤增时,这就变成了最容易释放内心压力的方法。
虽然理解孩子的心情,知道他们做出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但身为妈妈,还是不太能接受孩子的这些行为,毕竟太影响形象了。
这时,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一定要放下批评、纠正的心态。很多家长看见孩子挖鼻孔、吃鼻屎、啃指甲、抠脚,都会很受不了。在这样的心情影响之下,就会批评孩子。如果孩子屡教不改,家长甚至会对孩子实施惩罚。
但这样做不仅没有改善孩子的行为,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焦虑,导致孩子的问题变得更严重。就算孩子当着家长的面不做,他们每天有很长时间是可以独处的,就依然会控制不住。所以,如果家长受不了,最先需要做的是放下批评的心态,放下要把孩子拧过来的决心。
其次,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这些行为是因为内心的焦虑和紧张无从发泄,他们没有真正的被家长看到,没有被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才会感到焦虑不安,通过攻击自己来释放压力。
当孩子出现啃指甲、挖鼻孔、吃鼻屎、抠脚等问题时,家长要先看看是不是生理方面的原因,比如,挖鼻孔是因为内热,抠脚是因为脚痒等,但如果是生理方面的原因,稍加调理控制就能迅速缓解。如果调整了几天,孩子的行为都没有任何变化,家长就需要认识到,孩子感受到压力大,有些焦虑了。
这时,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角色扮演的方法知道孩子究竟经历了什么,懂得孩子出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静静地听孩子说,理解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他用安全的方式发泄出来,只要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看到,他的情绪就能得到释放。
再次,要教会孩子释放情绪的方法。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看到孩子的情绪,但很多时候,可能我们并不能那么及时的知道孩子究竟经历了什么,这时,就可以跟孩子探讨一下,有什么方法能让他感受到舒服和放松。运动、画画、音乐、跳舞、手工等都是有效的释放压力的方法。
尤其当孩子上学后,学习压力倍增,这时,更需要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创造时间和机会,让孩子能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释放压力。
比如,前面那个啃指甲的孩子,当妈妈问他,有什么方式可以释放压力时,他说自己喜欢轮滑,每次滑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开心。上学后,随着学习压力不断增大,妈妈总觉得轮滑是浪费时间,体育也不考,都不让他滑。当妈妈理解孩子的需要后,妈妈第一时间买了新的轮滑鞋给孩子。
最后,是家长要不断进行自我成长。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密、陪伴他们最长时间的人,父母用什么态度对待孩子,才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当孩子出问题时,父母才是最好的心理师,所以父母要正视自己身上的责任,不断进行学习和成长。
为人父母很难,每一个家庭都不一样,每个孩子的性格特别也各有不同,孩子的成长,对父母也是持续的考验。但如果父母自身不断进行学习和成长,对待孩子有足够的智慧,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父母能够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有足够的能力去包容孩子,有足够的心智去承接孩子的情绪,这才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养分。
孩子的某些行为确实会让人头疼,但我们要相信,当自己对孩子的支持变了,当孩子一天天长大,他终究会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纠正,慢慢告别某些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