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前段时间跟两个初中上岸海淀牛校的娃妈聊天,她们不约而同给我传递了一个讯息——上了初中,孩子最缺的就是时间。
想想也是,小学基本只围绕着语数英三门,到了初中呼啦啦一下子,一堆科目。
而且现在的中考是全科开考,生物、地理、历史、道法、物理、化学……每一门都要学,而且还要学好,中考还要拿满分
所以很多孩子上了初中不适应,因为课多了,作业多了,考试多了,该学的、要背的、需要理解的多了,要广度有广度,要深度有深度。
小升初不像幼升小,有个缓冲,初中可是分秒必争,所以为什么有规划的家长会让孩子在五六年级以前搞定小学数学,然后提前进入初中内容的预习?为什么海淀娃要在小学把英语水平拉到涨停板?就是为了给初中抢时间啊!
说到学习规划,高年级老母亲还是有那么一丢丢发言权的,尤其跟几个初中家长聊过之后,更坚定了我的想法。
为初中抢时间,咱们必须把小学6年和初中3年,这9年时间放到一起去布局。
学校有学校的教学安排,咱们自己也要有自己的学习规划。
比如语数英,语文,要利用小学更充裕的时间海量阅读,要把课标内的古诗文提前搞定,英语不用多说了,学前到三四年级是猛发力的时候,三四年级要多往语文和数学上倾斜;
小奥的话,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课内数学,之前米粒妈也说过,最好在五年级(最迟六上)过完小学内容,然后提前预习初中核心知识点,因为到初中难度和深度都增加了,很多内容不是一遍就能学会。
关于语数英,今天米粒妈先不展开说了,以后单独开一篇。今天我要说的是重要程度直逼语数英,小学必须提前布局,不仅为初中节约大量时间,学好了还能助力升学的一门黑马学科——科学。
先说家长们最关心的升学捷径,后面我也会详细讲一下,小学阶段怎么学,才能助力初中小四门(物、化、生、地)。
不是我嘴毒,信息学的火是个必然,因为这两年ao数被各种打压,一些早布局、早下场的娃已经横跨ao数、信息学双赛道了。
现在编程有多火,看看含金量高的那些比赛,有多少人报名,就知道了。但要走到可以靠编程拿到名校敲门砖的程度,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难度真的不小。
所以下场要早啊朋友们。
咱们看看教育部之前发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
这份白名单信息量很大。
各大竞赛中,自然科学类有23项,超过半数,而其中小学可以参加的竞赛,科创类又占多数。
这释放了什么信号?往大了说,未来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想想现在咱们被外国“卡脖子”的种种,这些都要通过咱们自己科技兴国来实现。
有个朋友的孩子在读高中,去年还跟我和米粒爸探讨过,孩子报什么专业好,所谓热门专业,不能看一朝一夕,要看未来几十年的趋势,所以说,只要孩子有兴趣,科技领域肯定首当其冲啊。
咱们社群里,小学生妈妈居多,说强基计划,好像离咱们有点远,那就往近了说,其实很多重点中学,很多牛校,都有科技特长生的招生计划,就拿海淀来说,什么人大附、首师附、101等等每年都会招收一定比例的科技特长生。
说实话,二三四线城市在教育上远没有一线城市“卷”,所以绝大部分家长根本不知道有这条升学“捷径”,很多人刚扎进小奥的世界,发现变天了,现在才刚刚get到信息学(编程)的好,可这条赛道眼见着越来越拥堵了。
科技这一环,说实话,全国各地很多重点中学都有这条通路,但只有比如老师、或者在教育部门工作的少部分人才会关注到这个信息,即便各大牛校已经公开发布了科技特长生的招生简章,但家长们完全不知道。
很多时候吧,一些看似非常有格局的家长,其实只是赢在了信息差上。
你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就可以让孩子吃到这份红利,或者仅仅是早你一步下场,就会比你更快、更容易享受到这份红利。
退10000步来讲,就算孩子没能拿到含金量高的科技类奖项,或者说没有走上这条升学通路,其实科学这门学科学好了,也是稳赚不亏的。
很多人说编程,如果没学到更高段位,没拿奖,以后中高考又不考,孩子白花了时间(虽然米粒妈不太认同这个说法哈),但科学完全不一样。
小学的科学课,其实就是在为初中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打基础。
新课标里,科学相关课的课时占比甚至可以比肩数学,比外语还高。
孩子们在小学阶段,不需要刷题、不需要背那些定理、公式,所以不存在孩子能力或者理解力达不到的情况,这个阶段正是培养兴趣,激发探索欲的时候。
牛小的科学课,设计得非常棒,甚至能请到院士去给孩子们讲课。
但大部分普小、渣小的科学课,真的就是走个过场,所以咱们家长需要在这方面给到孩子大量的支持和填补。
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小大量阅读科普类图书。
米粒是DK迷,我是DK控,光DK系列我就入手了几箩筐,这些只是我家的“冰山一角”
除了DK还有很多科普类的书,根据孩子兴趣,比如两三岁小宝宝,有不少翻翻书、机关书,像玩游戏一样,认识这个世界。
大一些,有自己的喜好了,不管是恐龙、动物、植物、海洋还是宇宙,不要管年龄,只要孩子接受,就让他们大量吸收。
孩子就像海绵,有无穷无尽,你想象不到的吸纳能力,就看我们怎么去引导。
读科普类图书,可以说是一箭双雕,既涨知识,开拓视野,激发求知欲,同时,又能保证日常的非虚构阅读。
别小看这个部分,从语言表达、行文逻辑,到阅读理解,啃过大量非虚构类图书的孩子,到高年级,特别是到了初中,对其他没有从小培养这些能力的孩子来说,真的是降维打击。
另外,各种科普类纪录片、动画片,从自然类,到物理、化学方面也都安排上,之前米粒妈推荐过不少
还有几部超赞的日本科教节目,像《像乌鸦一样思考》《啊!设计》《大科学实验》《献给未来的科学家》《毕达哥拉斯装置》,大家到B站都可以搜到免费资源。
最后再说一点很重要的,有些家长会在校外给孩子报科学课。
不管线上课还是线下课,大家一定要避开一个坑,就是那些把初中的理、化、生、地知识拿到小学去提前学,打着这样旗号的,除非娃已经上六年级了(最多五年级),且接受能力比较强,不然这种课外班还是尽量避开。
小学阶段,最关键的不是把科学当成一门学科去学,大家要更多关注对孩子的引导,让他们多动手操作,勤动脑思考。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科学原理,通过观察、实践的方式去理解、内化,等孩子到了初中,真正学习相关学科的时候,心里就像展开了一幅科学图谱,用骨架把所有的知识点串起来,再辅助刷题,直接解决80%的难题。
另外,关于竞赛,如果没有合适的校外老师做支持,家长又不太懂,可以跟娃学校的科学老师多沟通,有老师的辅导,孩子获奖几率会更大,米粒妈只能说这么多了
其实大家都有一个误区,觉得只有高知家长才有格局,才能给孩子好的学习规划和指导,米粒妈说句大实话,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又不是80年代,很多信息分分钟就从一线城市传到十八线去了,就看你是不是接得住。
聪明的家长,不一定亲自上阵辅导作业,但一定不会让孩子输在“信息差”上,这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个人简介:@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专注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和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