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2019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吴应睿,大学生活不仅高效率,而且分外精彩。进入大学后,他目标明确,学习认真细致,“我会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的课堂时间,力争以最高效的方式完成对课程知识的吸收与巩固”。通过不断努力,他的GPA达到了3.95(满分4.0),每学年成绩都保持在专业第一。
前不久,吴应睿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南京大学等7所高校的推免offer,为自己的大学生活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
学习有章法,他早早定下了科研目标
“本科阶段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自我能力的提升,形成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吴应睿在大一的学习主要以数理课程为主。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总结出了一套从基本概念出发,死磕定理推导的学习方法。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数理定理的诞生与应用中,并尝试探究不同基础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最终构建出自己的数理知识框架。
大二大三学年,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吴应睿都在实验室度过。两年的努力让他从一开始不能完全理解同组其他人的研究思路,到能够提出自己的科研构想,编程和电路设计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在大二上学期参加了陈小平老师的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研究无人机控制算法的改进与工程实现,通过这个机会我初步了解了科研的流程和一些基本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工程能力。随后,我加入了羊箭锋老师的课题组,主要研究三维点云信号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也明确了自己读博的想法。”但这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吴应睿在一开始就遇到了大量的英文文献阅读需求以及陌生的专业实验两大困难。为了能够让自己尽早地进入科研状态,他给自己定下了每周阅读两篇英文文献并做阅读笔记的目标。“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总结出了‘所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方法的创新点与不足’三个阅读论文时关注的重点,并慢慢掌握了专业领域的基础科研技能。”
找到科研兴趣点,人生规划有方向
通过本科阶段的项目经历和科研训练,吴应睿发现自己对于创新研究类的工作非常感兴趣,也萌生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想法。目前,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苏州市海事局“无人机巡航技术研究”、“基于相机和激光雷达的船舶航姿检测”等多个项目,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已部署在苏州市运河航道沿岸,实现了落地使用。
在此期间,他作为第一发明人公开发明专利2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篇,以共同作者的身份发表SCI三区论文1篇和EI会议论文1篇,并参与1项省级创新训练项目、2项校级创新训练项目,主持1项院级创新训练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项均为优秀。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尝试,吴应睿找到了自己的科研兴趣。
“我从2022年五月份开始准备申请夏令营,前期的工作主要是整理自己三年来的成果以及收集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料。到六月底,保研夏令营陆续开始,我把准备夏令营面试的重点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复习和科研竞赛经历的介绍上,并且开始联系导师。”
在夏令营报名阶段,吴应睿倾向于选择直博类型的营员,并且相较于学校名气他会更关注导师和课题组的科研实力。中科院自动化所的夏令营是在七月中旬,吴应睿在获得优营资格后,联系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的老师,并且通过了导师面试,确认了双选。之后他将在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人工智能和计算图形学方向的研究。
不止会科研,他还是辩论好手
“除了专业学习和科研竞赛之外,参与社团也是大学生活中充实自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吴应睿大一大二的时候参加了校辩论队。那时除了日常上课,他几乎所有时间都在队里训练和准备比赛。要打好一场辩论赛非常辛苦,查资料、立论、准备攻防、模辩,每个环节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他常常会因为一场比赛不断地查找资料、充实论点,甚至三天内打上四五场模拟赛,并与队友讨论复盘到深夜。
在入队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从一个发言时会紧张得舌头打结的新生,逐渐成长为一个能自信地在赛场上与对手进行观点交锋的辩手。“高强度的备赛也让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这两年来,我和队友们一起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取得了世界大学生巡回辩论赛季军、中国辩论公开赛八强的成绩,也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同时,成体系的思辨练习也让他养成了从基本条件入手,在逻辑框架下层层论证推进的思维习惯,给他的学习科研带来了很大帮助。
在空闲时间,他也会和朋友一起出去打球、探店、玩桌游。“这些休闲活动又让我能够以更充沛的精力去面对学业,最终形成一个学业和生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未来将从事计算图形学研究
吴应睿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是计算图形学,主要应用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G(计算机动画)领域,这和他本科的专业存在一些跨度。因此,他计划在大四着重学习这个方向的基础知识,并从项目入手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今后五年的研究生生活,我第一年将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进行集中教学,随后四年在研究所内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希望通过这一年的集中教学,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并且在今后四年多的学习研究中,能够在计算图形学这个领域做出一些自己的工作与突破。”
同时,吴应睿也表示,在未来的研究中,他希望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和传统几何算法的结合进一步提高CAD、CG的精度与运算速度,借助实验室和课题组的平台做出一些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