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可能想象不到,有一天他笔下的孔乙己会用来形容当代的大学生。“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这句话,听起来有道理,实际上有大问题。
一、鲁迅写孔乙己是为了揭露科举制度的毒害
鲁迅写孔乙己这个角色,不是用来批判孔乙己的,而是怀着可怜同情的。清末科举考试取消后,孔乙己这样没有家世背景的传统科举教育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在社会变革下成为了丁举人等有家世背景能坐着喝酒的“长衫族”和只能站着喝酒的打工人“短衣帮”都嘲笑的对象。
鲁迅写孔乙己是为了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很显然,央视网用孔乙己来说教大学生是不合适的。国内教育制度虽然有一些问题,却跟孔乙己所学的四书五经没有可比性。
孔乙己虽然读过书,但学到的知识陈旧,与现实脱节,完全没有实践价值,也没有换来功名身份。就像现在的大学生,考不到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编制,学校学到的知识,如果进工厂打螺丝完全没有意义。
虽然说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文凭已经不能保证年轻人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央视网这样说教大学生也是不对的。大学生不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也不是不愿意劳动,而是社会阶层的固化,让大学生向上的通道逐渐消失。
寒门贵子成为过去,以往放下架子能出人头地,现在放下架子打螺丝,只能是骆驼祥子。房价这么高,生活、结婚、养育孩子成本这么高,打螺丝赚的钱只会让他们绝望。骆驼祥子到死也没有买上自己的车,如今的大学生想买房也得掏空家里6个口袋。
二、不该劝大学生进工厂打螺丝
年轻人用高学历束缚自己固然不对,让大学毕业生送外卖、送快递、打螺丝更是不可理喻。
前些天格力电器董明珠刚说了大学生打螺丝没什么不可以,央视网就劝年轻人脱下长衫,放下学历的架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很多人出身底层,能够成长起来,是因为遇到贵人。如果没有遇到贵人,一生也没有机会取得成就。董明珠当年能从基层销售员一步步进入格力管理层,是因为格力前任董事长朱江洪破格提拔她。这样的机会对于大学生来说可遇而不可求。
董明珠说大学生不好找工作,去工厂打螺丝也可以。这话只能给别人说,如果她有孩子大学毕业,也不可能让去工厂打螺丝的。工厂打螺丝连送外卖送快递都不如。不仅身体劳累,收入低,还不自由,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工厂车间里的大部分工作如今都已经快被机器人所替代。在人工智能突飞猛进,chatGPT都已经进化到了GPT4的时代,大学生学到的知识去打螺丝,只是浪费时间而已。这不是学历的架子,也不是面子的问题,而是人生规划的问题,大学生要发挥自己的所长,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三、警惕读书无用论升级
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破千万。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高达1158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而在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为100.9万人,24年间高校毕业生人数实现了超10倍增长。
学历贬值已经肉眼可见,前段时间抖音里还有“211优秀毕业生毕业五年存款5000,中传硕士在火锅店做保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做的是想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过时的大学课程跟得上时代发展,拉近大学学习和社会需求的距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不是让大学生接受“读书无用论”。如果寒窗苦读十几年,要像没读书一样去工厂打螺丝,那么以后寒门学子读书的意义在哪?
在鲁迅小说里,对孔乙己下手最狠的就是已经上岸的丁举人,同样是读书人,上岸有了功名之后,就不能再让其他读书人对自己再有威胁,恨不能直接打死孔乙己。今天一些精英嘲笑起就业困难的大学生来也是一样威武。
那些劝年轻人进工厂打螺丝的人,知道现在有的工厂已经开出来6元一小时的标准了吗?可怕的不是大学生就业难,而是有人逼着大学生去打螺丝。这两年,有人建议大学生付费就业,有人建议农村孩子不应该上大学,有人让大学生去打螺丝。
其实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就是这些占据高位的人把持了社会资源,但又看不起大学生而已。中国的问题不是大学生太多,都已经快要老龄化社会,退休年龄已经延迟到65岁,怎么可能容纳不下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归根到底是劳动报酬在社会分配中占比过低,阶层固化、上升通道变窄,先富起来的人不愿意共同富裕罢了。
-----------------------------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教师,深度观察产业经济与财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