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笼包
来源:非凡有条
已获得转载授权
01
竞争比约41:1的国考
临近2月底,多个省份将迎来省考(各省公务员考试),而国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也预计在3月份发布。
回顾2023年国考,截至2022年11月3日的17时55分,全国已有超过250万人报名,与2022年报考国家公务员人数相比,增加了近50万人,同比增长25%。
数据显示,2023年公务员考试总规模招录中,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而省考则近19万人。虽然并非报名的人都参加笔试,但实际参加2023年国考笔试的仍有152.5万人,这也意味着近150万人要争抢近4万个录用机会,基本约41:1的竞争。
一些岗位竞争更为激烈,如青海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三)职位仅招录1人,但过审人数已有5872人。虽然这与2022年竞争比超2万:1的最热岗位“不在一个档次”,但也足够反应国考竞争的激烈。
与一年一次的国考相比,在基本上也一年一次的省考或部分省份会在下半年举行的小联考中,竞争压力也不小。从往年省考数据看,其通过率也仅近3.2%。
当然,除公务员外,编制内其他岗位也“吃香”,但同样竞争也不小。如教育单位中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才近30%,再如2022年上海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笔试报录比约10.7:1。
这样的剧烈竞争似乎就印证了网友所说的一句话:“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而编制的尽头是公务员”。
这里提及的编制也即体制,往往指的是机关单位职工所占的职位,基本可理解为国家给发工资的岗位,包括上述的行政编制人员中的公务员、事业编制中如医院与学校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国企编制中的职工。
体制岗位为何竞争如此激烈,或许在于“体制真香”。
与体制内岗位相比,社会不少行业竞争大、工作累、福利待遇与就业持续性也不一定有真实保障,但如公务员这类岗位,隐形福利相对较多,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也相对没那么容易下岗。
再加上近年来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2022年达到1076万人,再创了历史纪录,而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又增加了82万人。
这更加大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而不少毕业生表示在其他行业“卷不过”,还是转向了稳定性更高的体制岗位尤其是公务员。不过,事实也说明了,“考公也很卷”。
而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一些主营业务涵盖招录考试培训的机构发展也愈发向好。
如受疫情影响2021年营收下降的中公教育,随着管控放开、有效把控成本费用及线下招生培训陆续恢复,凭借较强的品牌优势也可能在越来越多的“考公”需求中实现快速复苏。
同样,涵盖公务员考试培训、事业单位雇员考试培训、教师资格证及招录类培训的粉笔有限公司的业务也在逐渐恢复。
随着近年招录类考试竞争愈发激烈,国考与省考录取率呈下滑趋势,这些培训机构的参培率或许还会大幅提升并带来营收好转与增多。
02
待遇已经有所调整或下降
当大众谈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时,往往伴随着对这些岗位薪资的谈论。
自建国来,我国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已有过1956年、1985年两次大改革。
而在国家财力较紧张的情况下,为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持续完善,1993年10月起,党中央国务院再次进行了改革,颁布了《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平均主义。此次改革也一定程度提高了机关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
针对机关工作人员,一是实行职级工资制,包括按工作人员职务高低、责任轻重与工作难易程度确定的职务工资,按工作人员资历和能力确定的级别工资,大体维持基本生活费而确定的基础工资及根据工作年限确定的工龄工资。
在这个制度下,无论是主席级别、副总理级别还是科员、办事员级别的人的基础工资都只有90元一个月,而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工龄工资就增加一元钱,一直到离退休当年为止。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主要体现在职务工资、级别工资的差异上。
这次改革也建立了正常的增资制度,可晋升职务工资档次,晋升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与工龄工资,也会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定期调整工资标准,不然整个国民经济向前发展但这些工作人员的工资却一直几百块也不现实。
除了这些工资外,艰苦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费支出存在差异的地区也有额外津贴。
当然,不合理的津贴项目也要取消。
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的改革也主要在于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建立增资制度及给予艰苦边远地区与在苦、脏、累、险岗位工作人员更多的津贴倾斜。
总体而言,此次改革除了让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跟上时代的步伐外,也在严格防止高定级别、高套职务工资等现象的发生,且增资额也要控制在国家下达的增资指标限额内,不可突破。
2006年7月1日起,《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取消了公务员基本工资中的基础工资与工龄工资,仅剩下职务工资与级别工资,而公务员的级别也调整成了27个。
随着时间的发展,四川、内蒙古、吉林等多地召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中再次明确提出了2016年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这也是对“每两年调整一次基本工资标准决定”的贯彻。
而经过这次调整,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增资了300元左右。
从改革中可发现,相关制度文件中对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的薪资调整总跟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发展、物价变动等因素变动或上调以保障其合理性,但也严格控制增资的标准与范畴。
