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一名来自贵州的男子在社交平台晒出其大学4年一边念书,一边卖零食、卖二手书创业,最终赚了上百万的经历,引发网友关注。
3月5日,当事人王明(化名)介绍,上百万其实是他和同学合作赚的,除了卖书和卖零食外,他还和同学一起参加了不少比赛,参赛奖金也包含在其中。此外,他表示,这只是个人经历,创业面临的风险很多,他之前也注销了好几家公司,所以不建议每个人都去创业。(据3月6日极目新闻)
王明和同学一起整理的旧书(当事人供图)
有句话说,在会赚钱的人眼里,这个世界遍地都是黄金。这位大学创业者就是如此。很多和他一样出身农村的学生,在刚进大学时,还在忙着调整心态,适应环境,他却已经立志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各种节日活动,开学季,校园潮流,同学需求,在他来看都是商机,这种敏锐的商业嗅觉,是很多学生难以具备的。而且,他也有很强大的行动力,敢冒风险,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一次次谋求赚钱的尝试中,掌握了赚钱的诀窍,打通了经营的渠道。可以说,像王明这样,依靠着这种方式,在创业上取得成功,需要相当的经商天赋和极强的吃苦精神,不是任何人都能简单复制的。
很多网友羡慕王明的同时,也对他的做法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他这样读大学,其实是“主业挣钱,副业上学”,不务正业,利用校园封闭的环境、稳定的客源、低廉的成本大做生意,浪费了高等教育资源。也有很多人认为,他这种经营根本就不可持续,因为人不可能一辈子待在校园里,而他的创业思维都是基于校园的,离开了校园的土壤,面对更广阔的市场和更激烈的竞争,他的生意就没那么好做了。
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根由。王明一开始走上这条道路,或许只是不甘于贫困,为了赚取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兴趣所在,于是就坚持做了下去。读书厉害,成绩优异当然是一种普遍被认可的才华,但谁又能说,找准商机、带领团队,统筹经营不是难得的才华。
更何况,他也实打实地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光说大热天每天骑着三轮车去收二手书,再耐心地将之整理、上架、分类,以创造新的价值,现在有多少年轻人能坚持做到?
至于浪费教育资源,更是无从谈起,乱扣大帽。大学生的确应以学业为重,但大学绝不仅仅只要求人埋头读书,上大学更多地是一个找寻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很多学生上了大学之后,发现自己当初选择的专业并非兴趣所在,也会寻求转专业或是通过考研转换赛道。这和王明选择一边读书一边创业,本质上并无区别,都是对自我发展路径的一种探索。探索成功了,就继续下去,探索不成功,就从头再来。不怕失败,不断试错,不懈奋斗和成长,这不就是年轻最大的优势吗?
王明此前在社交平台发文(网页截图)
社交媒体的传播,在讲述故事时,很喜欢省略过程,直通结果,导致很多讨论都只集中在结果的对错之上,但其实我们阅读他人的故事,不是为了复制他人某段人生的结果,而是为了得到对自身有助益的启发和领悟。
校园创富的故事的确值得羡慕,但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大学生的成功,也绝不止在校园赚钱这一种。现在,很多高校都对创业有鼓励制度,有兴趣、有才能、有本钱的学生,当然可以在不过度耽误学业的情况下,钻研创新创业之道。但学生时期创业就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过度执迷于他人的模式,只会陷入犹豫,迷失自我。所以,不如沉下心来,笃定自己的选择,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不懈奋斗,才能在机遇到来之际,做好准备,牢牢抓住。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