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奶瓶喂养可能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完美”

流言

利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来,再装进奶瓶来喂养,省时又省力,全家可以一起参与其中,对宝宝成长更有好处!

真相

有一种蛀牙叫做奶瓶龋

很多人都知道,蛀牙是慢性病,通常在某一时间段内仅侵害个别易感牙齿。

图片来源:版权图库

然而,蛀牙也有发展迅速的情况,往往让人措手不及。这其中,就有一种好发于儿童的蛀牙,严重时可以使大量乳牙在短期内发生蛀牙。这种蛀牙有很多名称,如奶瓶龋(BBC)、儿童早期龋(ECC)等等。

BBC是指6岁及以下儿童的任何乳牙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因蛀牙而龋坏、缺失或填补的牙面。虽然这种蛀牙可以发生于任何乳牙,但受影响最严重的往往是上颌乳切牙和第一乳磨牙,其次是第二乳磨牙和乳尖牙,这与牙齿萌出的顺序有关。

从奶瓶龋这个名称不难看出,奶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脱不了干系。具体来说,不论奶瓶中装的饮料是什么——母乳、牛奶、配方奶或果汁,频繁和长时间的奶瓶喂养(尤其是在夜间唾液流量减少的时候),都与BBC有很大关系。

这主要与宝宝含着奶瓶的方式和时间有关,有时候有些小宝宝会抱着奶瓶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奶瓶中的液体会更久浸泡小宝宝的牙齿,其中的养分会让致龋菌迅速繁殖,导致奶瓶龋。

从预防蛀牙的角度讲,即使是母乳,奶瓶喂养的蛀牙风险也较大。

通过荟萃分析研究发现,与奶瓶喂养相比,传统的母乳喂养对预防BBC更有效。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南建议,对所有婴幼儿而言,应鼓励将传统的母乳喂养作为唯一喂养方式坚持至少6个月,并将其作为补充喂养方式坚持到2岁。

值得注意的是,蛀牙作为一种多因素疾病,喂养方式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要确保婴幼儿不蛀牙,还需要家长做多方面努力,比如及时清洁牙齿、适时使用含氟牙膏、按时做窝沟封闭等。此外也有研究认为,即使采取传统的母乳喂养方式,频繁哺乳、吃夜奶或哺乳超过一年,也是会增加BBC风险的。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奶瓶喂养

可能与错颌畸形发生有关

口腔颌面部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虽然遗传因素是主要因素,但吮吸、呼吸、咀嚼、吞咽、说话等因素也都会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就吮吸活动而言,有非营养性吮吸营养性吮吸之分。使用安抚奶嘴、吮手指为非营养性吮吸,而传统的母乳喂养和奶瓶喂养过程中的吮吸则为营养性吮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版权图库

然而,传统的母乳喂养与奶瓶喂养的吮吸机制并不相同,可能存在以下差异:

①传统的母乳喂养需要婴儿通过舌头与面部肌肉协同作用主动从母亲的乳房中挤出奶水;而奶瓶喂养则不需要婴儿花太大力气就可以喝到奶水,因此后者对相应器官的功能刺激不足;

②传统的母乳喂养可以通过密集的口腔颌面部肌肉活动促进颌面部系统协调发育,且该过程中的主动吮吸运动可以促进嘴唇充分闭合以及舌头在静息状态下处于适当位置;

③传统的母乳喂养可以促进生理性鼻呼吸并避免口呼吸,有助于预防错颌的发展和口腔不良习惯的养成;而奶瓶喂养很可能是错颌和口腔不良习惯(非营养性吮吸等)的病因和促进因素。

④奶瓶喂养的奶嘴具有特定形状,且材质较硬,这些特征可能对口腔造成非生理性压力,会限制腭的正常横向发育,由此导致牙齿排列不齐。

因此现有研究认为,传统的母乳喂养可以降低乳牙列或混合牙列的某些类型错颌畸形的发病率,且其预防畸形的效果与喂养的持续时间可能存在相关性(至少6个月甚至到1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源:版权图库

由此可见,新式母乳喂养虽然完美地保留了传统母乳喂养的诸多优势,同时也轻松地解决了职场妈妈兼顾正常上班与孩子吃母乳的问题,但从牙病预防的角度看,还是略显逊色。所以,要真正发挥母乳喂养得天独厚的优势,还是传统的母乳喂养方式更靠谱!真正的母乳喂养不只是给婴儿吃母乳,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特定的喂养方式。

因此,建议所有新手妈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传统的母乳喂养方式哺育孩子。当然,如果客观条件确实存在困难,只能采用新式母乳喂养,妈妈们也无需太过担心,只要多多留意孩子的牙齿发育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如及时拿走奶瓶、清洁牙齿等),定期接受口腔专科检查就好啦。

总结

谣言破解。

用奶瓶作母乳喂养的工具和直接母乳喂养相比,在营养方面差别不大,但有可能影响宝宝的牙齿健康,可能导致不良口腔习惯甚至牙齿畸形。如果必须使用奶瓶,建议多留意孩子牙齿发育的情况,定期接受口腔检查。

参考文献

[1] Raphael S. Bottle caries and dental neglect[J]. New South Wales Public Health Bulletin, 1999, 10(4): 31-32.

[2] Avila WM, Pordeus IA, Paiva SM, et al. Breast and bottle feeding as risk factors for dental ca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PLoS One, 2015, 10(11): e0142922.

[3] Meyer F, Enax J. Early childhood caries: epidemiology, aetiology, and prevention[J]. Int J Dent, 2018, 2018: 1415873. 

[4] Anil S, Anand PS. Early childhood caries: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J]. Front Pediatr, 2017, 5: 157. 

[5] Feldens CA, Rodrigues PH, de Anastácio G, et al. Feeding frequency in infancy and dental caries in childhood: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Int Dent J, 2018, 68(2): 113-121.

[6] Abate A, Cavagnetto D, Fama A,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reastfeeding and malocclu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Nutrients, 2020, 12(12): 3688.

[7] Narbutytė I, Narbutytė A, Linkevičienė L. Relationship between breastfeeding, bottle-feeding and development of malocclusion[J]. Stomatologija, 2013, 15(3): 67-72. 

作者|富 饶 

审核 | 荣文笙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预防科 主任医师

文章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版权图库的图片,不授权转载。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