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俊
据网易新闻《C位观察》节目,一位智库专家建议给生孩子的人发工资。11日,#专家建议给生孩子的人发薪水# 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广泛讨论。
图源:视频截图
极目新闻记者从节目视频中看到,这位人口专家是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黄文政。
他表示,养孩子生孩子本身就是一份工作,应该是有收入的。不应该去指责年轻人不生小孩,因为人家也面临很多困难,压力很大,出路在于要把生孩子变成一份有收入的工作,如果只是纯粹的付出,很难激励大家,建立有效的生育激励机制,才能治本。生育对未来经济社会的贡献比人工智能更大,就应该获得相应的收入。
图源:社交媒体
对此,网友的评论十分热烈。有网友说“举双手赞同”,甚至有人建议“给全职妈妈也发补贴”。也有人质疑和担忧,“政府不可持续,所以不提倡。”“肯定会有一把大聪明钻其中的空子。”
图源:人口50论坛微信号
公开资料显示,黄文政是上海交通大学系统工程硕士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人口学者,“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他曾在去年的人才50论坛上表示,长寿引起的老龄化不可怕,可怕的是少子化。中华民族是世界第一大民族,庞大的人口基数是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之一,也是维持中华文明相对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根基。要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薪火相传,大力鼓励生育并将生育率提升到2.1是迟早要做到,也必须要做到的。
先别急着说“建议专家别建议”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将生孩子当成工作”,这一观点提炼得过于“震撼”,让网友们惊诧不已:生孩子当成工作,那谁给发工资?谁给交五险一金?生了不想养能不能“辞职”?有没有上班下班时间?种种脱口而出的质疑,让近年原本就被打上“不靠谱”标签的专家形象,更加雪上加霜。
其实,看看黄文政的原话,他并不是简单地说,要刻板地将生育变成一份职业,而是在强调,应该建立有效的生育激励机制,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年轻人不生孩子。
他表示:“养孩子生孩子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工作,它应该是有收入的。因为别人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那么真正的出路在哪里?要把(生育)当作工作一样来看待!”其实,这一说法的核心观点,仍是我们说了很多次的,不可忽视生育劳动的价值。
生育劳动指的是家庭为社会提供劳动力而耗费体力和脑力的过程,包括母亲孕育分娩孩子的过程,也包括整个家庭抚养、教育孩子直至其长大成人的过程。
其中当然需要耗费巨大的金钱成本,不然网络上也不会将孩子戏称为“四足吞金兽”。但即便不去算家庭为生养孩子花了多少钱,单单是生育劳动本身,也已经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而且不仅能生产使用价值,还能创造新的价值。
专家所说的“将生孩子视为工作”,只是用直接通俗的话语再度阐述,生育作为人类社会得以维系的关键性劳动,其价值应该也必须得到社会公认和重视。
我们不能将生育视为女性或者家庭的“义务”和“私事”,要尊重这一劳动为人类社会做出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
那么所谓的“发工资”,也就更好理解了。
这其实就是说,要对生育进行真金白银的物质激励,要肯定“生孩子”这一行为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更要正视年轻人生育所面临的现实压力和困境,不要一味地喊口号,打鸡血,而要拿出点实实在在的支持和鼓励来。
这其实和广大网友所呼吁的“直接发钱”,是一回事,真的没必要还没看完就高喊“建议专家别建议!”
相关节目截图
而且,现在全国多地已经开始发放二孩、三孩育儿补助,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一次性最高能补贴2万元,虽然跟庞大的生育成本相比,这些钱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还不好说。但至少从政府层面,体现了对家庭生育的一种关怀和鼓励,尤其是对于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可能就能解一些“燃眉之急”。
专家既然提出了建议,那网友当然也有就此展开议论的权利,无论赞同或是反对,只要言之成理,能让道理越辩越明,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都无可厚非。但还是要先看清楚靶子,再射击,否则很容易因为误解和偏见,伤害了共识,模糊了焦点,贬损了生育劳动的价值。
跟动物相比,人类的生育活动除了生物本能之外,更涉及夫妻情感,社会观念,生育政策等等,是一项很复杂的社会活动,有其独特的神圣性和仪式感,当然不应该简单视为工作或投资,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但是,珍惜孩子,尊重母亲,鼓励生育,都应该从尊重生育劳动价值,给予这种劳动应有的物质和情感回报开始,这一观念,应该成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共识和基石。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陈俊 评论员:屈旌)
编辑:陈曦紫
审核:苏争 魏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