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有百样红,人有各不同。决定大学生收入高低和就业机会的,当然不仅仅是“大学生”这一个标签维度,更多的,大学生的月薪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所学专业的需求和市场价值、个人技能和经验、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市场上的需求更大,对应的门槛更高、专业要求更高,自然薪资也就更高,例如工程师、程序员等技术性岗位,他们通常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而一些专业的毕业生由于需求较低,例如文学和历史,他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找到合适的职位。
其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也是影响月薪高低的因素之一,那些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实习和课外活动、拥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毕业生,也更容易被雇主看重,并高薪聘用。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基本原则和要点,其实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但凡不能够适应的,要么是只能追求薪资较低的岗位,要么是只能被动在家等待机会。
总的来说,衡量大学生之间差异和区别的,除了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专业和学历差异之外,我们还必须要把目光聚焦在需求端,对企业来说,更愿意给什么样的薪资给什么样的员工,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今天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高达千万,加上过去三年疫情来的历史遗留,我相信有很多大学生其实是面对找工作困难的。
为什么找工作困难呢?
宏观原因当然就是因为过去三年的疫情,导致很多中小微企业存活艰难,不得不缩减人力开支,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小企业不裁员已经是最大的利好了,怎么可能还会扩大招聘规模呢?
其次,由于大学生毕业人数太多,自然就会导致市场需求不足,出现供需失衡的现象。
现在的情况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都高达千万,但我们的经济增速早已经不是过去的高速增长时代,经济增速低迷,自然就说明宏观上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减少,这些东西一减少,对应的企业对招聘的需求就会降低,甚至还会降本增效,进一步缩减人力开支。
在两种因素叠加之下,自然就有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的确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月薪过万,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今天不仅仅是收入和财富呈现分化,就连求职就业也是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有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对口满意的工作,这可能是因为自身的学历不具备优势,加上专业选择上无法对应今天的时代需求,导致该专业就业困难。
但与此同时,那些头部的大学生,尤其是985/211的大学生,例如程序员、编程、机器学习等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他们的母校足够强大、自身的专业又非常贴合这个时代的背景,因此他们普遍毕业都能够拿到最低上万的薪资,他们一般都会去大公司上班,一些互联网大厂通过校招、内招等各种方式,来争相抢夺这些人才。
如果你从事的是软件工程、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金融学、工商管理等等,又毕业于985/211,那么理论上你的收入就会很高。
但反过来,如果你毕业于一所普通大学,那么哪怕你的专业比较有前景,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但你要想拿到上万的收入,要想进入大厂上班,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现实的情况是,你的简历有可能在第一轮筛选中就会被刷下来,因为你不是985/211大学。
很多大公司,尤其是那些互联网大厂,例如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虽然他们的起始月薪就很高,尤其是招工程师等技术性岗位,但同时他们的要求也很高,对在校经历、毕业学校、实习经历等都非常看重,对求职者的个人能力也会有严格的测试,要经过重重考验和筛选,最终才能够顺利进入该公司入职。
市场告诉我们,毕业就月薪过万,那首先该岗位就一定是稀缺的,其次他所能够创造的价值,也一定是相对较高的,他的个人能力也一定是比较优秀的,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其实都反映的是当下就业结构中的一些侧重点,一些岗位和职业,一定会比另一些岗位和职业更吃香。
以前是建筑行业,现在是互联网,未来可能是AI、人机交互和自动化,是工程师的天下,这就是时代发展下,对不同行业的侧重点。
而有些大学生之所以找不到工作,原因也无非就是两点,第一点是自身的眼光高,亦或是当前的竞争力不足,无法拿到期望中的高薪;第二点就是专业实用性不高。
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个朋友本科是幼师,研究生是石窟寺考古,这就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我一度都怀疑她为何会选择这么冷门细分的一个行业。
再加上她的学校并不算特别好,因此现在她毕业后,就面对非常窘迫的局面,要么是留校、要么就只能进入事业单位,例如文物局、博物馆一类的工作单位。
而目前她们学校今年并没有名额,于是乎她就几乎只能选择文物局、博物馆一类的工作单位,亦或是选择考公。
有些专业看起来的确很好,例如工商管理、会计、外贸、人力资源等等,这些专业看起来是很好,但如果你的母校一般,那么你几乎是找不到一份薪资很高的工作的,大厂不会要,小公司可能一个月也就是四五千的收入,哪怕这个专业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你做的可能更多的还是文员的工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一定会有人觉得收入太低,辛辛苦苦读书二十年,结果出来工作月薪才四五千,那怎么办呢?我宁愿在家躺着宅着也不愿意去上这样的班,一定会有人这么想。
于是,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就出现了。
人的能力、际遇,有时候在高考时就注定了,有时候是要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自己突然醒悟,但不管怎样,我们都不得不承认选择的重要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也正是这些东西,决定了一个人是找得到工作,还是找不到工作,是高薪、还是低薪。
分化是一定的,不管是财富的分化还是收入的分化,亦或是职业的分化,我想未来都会逐渐演变成一个主流现象,而要想解释这现象背后的原因,显然要比现象本身更难。
或许我们离橄榄型社会越来越远,收入再分配变得越来越困难,未来随着我们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变得更容易一些,但眼下来看,这种差异性依然客观存在。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