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国大学的国际排名不可能名列前茅?

为什么德国大学在世界排名中总是比较靠后?德国大学的综合实力真的那么差劲吗?

下面这篇文章分析到,这其实是一种假象。按照这类排行标准,德国大学的排名不可能靠前。

《经济周刊》

2023年5月15号

作者: Nell Rubröder

前不久,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CWUR) 公布了新的排名,不出意外,德国大学的排名依旧很靠后。

只有一所德国大学进入了前50。今年仅有14所德国大学的排名有所提高。相比之下,80%的德国大学都表现得比去年差。

根据《经济周刊》对此排名的分析显示,德国大学的教学是相当值得尊敬的。德国专家也对这项排名持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德国大学表现不佳的原因不在于教育系统的质量不足,而在于全球大学排名的标准。

CWUR作者们认为,德国教育机构的最大问题在于,国际竞争者拥有更多可支配的财政资源,尤其是在研究方面:

例如慕尼黑大学(LMU)下降了两位,现在只排到第46。

柏林自由大学(FU)排名第58。

洪堡大学(HU)排名第59。 

海德堡大学排名第68,

慕尼黑工业大学(TUM)排名第78。

排名前十的德国大学还包括:

哥廷根大学、

图宾根大学(第113位)、

波恩大学(第115位)、

弗赖堡大学(第130位)和

法兰克福大学(第138位)。

全球2000强榜单与其他大学排名不同,它不是基于调查或大学本身提交的材料,而是根据四个对大学进行评估的指标:教育和教师的质量、就业能力和科研。

这意味着,杰出教师的数量、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引用次数以及校友的职业成就等四个指标被采用,并在不同大学之间进行比较。

在大多数排名中,学术论文占得比重最高。但德国的问题是,很大一部分基础研究都在大学机构之外进行,例如在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PI)。这导致科研的质量难以得到可靠地衡量,尽管在大学和非大学研究所从事研究的往往是同一批人。

此外,德国大学非常重视实践。而在这个过程中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则往往会被淡化。而且只有一小部分德国学者不厌其烦地用英语为国际读者撰写论文。一方面,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出版物的阅读和引用较少,这反过来又对大学排名产生巨大影响。

另一个决定性指标是德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基本结构:德国公立大学不收学费。这意味着,原则上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但另一方面,大学可支配的资金较少。

这种情况在美国恰恰相反:他们大量投资于少数顶尖学生,所以各自大学可以在全球排名中攀升。美国的大学不仅从学费中创造了奢侈的预算,而且还从股票或养老基金等投资回报中创造了奢侈的预算,而这种制度在德国是被禁止的。

德国大学僵化的人事规划也带来了后果:教授是公职人员(Beamten),他们的人数由国家规定。新教授只有在老教授退休后才能升迁。因此,德国大学经常留不住有才华的年轻人。

为改善这一局面,德国联邦和州政府在2016年通过了所谓的 “卓越战略”(Exzellenzstrategie)。该战略四年来一直在资助十四所所谓的 “卓越大学”,每年金额达数亿欧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为德国大学的顶级研究(注: 并非提供整个大学的经费)提供长期支持,并促成旗舰项目。

根据德国科学和人文委员会的说法,卓越大学的目的是 “永久地加强大学作为一个机构或一个大学网络,并扩大其在研究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 

另一个支柱:卓越集群(Exzellenzcluster),来自不同学科的成熟科学家在其中进行联合项目研究,这也可以作为年轻科学家的跳板。目前,德国共有57个卓越集群得到联邦政府的财政支持。

“必须强调的是,特别是在研究方面,我们德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拥有非常好的财政框架条件,尤其是在国际比较中。” 负责发放资金的德国研究基金会主席Katja Becker这样说道。❖

信息出处

https://www.wiwo.de/erfolg/hochschule/internationaler-vergleich-warum-landen-deutsche-unis-nie-ganz-vorne/29149032.html?wt_mc=zeitparkett

dsfsdfsdf

一直以来,我对德国大学的排名靠后而感到疑惑。

先别说德国过去几年获得的诺贝尔奖得主数量——按照CWUR的排行指标——仅仅只是因为德国大学不收学费这一项,德国大学就不可能名列前茅。因为不收费,大学就没有额外收入,政府也不会给太多财政支持。

假设,如果德国大学开始收取高昂学费能提高德国大学的排行,德国人也不愿意这么做。

事实证明,纵观过去几十年所有州政府实施收取学费,然后又被迫取消该政策的过程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德国而言,任何想通过收取学费提高排名或改善教学质量的措施都以失败告终。

德国在这方面的国情(以及理念)与英美大学有很大差异。或者说,商业化不是很浓。

自上世纪70年代起,德国人开始立法,重视让更多人——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上得起大学,而不是让更多大学生刚毕业就背负着一屁股债。据说美国有大量大学毕业生都负债累累,德国不存在这种情况。我想强调这种差异,并没有说哪种更好或更差。

说到大学排行榜,我觉得,它跟音乐或畅销书排行榜有的一比。卖得最好的书不一定最有价值,最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或最有 “营养”。 大学排行榜的高低也不能完全反应出教育的质量,因为有很多指标是不能量化的。

至于文中提到的大学排行榜是否足够客观或更有利于英美大学(歧视非英美大学),暂不讨论,只要规则透明,拿来参考也无妨。

如果德国只是纯粹地,盲目地想提高大学排行(因为虚荣心较强),除了废除大学不收学费外,还可以强制性让众多科研机构如MPI或莱布尼茨科学院等并入大学中。德国的非大学科研机构在欧洲——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顶尖的存在。

这样一来,德国大学的排行自然会飙升。但它真的更有意义吗?

所以,排行榜本身只提供分参考信息,并不是完整的。另一方面,了解排行榜是怎么形成的也很有意义。

归根结底,德国大学的目的(或宗旨)有别于美国大学。德国的有关制度也有别于美国。

换句话说,假如让德国大学制定排行榜标准,它肯定也会有别于美国。不同标准会产生不同结果,但大学还是那所大学。

按照我以前在德国上大学时期的经历与了解,德国人选择大学的标准跟大学排行榜的高低真的没有太大关系。他们所看重的标准也很多元化,例如:

➨ 距离,大学跟住家的距离,有些人特意选择一些离家更远的大学,有些人则把近距离看得很重。

➨ 学生宿舍(价格与性价比)与食堂

➨ 当地的消费与生活环境,包括娱乐环境

➨ 图书馆是否齐全

➨ 大学以外的生活是否丰富,包括课外的运动选项

➨ 教师资历

➨ 大学学科的专业性。很多人会根据自己喜欢的学科选大学,而不是大学作为整体。

➨ 就业机会。或许是我很久没跟前大学校友联系了,但据我所知道,没听说过有人长期失业。

➨ 国际化与开放程度,比如外国学生的比例、出国留学的机会以及是否能学习更多外语。我当时大学的经济系(BWL)在第五学期必须出国留学(Pflichtauslandssemester)。我的母校跟全球上百所大学有合作关系。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就是为此而来的。

以上只是我所了解的德国大学生选择大学时颇为常见的标准。

最后想补充一句,仅仅用排行榜来衡量一所大学是不够的。打一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 选择大学有时候像择偶,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两者的一个差异在于,如果发现对方不适合,换大学的成本远低于换配偶。最起码在德国是这样。‍

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CWUR)排行榜前48所大学名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