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徐汇中学的一场风波,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强烈的关注。徐汇中学于22日晚间发布了情况通报,表示“该校一女生进入男浴室一事,经核查不属实,系学生在军训期间发朋友圈开玩笑引发误会。”“网上流传的音频经过编辑,存在误导,与事实不符。请大家勿信谣、传谣”。
关于此事的全貌,尚缺乏深度报道。目前可以确定的就是,有女生在朋友圈发了从外部拍摄男生浴室的照片,并表示“带个假发就混进去了”,随后,一些男生对此表示了不满。于是有了一段女老师与18位男生的音频对话。校方称“经过编辑”的音频,指的应该是流传最广的1分12秒的版本,尚不清楚所谓的“存在误导,与事实不符”具体指的什么。但网上另外流传一段15分钟的音频,应该是相对完整的版本,即便并非这段对话的全貌,也足以反映许多问题。
摘录若干这位女老师的原话:
“你不要给我扯到这个东西是真是假的上面去。”
“不要强调她做了什么东西,我现在问的是你们。”
“她的事情,怎么妥善处理是我的事情,不需要你来教我。”
“你们要干什么,搞班级分裂啊?”
“人家女孩子可能是做错了,但不值得你们18个人口诛笔伐。”
“18个人,没有一个人让我看到,在处理这件事情上面该有的气度。”
听完对话,相信很多人都会理解,为什么这个音频被学生发到了网上。就算事件中女生明显就是开了个玩笑,就算男生们可能做出了小题大做的反应,就算是老师比男生们掌握了更多事实,这位老师也绝不应该如此来处理事件。
为什么?因为青少年往往比成年人更情绪化,对社交中出现的问题,说更具体点,对是非问题,更加敏感。如果他们身边的权威人士——老师无疑是这样的角色——传达出一些“让人崩塌”的道德观念和逻辑法则,有可能会让青少年认为世界是不公正和不公平的。
对话中,女老师说“不要扯是真是假”,那给学生的印象就是“抛开事实不谈”,传达出来的就是“真相并不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有男学生回了一句嘴,说“所以你的意思是造谣是对的吗?”
“不要强调她做了什么东西,我现在问的是你们。”这句话传达出来的,则是“是非对错可以割裂来看”。就像是说“别人揍你一拳,你还手了,你就有错,不能强调别人先动手”——这显然会被年轻人认为是一种强盗逻辑,所以才有男学生反问“为什么要抛开问题来谈问题?”
“人家女孩子可能是做错了,但不值得你们18个人口诛笔伐。”“18个人没一个体现了气度”——不先把是非对错给捋明白了,就提这种“男性的风度”,“多数人的风度”,这显然给人一种不打算把事情说清楚的感觉。
而“搞班级分裂”这种指控,就更有“扣帽子压人”之嫌了。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即便就事论事男生们做得或许更有问题,上面这些发言也依然是大忌。青少年正是是非观正在形成的时候,正义、道德如何在具体的事件中贯彻,对他们的影响可以说是终生的。就像一群二年级学生在语文课上轮流朗读,如果有人获得了明显超出他人的额外时间,那一定会影响孩子们对世界是否存在公正的看法。
在音频中,能够观察到,在18位男生中,有人是比较低姿态的,在老师的威压态度面前承认自己对他人造成了影响。但不会每个人都这么想,会有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对抗自己认为的“不公”,于是才有了录音,才会被捅到网上。今后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好好审视本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