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
作者:凯风
抢人,就是抢未来。
202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高达1076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这些大学生,正是各地抢人大战的主要对象。
正如机场、海港之于客运货运的重要性,大学就是名副其实的“人才港口”。
虽然不是每个城市都能留住大学毕业生,但在校大学生的多少,仍旧决定了各地在抢人大战中的先发优势。
那么,谁是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01
这是主要城市在校大学生(本专科生+研究生)数量排行:
不计港澳台,内地大学生最多的20个城市分别是:
广州、郑州、武汉、成都、重庆、北京、西安、南京、长沙、石家庄、哈尔滨、南昌、上海、合肥、昆明、济南、杭州、天津、兰州、贵阳。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在校大学生囊括了本科生和专科生,部分城市专科生数量占了一半以上,由此带动在校大学生数量的暴增。
这其中,广州、郑州、武汉、成都、重庆、北京6城在校大学生总数超过百万,为我国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
这6大城市,均为GDP破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加上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对比来看,作为经济强市的深圳、苏州、宁波、佛山、东莞、无锡等则位居末位。
这些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不及石家庄、哈尔滨等普通省会城市。
其中,作为经济第三城的深圳,目前仅有10多所高校,2021年在校本专科生11.65万、在学研究生2.87万,整体不到广州的1/10。
事实上,偌大的深圳,仅有南方科技大学1所双一流高校,而广州则有7所。
而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分别为34所、15所。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弱二线省会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位居前列,石家庄、哈尔滨、南昌、昆明、兰州全部跻身TOP20之列。
而经济相对不显著的东北,在校大学生数量名列前茅。
东北F4,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4地在校大学生总量超过220万,位居各大区域前列。
与其他城市苦于大学生太少不同的是,东北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如何留住这些大学生。
02
本专科学生数量众多,并不等于高等教育发达。
相比而言,在学研究生数量,更能看出一个城市的大学质量。
具体来看,研究生数量超过10万的城市共有7个:
北京、上海、武汉、南京、西安、广州、成都。
可以看出,北京以41.3万的在学研究生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可谓遥遥领先,不愧为教育第一大城。
广州、武汉则是仅有的两个在校本专科生破百万、在学研究生超过10万人的“双料大城”,专科生虽然占比不少,但也不乏本科生及研究生。
郑州是另一个典型。
郑州虽然本专科生超过百万,甚至以10多万的领先优势力压武汉,但在学研究生数量不到6万人,不到武汉的1/3。
一些本专科生众多的二线省会也是如此,如石家庄、南昌、昆明、贵阳等。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不是每个学校都有研究生培养资格。
硕士博士招生门槛相比本专科生更高,一些普通高校硕士点博士点较少,研究生数量自然不及本专科生数量。
相比而言,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广州等城市,既不乏规模庞大的高等院校矩阵,又不乏双一流大学。
尤其是北京、上海和南京,在一流大学加持之下,硕士博士点众多,研究生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城市。
03
深圳、苏州等经济强市在校大学生为何垫底?
这要从历史说起。
高校格局是历史遗留的产物,如今的高等教育格局,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的全国院系大调整,一众名校拆分重组,部分专业院校脱颖而出,各大省会城市明显从中受益。
同时,在过去,省会作为传统的教科文卫中心,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优势,而且一开始就在教育资源分配上抢得先机,从而奠定了作为教育大城的优势。
近年来,一众经济强市开始崛起,以深圳、宁波为代表的计划单列市,以苏州、佛山、无锡、东莞、南通为代表的普通地级市,在经济腾飞的同时,高等教育却未能随之腾空而起。
毕竟,高校建设不是一日两日就能达成之事,而名校的形成除了雄厚的资金支撑之外,更需要长期的历史积淀。
当然,这些经济强市,即使没有多少本土大学毕业生,但依靠经济和产业优势,也能源源不断吸引到全国各地的人才。
不过,抢人大战是全方位的,既要抢全国的高学历人才,也要培养本土的大学生。
04
不差钱的经济强市,已经开始拼命建大学了。
20年前,深圳只有以深圳大学为代表的4所普通高校,虽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但本土毕业生寥寥无几。
如今,深圳已有14所普通高校,且借助南方科技大学首次打破双一流高校挂零的历史,而哈工大深圳分校录取分数线更是超过了位于哈尔滨的本部。
这一局面,得益于近年来深圳不惜巨资拼命建大学的努力。
2020年,深圳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预算超过200亿元,投入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
其中,仅深圳大学获得教育经费就超过50亿元,追上一些传统名校,甚至超过兰州大学等中西部众多985高校。
图源:青塔
在重金投入之下,近年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先后设立。
与此同时,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高校也纳入教育规划之中。
与深圳一样,同处大湾区的东莞、佛山也在疯狂建大学。
这两地,除了引进港澳知名高校建设分校之外,还筹建了本土的大湾区大学等高校。
而位于长三角的最强地级市苏州也不甘人后。
与深圳一样,苏州只有苏州大学1所双一流高校,对于建大学的热情相当高涨。
近两年,有10多所高校在苏州建设校区或分校,包括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杜克大学、利物浦大学等。
虽然经济强市拼命建大学,短期未必能改变既有的高校格局。
但要想完成从经济大市到全方位的一流城市的巨大跨越,高等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