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和敏感的问题,而这个尖锐敏感问题的背后,反映了一个让人更无助的现实情况。

在今天,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

刘强东以前参加《开讲啦》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几年前我给人大捐了一千多万,最早是70%发给家里比较穷的上了人大的学生,每年能给他一些助学金,后来过了一两年之后呢,人大找我说实在是助学金不好发,申请的人都很少。我说为什么呢?

那个时候我们92年上人大的时候,国家给的助学金,可以说是一个班级里大部分人都要争抢的,那个时候我们班里70%都来自于农村。现在人大的领导告诉我,现在跟你们那时候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能够上人大的,来自农村的可能连30%都没有了,为什么?

虽然过去我们小时候很苦很穷,但是差距不是这么的大,城市里的教育也只比农村教育早个五六年,但是30年之后的今天,今天如果你在北京上了四中,你基本上就是上了北大人大清华了,甚至国外的名校,但你如果上一个很差的学校,那么你离这些好大学的大门还很远,所以今天如果我们孩子还在农村,继续接受农村的教育,是从幼儿园那一刻开始,都已经被城里的孩子,远远地甩到了后面。,你很难很难考上大学。

虽然很多人今天说农村也是有广阔的天地,农村也是大有可为的,这句话我今天还是信的,但是机会很少。”

而刘强东参加《开讲啦》是2016年,如今七年过去了,“寒门再难出贵子”这个现象只会越来越普遍。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命运,这二者的含义是差不多的,也几乎是传统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执念,一种改变自身阶层,鱼跃龙门的一种期望,而现在,随着教育资源的越来越倾斜,越来越分化,我们看到,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改变命运的可能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过去我们常说读书改变命运,其内里通常有一个含义,那就在读书这件事上,所有的人在它面前机会都是均等的,不管是古代的八股文也好,还是恢复高考的那段时间也好,机会都是均等的。

当大家都一穷二白的时候,当社会资源比较均等的时候,读书对所有人来说,意义都是一样的。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让农村和城市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别。

这种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上,在先行的教育体系下,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也能够为升学率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如刘强东所说,如果你上了北京四中,那么几乎就等同于你考上了北大清华人大。

但放眼全国来看,北京四中也仅仅只有一所而已。

自扩大高等教育以来,的确有越来越多的人考上了大学,拿到了本科学位,但问题在于,同样的一个本科学位,985/211和其他大学又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虽然普遍意义上,考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好像每个人都可以靠读书改变命运。

但从微观层面上看,大学之间又互为等级,互有高低,在庞大的就业压力和内卷下,反而导致了那些寒窗苦读数十年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反而去从事着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例如外卖、网约车、工厂工人等等。

据说某地美团的本科率已经高达30%,而一些地方的快递员本科率更是高达40%,这些数据都无时无刻不在表明,如果一个含辛茹苦的学子考入大学出来工作后,却发现自己的专业不对口,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被迫去从事一些门槛并不高的行业时,这种巨大的落差感,自然而然就会令他们思考,读书的意义,以及它是否还能够改变命运。

尽管我们扩大了高等教育,但在某种意义上,也间接导致了学历泛滥,我们的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大量的人都取得了高等教育学历,反过来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学历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许多人即使取得了高学历,也依然面临着就业困难。

除此之外,许多人在高考选择了热门专业,但毕业后又会发现这些专业的就业机会其实并不多,或者就业薪资与期望相差较大,由于专业和工作不对口,这就导致许多人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在长期的现实面前,他们不得不屈服,选择加入配送大军,亦或是选择开网约车等等。

还有一个原因也不得不提,那就是在现行中考体系下的分流,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我愿意主观上去相信,在中考分流之下,50%被分下去读不了高中的,可能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这也就意味着,农村孩子中可能有一部分人连高中也读不了。

尽管这种教育分流在欧美地区都很常见,但我们和欧美地区不同的点在于,我们是真的很看重学历的,虽然今天学历越来越卷,但也恰恰说明了学历的重要性,而和欧美不同的在于,他们的蓝领和白领的工资差别其实并不大,相对比较均衡。

一直以来我们都被告知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背后的一切思维逻辑的根源,可能依然来自于丛林法则,依然来自于我们潜意识里用“读书”把人分为了三六九等,用读书来比喻一个人的前途。

而这个思维惯性帮助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快速的实现了经济崛起,每个人都在拼命往前跑,都在奋力直追,今天四十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固化,财富的趋于稳定,我们会慢慢发现,读书打破固化的方法越来越行不通,越来越难。

虽然我们说,今天读书改变命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应该读书,其实在任何时代,对任何人来说,读书可能是唯一一种有效的改变自我命运的事情。

哪怕是在今天,这种概率越来越少,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但读书依然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因为除了读书之外,我们可能找不到别的第二条道路。

正如罗斯金所说,对待知识就要像对待粮食一样,我们活着不是为了知识,正如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一样。

我想,我们是否也过于高估了读书改变命运的价值,又低估了读书给人自身带来的变化呢?

读书就是读书,能改变命运固然欣喜,倘若不能改变命运,那么不如好好享受读书乐趣本身。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