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35岁职场门槛?全国政协委员吕国泉建议:用人单位不得把年龄作为招聘辞退红线

近年来,“35岁就业门槛”持续引发热议,职场上的“年龄焦虑”一度成为舆论焦点。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拟向大会提交《打破35岁职场门槛,建设中高龄劳动者友好社会》提案。提案中建议:“加大反年龄歧视就业立法和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中高龄劳动者就业服务,加速培育人尽其才劳动力市场,加快建设中高龄劳动者友好社会”。

↑全国政协委员吕国泉资料图

如何打破年龄歧视?

不得把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

吕国泉在提案中指出,当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老龄化日益严重,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提出“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35岁职场门槛”与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不仅侵犯了中高龄劳动者就业权益,造成就业市场恶性内卷,劳动者只能趁年轻赚快钱,没有时间精力提高职业技能,且有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导致人力浪费与人才断层。

在吕国泉看来,人为强化“就业难”与“招工难”结构性就业难题,会掣肘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国家建设,影响共同富裕实现,引发就业焦虑、低生育率等一系列经济问题、社会问题。

针对年龄歧视现状,吕国泉建议,要强化法律制度保障,明确就业年龄歧视判定标准,增加监管处罚可操作性,对各年龄段劳动者给予平等就业保护,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对用人单位有形或无形的年龄限制的做法,加强劳动行政监察和群众监督,加大惩处力度。加强普法工作,引导劳动者运用法律保障平等就业权。

中高龄劳动者就业难何解?

探索建立录用中高龄劳动者激励机制

在吕国泉看来,一些企业认为35岁意味着工作热情和工作精力下降,这是习惯收割青春红利的“掐尖”方式,忽视了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人力支撑和资源经验储备。

对此,他建议,要加速培育人尽其才劳动力市场,大力开发中高龄人力资源,营造友好的人才流转就业市场。引导各行各业加强职工职业生涯规划,打造适合各年龄段融合发展的企业文化。建立畅通的职位晋升、岗位流通渠道,让各年龄段劳动者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探索建立录用中高龄劳动者激励机制,对聘任一定比例的用人单位给予一定补贴。

此外,他还提出,要鼓励中年人才返乡建设,支持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出台“倦鸟归巢”人才回流计划,实现人才发展和地区经济双赢局面。

对于中高龄劳动者“就业难”的情况,吕国泉提出,政府、用人单位等应完善职工培训机制,扩大中高龄劳动者教育资源供给,提供更多岗位技能、再就业培训等精准服务,提高其就业率和竞争力,特别是针对受教育水平偏低、技能单一的中高龄就业困难人员,推出更多帮扶措施,组织专家给予职业指导、培训项目推介和就业创业政策咨询等服务。探索创设中高龄劳动者创业基金或中高龄劳动者失业保险基金,给他们创造提升能力和更新知识的机会。

同时,吕国泉表示,解决“35岁+”群体面临着求职难、流动难、晋升难、再就业难等现实问题,还要加大宣传教育,让全社会意识到中高龄劳动者不仅是每个家庭的顶梁柱,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关注支持他们是全社会的责任。引导用人单位认识到这一群体的就业优势,倡导各行业招工消除年龄歧视,帮助因经济、疫情及其他情况面临下岗再就业人群打破35岁年龄限制。

他提议道,机关单位应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探索放开公务员考试35周岁限制,推动形成尊重中高龄就业者的良好社会风尚和积极的心理预期。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赵倩 实习生 牛秀敏

责编 邓旆光 编辑 潘莉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