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折腾妈”:六年换三所学校,体制内外转两次,后悔了吗?

 看点    每个孩子来世上是第一次做孩子,每个父母也都是从年轻的新手爸妈做起。为孩子的教育着想,择校是关键的一关。文中后知后觉的深圳妈妈,便讲述了自家带娃在不同学校、体制内外辗转的经历,并感慨生孩子前考虑问题之浅。家长若想在教育之路上“不折腾”,且看过来人的实例分享。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湾妈看世界(ID: greatbaymom)

文丨阳妈    编丨Leon

我曾是一个对孩子教育后知后觉的妈妈。

年轻没孩子时,我对教育毫不关心,对学位房更没有概念。

2000年初,我曾把顶尖的南山学位房换成了普通学位的房子。

只因为,喜欢安静小资的居住环境,喜欢每天早晨起床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

我曾经对老破小学位房嗤之以鼻。

我曾不理解学而思门口热烈激动的家长。

我想,我将来有了孩子,就让他们尽情地玩吧,快快乐乐一辈子。

可当有了孩子以后,我被自己的年少无知狠狠打了脸,也为那段岁月沉重地买了单。

小学6年,辗转3个学校,从体制内转到体制外,再从体制外转回体制内,谁有我更拼?

体制内菜小,上不下去了

深圳学区严格按照地段划分,隔着一条马路,就可能上不同的中小学。

由于连续几十年的人口流入,深圳一直处于学位紧张状态。

不停地鼓励幼儿园办学,新建中小学。先全力解决“有学上”的问题,是这些年深圳教育的主旋律。

每年都有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入学问题紧张焦虑:

租房的当心积分不够,被分流;

买房的焦虑对口学校不是重点,教育质量不能保证;

买到学区房的也是花了大把银子,焦虑分不到好班,遇不到好的老师......

我们家对口的小学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菜小”。(学校对面是菜市场)

我儿子就近入学上了这所学校。

我们班是一半买房在学区,另一半租房或者积分不够被分流过来的组合班级。

和中国大城市里的小学一样,这里的家长大部分都很用心,把孩子照顾得很好,每天接送来回四趟,一日三餐,帮助学校做义工,辅导孩子作业,培养兴趣特长......

值得欣慰吧,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基本面。

但也有很多为生计奔波完全无法顾及孩子的家长。

义务教育就是这样的,普通学校里,同学家庭差异大,生源参差不齐。

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我们班里家长的教育理念不一致。

并不是每个菜小的班都这样,可能是我运气不好,遇到了这样的班级。

我们班老师想给学生加料,却总有家长要去投诉反对。

比如,英语老师提议买一套绘本,上课带着孩子们读读,但总有少数家长反对,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课堂纪律问题也让人头疼,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好好上课,请家长,家长也不来,老师拿他们没办法。

最后形成一种班风:松散低效,两极分化。

一二年级,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孩子的学习状态也差强人意。

二年级下册,我和孩子都萌生了转学的念头。

体制内受挫,转体制外双语私立

我属于执行力比较强的人,当机立断卖掉关外的房子,换到了家附近的学位相对好的房子。

这是当时我们可以负担的极限,因为关外换南山学位房,差价较大。

换好房子,准备申请转学到学位房的公立学校里。

结果,好学校根本没有名额,除非有人转走。但学校好,谁又会轻易转走呢?

儿子的幼儿园同学,在区里很有名的双语私立学校——B学校就读,闲聊间她经常表达对学校的满意。

这家私立学校每年都有几个插班名额,她建议我儿子去考。

我立刻把他们学校的英语教材,学习资料复印了一份,用心指导孩子复习备考。

作为一个曾经的学霸,应试是我的拿手。

5月份填写报名资料,两周后参加考试两周后通知录取(录取比例:20:1)。

一个月转学成功,三年级顺利入读了B学校。

对体制外升学迷茫,转回体制内学校

B学校理念偏素质教育,升学方向偏国际化,算是一所优秀的体制外学校。

我们入读的是双语部,学校还有高大上的国际部。

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老师认真负责,英语教学尤其扎实,外教课每天都有,还有英语科学和英语数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这个学校,我是满意的,孩子也很快乐。

四年级期末时,有一次参加同学的生日会,学校里的多数家庭都已出国留学为目标。

大多数规划的是本科出国,有些高中、甚至初中就要出国。

不少家庭还早早办了移民。

这让我突然有了另外一种焦虑。

我认真盘点了自己的家产和实力,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发现我没有太大的可能让孩子早早出国。