但近期,伴随着考公的谈论并非工资的上涨,而是多地传出公务员面临降薪的风险。
但根据国家明确的薪资制度,所谓的“降薪”恐怕还是保障了基本工资而限制了绩效奖金或者说津贴的额度,让一些地方不能再“任性发钱”。
03
过紧日子,应对冲击
而关于网络上公务员降薪等言论的出现,或许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近年来国家财政的吃紧,尤其是疫情影响下,财政缺口的扩大。
要知道,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机关工作人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薪资都是国家发放的,而这些支出也基本来自国家的财政收入。
但从近年来的财政来看,我国的财政赤字正在逐步扩大,而且缺口还不小。
2013年,全国财政缺口绝对值(收入减去支出)首次超过了万亿元,或许受疫情冲击,2020年缺口达到最大,近6.3万亿元,2021年则有所缩小,但也将近4.4万亿元。
☉数据来源:Wind
同样,地方财政的缺口也在扩大,2020年达到最大缺口近11万亿元。
☉数据来源:Wind
而早在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提到当时出现的一些欠薪问题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领域,而一些地区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也受到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等原因出现了拖欠问题。
在收支紧张且基于民生考虑的问题下,“紧日子”的思想早已被提出,强调用好“每一个铜板”,将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的做法。尤其是经历了疫情三年的冲击后,这一做法显得更为重要。
在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过程中,收支管理有所强化,铺张浪费、违规新建楼堂馆所、搞形象工程也被禁止,当然,违反财经纪律、随意挥霍公款的更要严查重处,以便将宝贵的资金放到发展的紧要处以及民生急需上。
在这样的号召下,多地政府也积极响应。
如四川巴中市在2021年发布的“过紧日子”十条措施中就提到了严控差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会议活动经费、因公出国(境)和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办公用房办公设备支出等,也严控编外用人费用等。
近几年来,广东省也在积极贯彻“过紧日子”思想,发布了不少相关要求。
如2017年印发的《关于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厉行节约的意见》中也提到了对建设楼堂馆所、“三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及购置费)经费管理、节庆等大型活动、办公费用等方面的要求。
自然,里面也提到了要加强机构编制与工资管理,其中就提到“超编进人、超职数超规格配备干部等一律不得核拨经费和工资”、“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工资和津补贴的政策规定,不得违规发放津贴、补贴”。
如此一来,相较于以往管控力度不足时带来的高福利感,“过紧日子”思想下的机关工作人员或事业单位人员自然会出现待遇降低的感受。
而在广东省“省级带头过紧日子,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做法下,其2022年仍着力保市场主体,“无论财政有多难”,”都没有在民生支出上退步”。
至于网络传言的多地公务员降薪程度说法,官方并无明确的公文表示,或许还是得看体制内部人员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了。
04
就业压力、招录规模扩大与政策倾斜下
该考还是会考
不过,虽然多地传出公务员降薪等消息,但无论真实情况如何,好歹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体制内工作相对还是个“铁饭碗”,没那么容易失业,而即使严控津贴,也只是不得违规发放,该有的待遇还是会有。
相比之下,其他行业就业竞争也激烈,且在大环境的变动下,还更易面临裁员失业的风险。
今年2月上旬,就有消息称,由于业务增长放缓的影响,曾在疫情冲击中业务大幅增长的Zoom也将裁减人员近1300人,占员工总数15%。
而在此之前,eBay、Meta、微软也有放出裁员的消息,国内的字节跳动、腾讯也进行过裁员。随着互联网裁员潮的到来,入职“大厂”是个“美差”的观念也已逐渐发生转变。
与这些行业相比,体制内的稳定性相对要高一些,而与投行领域等加班加点工作强度大的岗位相比,体制单位整体又显得轻松一些。
再谈到目前考公、考编,其竞争虽有所加剧,但相应的录用规模也有所扩大,录用政策也向应届毕业生有所倾斜。
除国考比去年增加近50万人外,省考规模也有所扩大。
截至2023年2月1日,发布了2023年公务员联考公告的26个省市一共招录近16万人,加上一些非同一时间省考的省市招录人数,即是近19万人,同比增幅16%,显著高于2022年省考近6%的增幅。
其中,广东省为全国招考人数最多的省份,近1.8万人,其次是招考近1.1万人的湖北。此外,甘肃、云南、广西、内蒙古、江西均有所扩招。
再从国考招录人数与岗位情况来看,近年来,一个岗位平均招录的人数也有所增多。
☉数据来源:东吴证券
同时,考虑到每年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在“稳就业”的背景下,近几年中央与多地部门都出台了措施,面向高校毕业生挖掘更多政策性岗位,一方面向应届生倾斜,一方面也向基层岗位倾斜。
而从城镇化率来看,中公教育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国内的城镇化率已超过60%,而在城镇化率背后,也伴随着公共财政开支及公共服务部门就业人群规模的扩大。
与发达国家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约占劳动力就业人口的10%-20%相比,国内该数值仅近5%。而随着城镇化提高,城市公共服务需求增多也会带来相应部门人员需求增多,并对公共服务品质提出更高要求。
这对不少高校毕业生而言,也是进体制的机会。
不过随着公务员的扩招或政策性岗位的增容,“财政买单”下带来的财政缺口是否会扩大也值得担忧。
另外,也有言论担忧,由于体制内众多岗位属于非市场化公共部门且不少部门还存在一定的门槛要求,若更多优秀人才前往公共部门而非生产性部门,也会给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带来风险。
但或许这是社会层面该考虑的问题,不少高校毕业生尤其是近两年的毕业生或许更关心的是如何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亦或一份工作。
综上所言,再考虑到不少地方的公务员、教师等岗位的生活与工作平衡、福利待遇还是可以的,所以对不少应届生而言,即使竞争激烈,该考的依旧还是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