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家长职务信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委会,都超出了其职责范围。
▲资料图:2月6日,全国多地迎来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学生们领到新课本。图文无关。图/新华社
文 | 熊丙奇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柳州一名学生家长发文称,孩子坐第几排,要看家长是什么职业。据聊天截图显示,家委会群里发起接龙,统计家长学历及公职人员人数。对此,学校否认,并称学校仅统计了家长学历结构用以家庭教育。
去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类App、小程序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
很显然,学校不能统计,也不能要求家委会来统计,而家委会本身也没有必要统计。家委会在群里公开统计家长学历及职务信息,不管统计的目的是什么,都必须纠正。
不过,有一些学校认为,学校如不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就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对于父母失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若不了解其家庭情况,怎么对学生进行帮扶?
当前,我国各地的学校都已经恢复线下授课,并要求教师要做好家访。学校老师可以通过家访,以及与学生的交流,掌握每个学生家庭的情况,但不宜公开进行采集。尤其是,家委会在家长群里,要求家长接龙提交相关个人信息。
无论是哪种方式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应该“保密”,并规定使用范围。即便在帮助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时,也要做好隐私保护,对学生进行精准帮扶。而公开采集学生家长信息,则涉嫌侵犯学生及家长的隐私。
此前,也出现过学生家长的信息被功利使用的现象,比如按家长职务委派家委会成员,把家长委员会变为联谊会。
事实上,我国中小学大都成立了家委会,但一些家委会却没有很好发挥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学校办学的作用。这是因为家委会并非由全体家长选举产生,并独立履行家委会职责。
所以,还应建立真正发挥作用的家委会,即应由全体家长选举家委会成员,并明确家委会的职责,代表家长参与学校办学管理与监督,发挥家委会的作用。
这不仅可以促进构建平等的家校关系,如果出现学校教师歧视对待学生的问题,家长还可通过家委会维护权利,要求学校教师委员会启动对教师的调查、处理。
由此,家长也不用担心,学校还会对学生“嫌贫爱富”。
撰稿/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徐秋颖
校对/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