那么这就意味着我家要走中高考路线。

走中高考路线,就要把目标对准四大,而这所私立双语学校,显然很难升入四大。

于是,我又大胆地萌生了第二次转学的想法。

又转回体制内学校

四年级下,我带儿子参加了罗湖一所很有名的双语私立小学(C校)的插班考试。

其实C校与儿子的学校在教学质量上不相上下,但以体制内升学为主,且战绩显赫。

仗着孩子基础好,成绩不错,我们没有特别准备,只是“裸考”试试。

考完试出来,孩子哭了,说英语太难了,题都没做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真没想到,作为强项的英语,会在C校的入学考试中收到如此打击。

在录取率低于20:1、五年级插班只招2个的情况下,我放弃了。

但意外的是,开学前我竟然收到了录取通知。

C校说,由于一名很优秀的同学放弃名额,插班的机会轮到了我们。

罗湖福田是深圳的教育高地,这次的考试让儿子认识到了差距。

他决定转学,去闯一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C校创新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大开眼界。

C校语文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老师做引导,学生都是分小组,围成一圈,以讨论的方式学习。

数学、英语分层教学,每学期按照期末考试的成绩和校长、老师的评估,通知是降级还是升级或者维持原等级。孩子可以在自己的水平等级学习,不拔高也不会吃不饱。

学校每学期都有项目式研学任务,就是PBL。几个同学组成一组,完成对一个课题的研究,调研,报告和展示。

每学期,每个同学都要参与演讲,汇报自己的项目研究成果。

学校社团也很多,非常注重体育教学。每天下午都有一个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因此孩子们都晒得黑黑的。但是眼睛保护的还不错,近视率很低。

儿子在这里度过了开学的小学高年级时光。

他交到了几个好兄弟;在足球校队踢了两年比赛(罗湖区各校区联赛);有了酷爱的乒乒球运动;积累了过硬的学业水平;领略到了各种创新教学方式;完成了三个PBL项目研究……

最重要的是形成了自己的圈子,一起努力上进,最后大家都考上了理想的初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学如何择校?

小学经历了三个学校,关于择校,有点自己的感悟。

首先,必须认识到,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学校,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

一个学校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孩子和家长自己的认知和需求。

 1.菜小 

虽然我从菜小转走,但我必须承认菜小也有非常优秀的家长和孩子。

菜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家长之间教育理念差距大。

不过这不是大问题,因为优秀的学生依然优秀。

菜小对孩子自律性要求较高,更对家长的勤奋和执著要求高。

对天赋型(音体美创)孩子影响不大,说不定相对宽松的学业环境能给孩子发挥天赋创造条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中等学校 

这里所说的中等学校,大致代表,除了菜小和顶尖名校(天价学位房那种)以外的所有学校。

中等学校的整体学风和氛围相对好一些,特别是关内一些房价昂贵的区域,这些学校的生源是相当不错的,学校的学业水平较高。

比起顶级名校的区别在,家长的鸡血程度。

中等学校的家长相对淡定,老师也淡定很多,不像顶尖名校的家长为升学疯狂。

而这样的学校最关键的是,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一个好班风。

事实上,经过10多年的鸡娃回头看,义务教育阶段不需要顶级的学位房,只要老师好,学风好,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名校或优秀私立 

顶级公立/私立学校确实在外语、数学教学,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和探索。

由于有高价学位房/教育理念/学费等筛选,家长的教育理念相对统一,容易形成合力,教学创新就很容易实施。

但这样的学校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家长通常比较鸡血,且家庭条件较好。

如果父母没有良好的心态和抗压能力,很容易陷入巨大的焦虑和恐慌,孩子也容易垫底,反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写在最后

在重视教育的深圳,大部分家长都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为孩子寻求“理想”的教育环境。

作为过来人,我梳理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发现走的弯路都怪自己年轻时不懂长远规划。

我身边在教育方面比较成功的家长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提早规划学位房的 

我的几位好朋友早早买了学位房,没有择校压力,孩子小学初中都比较淡定,不用像我们这样折腾。

2.自身实力强,早早规划国际路线

我后来认识的很多私立学校的家长,自身实力很强。早早给孩子规划了国际教育路线,有的还早早办理了移民,他们也非常得自信,也很淡定。

家长的实力、格局、认知是孩子的起跑线。

我现在深刻认识到,作为家长,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努力学习进步,才能为孩子的未来助力。

那些一味鸡娃,往死里卷的,最后真的都会越来越被动。

*作者:阳妈,哈工大毕业,Top大厂14年工作经历,常驻德国两年,孩子五岁时全职带娃。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