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日起,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版《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了不同年龄或月龄的孩子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一些家长知道这个消息之后,迫不及待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搜索“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字样,找到该标准,来看一看孩子生长发育有没有“跟上队伍”。对于该标准应该怎么看、怎么用,参与《标准》起草的专家进行了解读。
《标准》里的表格要这样看
《标准》的主要起草人、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研究员李辉介绍说,《标准》包含7岁以下男女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体重、身高(身长)、头围、身高(身长)别体重(是指不同身高所对应的体重)以及年龄别身体质量指数(BMI)这5个指标的百分位数和标准差评价值。采用该标准可对儿童生长水平进行发育等级评价,即上、中上、中、中下、下;以及营养状况评价,即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肥胖。
在看表格时,先找到孩子的实际年龄或月龄,再找到孩子实际身高或体重等指标所处的范围,然后第一行的百分位数评价值或标准差评价值所对应的等级,也就是发育水平。具体对应如下:
以6岁男孩的体重为例,如果超过27.9千克,所对应的百分位数评价值≥P97,那么发育水平为“上”。以此类推,23.6~25.7千克所对应的百分位数评价值为P75~P90,发育水平为“中上”。19.8~23.6千克对应P25~P75,为“中”。17.1~19.8千克对应P3~P25,为“中下”。低于17.1千克即<P3,为“下”。因此可以说,6岁男孩体重在17.1~27.9千克都属于正常。
再以3个月大的女宝宝的头围为例,如果头围超过41.8厘米,所对应的标准差评价值≥+2SD,那么发育水平为“上”。以此类推,40.7~41.8厘米对应+1SD~+2SD,发育水平为“中上”。38.4~40.7厘米对应-1SD~+1SD,为“中”。37.3~38.4厘米对应-2SD~-1SD,为“中下”。低于37.3厘米即<-2SD,为“下”。因此可以说,3个月大的女宝宝头围在37.3~41.8厘米都属于正常。家长可对照上述标准对孩子的其他指标根据表格进行判断。
《标准》无法判断是否有生长发育疾病
同时,李辉强调,《标准》不能作为诊断孩子是否患有生长发育疾病的直接标准,家长可以对照《标准》来了解孩子的生长水平大概处于什么位置。但并不意味着如果孩子的相关指标不在中位值及以上,发育就绝对有问题。近些年,家长对孩子生长发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家长对孩子身高、性发育问题有很多困惑。该标准仅供家长参考,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某些生长指标异常,也不要过度焦虑,应请医生做进一步诊断。
科学膳食、运动、睡眠促进发育
在孩子诸多的生长发育指标中,家长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身高。对于孩子每个时期长多高才正常,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一份科普材料做了如下介绍:
◎婴儿期:长高25厘米;
◎幼儿期:1~2周岁长10厘米左右,2~3周岁长7厘米左右;
◎学龄前期(3~6岁)和学龄期(6~12岁):每年长高5~6厘米;
◎青春期(12岁以后):男孩每年不低于7厘米,女孩不低于6厘米。
对于如何让孩子长得更高一些,该材料指出,要做到如下几点:
◎食物多样 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充足。每餐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大豆等食物中的3类及以上。
◎每天户外活动1小时 婴幼儿可做主动或被动体操。学龄儿童可做向上跳的运动,如跳皮筋、踢毽子和各种球类运动。青少年可做跳高等弹跳运动及全身性运动,如篮球、排球、游泳等。
◎睡好觉 2~5岁每天睡足10~13小时,其中包括1~2小时午睡时间。6~12岁每天睡足9~12小时。13~17岁每天睡足8~10小时。
◎少蹲着 蹲着玩会导致腿部血液循环不畅、骨骼向外弯曲。坐椅子上时让后背靠紧椅子背,这样的姿势有利于脊柱保持挺直。
◎衣袜宽松点 衣服太紧会影响血液循环,特别是紧紧箍住脚踝、穿脱都困难的袜子,会影响腿部的血液循环,不利于长高。
◎保持好心情 孩子情绪低落,饮食、睡眠质量都会受影响,不利于生长激素的稳定分泌,不利于长高。
李辉表示,孩子的身高、体重等指标由很多因素决定。其最重要的内因是遗传,还包括内分泌等因素;外因最主要的是营养、疾病和生活习惯。先天的因素无法改变,但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坚持户外运动,避免经常生病,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家长往往有个误区,认为春季是孩子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因此春季格外关注孩子的各项身体指标。实际上,一年四季孩子都在长身体。
记者 || 楚超
编辑 || 颜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