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篇收藏帖。
如果家里有娃,就把以下图片都好好保存,总归有用到的一天。
最近直升这事闹得很大,撇开因果不论,在小升初江湖里,确实不少头部的娃,走的不是直升/等派位的路。
那他们走的是哪条路呢?怎么才能走呢?小升初的简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收好这张图哈,学有余力的家长们,可以按图索骥,心里有个底,早晚都是得准备,面对的。
01 小升初简历加分项
02 热门学校敲门砖
通常来说,数学、英语是最看重的部分。
得奥数者得天下,是小升初江湖的至理名言。民间说法中,数学含金量:华数之星、小数联>希望杯>YMO>美国大联盟>WMO(后面几个也有不同说法)
像美国大联盟和希望杯都被人家称为“水杯”,是没有特别大含金量的比赛。
不过,也有适合的人群,学有余力可以去尝试。具体时间跟费用情况,都在表格里面了,可以看看。
英语的话,大家常听到的KPF,指的是剑桥通用五级英语里KET、PET、FCE三个级别。其他的类似口语竞赛、英语辩论赛是锦上添花。
语文来说,为学杯、冰心杯和叶圣陶杯相对比较热门,如果硬要比较含金量,那就是哪个奖项高,哪个含金量就高。
这种参赛方式简单、得奖率不低,从公布题目到投稿,有充足的时间,尽管里面操作空间不小,但知名度在那,很多人也会选择性参加。
至于小红人、像最美南粤少年、优秀少先队员、星章等这类校内称号和获奖能丰富情书,成为不少热门学校敲门砖。
03 广外入围案例
小升初,最轰轰烈烈的案例当属广外,它是广州唯二可以公开择优的学校。
2020年,广外首次采用公开遴选+摇号方式招生,竟然有14000+人报名,可谓百里挑一。后面两年虽然热度有所下降,但能进广外,仍然是属于锦鲤一般的存在。
民间也会每年接龙入围案例,试图找到一些共性。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每年广外的录取资料,都会掀起鸡娃群的一波热议,我也拿到了一份民间版本,你看,能脱颖而出的娃,除了英语表达以外,大都校内有成绩+校外有拓展。
不管怎样,你会发现,小升初有一套比较明确的标准,校内要好,比如290,295;拓展也要,语数英还不够,综合素质得跟上。
03 中小学生竞赛白名单
学有余力,这个词,特别好。
现在老师布置作业,也经常说,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下面的一二三,其他同学可以做四五六。
但是,有力气折腾一下拓展的,也要留意含金量。想知道哪些活动对小升初有助力,就看举办方,看最终盖的章,就能知道这个活动,是否权威,是否受认可。
建议大家优先选择教育部公布的白名单赛事,符合小学参加的比赛自然科学类有13个,人文综合素养类有4个,艺术体育类有9个。
其中,成本较低的是致敬英雄(4月,绘画书法作文朗诵),希望颂(5月,绘画书法),全国中小学生书法绘画比赛(绘画书法摄影数字艺术作品),筑梦中国(2月,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比赛)
其他特长,比如编程等,部分学校还会为其设有信息竞赛特长生和班型,选拔能走保送清北的孩子,比如二中数信、铁一信息营等。
丨二中小视野
在 NOI 获得金牌的选手,也就是前50名,有资格进入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冬令营。还有机会保送清华、北大;获得二等奖以上成绩,也有机会拿到顶尖院校强基计划的降分录取资格。
虽然看完这些,有点卷,但我始终认为,鸡娃的本质是上进,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坚持积极进取就好。
为什么这一届父母看起来很难,很拼,是因为父母要做足功课,才能指导孩子进退自如,才能过滤外界信息,才能有足够的定力跟娃一起面对成长。
最后,问一下黄埔的朋友,你们去北师大了吗,咋就人那么那么多呢?他们说自己去年高考黄埔区第二,中考黄埔区第一,你感受到它的积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