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所欢:专注两性情感,自我成长性格等心理学分析,关注我为你带来更多两性知识)
网上有个热搜:
专家陈文玲女士的一番言论,引起网友们的热议。
她说:
“年轻人不生孩子是不对的,子女是长周期的消费品,是可以给你带来长久回报的耐用消耗品。”
这一次,网友们可就不买账了。
有人说:
“只知道让年轻人生孩子,却没有实际的措施”
“只画大饼,却不愿意给出什么承诺”
“年轻人自己的日子还没有着落,生孩子怎么养?”
也有人说:
“既然专家那么喜欢建议,那还是从专家自己开始吧”
“建议专家不要再提出建议”
不仅如此,看一看网上的热搜有热闹。
专家们给出的建议太多了:
“专家称,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
“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娃,反而促进宠物经济”
“专家建议有实力,有担当的人生孩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反感“专家建议”了,这是为什么?
当“专家失格”,当专家们提出的建议让人越来越反感,这就意味着专家在人们的心中,产生了“信任危机”。
他们只想用最简单,最粗暴,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指责年轻人,要求年轻人去做事情。
却没有想过站在年轻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年轻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01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
第一:生存压力是首要因素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
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然后才是社会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在纪录片《动物世界》里,也有着至理名言:
当自然界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动物就会停止繁衍的本能。
想一想年轻人在经历着什么?
在网上看到很多类似的数据:
几千个大学生,去争抢一个岗位;
研究生,去做起了外卖员;
几百个人投简历,只为了应聘一个大学校园里的图书管理员……
嫌弃大学毕业生多,又嫌年轻人不生孩子;
一边说着年轻人应该“脱下长衫”,一边又无法给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当“加班成为常态”,年轻人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连享受自己生活的时间都没有。
他们哪有时间精力去结婚生娃呢?
第二:结婚意愿低,更不愿意生孩子
网上还有一组数据:
平均初婚年龄,已经接近30岁;有些省份,甚至已经超过了30岁。
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那么早结婚;
即使结婚了,也不想那么早要孩子;
即使生了孩子,也不愿意再生二胎。
有数据表明:
当一个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那么他会选择给孩子花更多的钱;
而不是用这些钱,再去生更多的孩子。
当前单身人群的数量,早已超过了2.6亿;而单身适婚青年的数量,也早已超过了9000万。
不要问年轻人为什么不生孩子。
应该问他们:
“你打算谈恋爱结婚吗?”
一个人过得挺好,无拘无束又自在。
想到了一个网友的评论:
“谈恋爱的时候,我一个月8000块钱工资攒不下来;不谈恋爱,我一个月能攒下来一半。”
第三:“鸡娃父母太累”,拒绝内卷
生了孩子,就意味着夫妻俩有一方,最少有三四年的时间没办法工作。
孩子总得有人照顾吧?
全都丢给家里的老人或者保姆,你能放心吗?
退一步讲:
现在养孩子的父母,个个都在“卷”,有些时候不是你想躺就能躺的,而是你不得不加入内卷的行列。
到最后你发现:
鸡娃多年,攒下来的积蓄多数都花在孩子身上,最终孩子依旧平平。
即使你花了很多的代价,让孩子考上大学,孩子毕业之后呢?
还要去跟更多的人,去抢一个月几千块钱工资的工作。
一想到这里,年轻人结婚生孩子的念头,就更低了。
-02
让年轻人多生孩子,有哪些可行的建议?
首先,要让年轻人有信心,有时间
什么信心?
年轻人最需要什么?
他们需要的是保证自己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即使加班了,也能有足够多的加班费。
他们最基本的需求,就是作为“劳动人”的基本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如果没有更多的收入,那就有更多的时间;
如果没有多一些的休息时间,那就给他们更多的收入。
其次,要从根本上改变问题
什么是根本问题?
生活成本,买房结婚成本,工作压力,教育压力……
在《动物世界》里,动物们在什么情况下,更愿意繁殖?
答案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生活有保障,食物也充足。
最后,还想说的是:
从小到大,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都是:
父爱如山,母爱如山。
什么时候,父母对子女的感情,变成了“投资与回报”,变成了“长周期的消费品”?
陈专家的建议,也从侧面印证了一件事:
或许有些人生娃,不是发自内心,不是出于父母之爱,而是单纯想要更多的回报吧。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待专家提出的建议?
你觉得,为什么年轻人不想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