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爱与现实的较量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阿茹汗 为了能够让月子里的孩子饱吃一顿母乳,90后的新手妈妈琦琦整整“追奶”追了22天。那是至今回忆起来都会感觉痛苦的一段日子:一天24小时,间隔一个半小时就吸一次奶, 不论白天黑夜。无法休息的日子看得连月嫂和丈夫都忍不住劝说:“别太为难自己了,让孩子喝奶粉也挺好的。”

深知母乳喂养益处的琦琦不想轻易放弃。终于在第22天的时候等来了成功,一次90毫升的母乳量,不用添加任何奶粉也能让孩子吃饱一顿。这之后纯母乳喂养的次数越来越多,奶量也越来越多,孩子逐渐脱离了奶瓶,直到两年后的今天琦琦仍在进行母乳喂养。

追奶、背奶、乳腺炎、乳头混淆……这些新手妈妈们司空见惯的词汇,是她们母乳喂养路上辛苦和努力的记录。

5月20日是第33个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2021年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全国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80%以上。然而根据202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我国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9.2%,大城市这一数据高于农村地区和中小城市。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可以防止30%的儿童超重、35%的儿童罹患糖尿病。母乳喂养还可以降低婴儿感染疾病风险,同时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尽管如此,为何母乳喂养率如此之低?怎么做才能提高母乳喂养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护士长陈红推广母乳喂养十余年。在她看来,国家层面大力开展母乳喂养科普宣传,不断创新爱婴医院建设与管理,提高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等,都为母乳喂养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支持。此外,近年包括促进母乳喂养的公益机构,开展以循证为基础的专项知识科普,提高了工作在临床一线,与母婴密切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咨询沟通水平,为想要获得母乳喂养知识和实践的妈妈提供了很直接的帮助。

然而落实到个体,每一位妈妈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母乳喂养这件人类最自然、最方便、最本能的喂养方式,如今却因为多方不经意的干扰而变得充满挑战和不确定。陈红认为,排除干扰,需要妈妈个人、医院、家庭(月子中心、月嫂)“三位一体”的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她的母乳喂养目标,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新手妈妈:身不由己但要找对方法

琦琦本可以不那么辛苦。

在分娩之前,琦琦在医院填写了一份详细的分娩计划单,其中一项内容就是征求妈妈的意见:是否要母乳喂养?孩子出生后是否要与母亲肌肤接触?虽然是位新手妈妈,但出于好奇,琦琦早几年前开始了系统性的学习母乳喂养和育儿的知识,出于对自己的信心她丝毫没有犹豫,在表格当中画了对勾,并且憧憬着喂养孩子第一口奶的美好画面。

不过,事情并没有按照她所设想般发展。生孩子的过程耗去了她36小时以上的精力,当孩子出生后,母乳喂养的意愿被精疲力尽消耗殆尽,孩子趴在身上,但是她自己却无暇顾及。

刚出生的婴儿八斤一两,属于巨大儿,医生要常规进行血糖监测,预防出现新生儿低血糖,在出生后的第6个小时,孩子的血糖测量值为2.2mmol/L,出于安全考虑,护士马上给孩子喂了20毫升的葡萄糖,并在不久之后添加了水奶。等到琦琦恢复体力想要进行母乳亲喂时,喝过水奶、嘬过奶瓶的宝宝却开始抗拒妈妈亲喂。母乳喂养的关键是,孩子和妈妈一起配合,吮吸的越多,奶量才能越多,孩子的拒绝是琦琦奶量不足的开始,这才有了后面十分辛苦的追奶过程。

不过,琦琦也是幸运的,因为在育儿和母乳喂养方面有连续的学习,后期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孩子满月时已经做到了完全的母乳喂养。可是多数新手妈妈们面对的是家人、月嫂,遇到困难时,难以得到及时正确的指导。“我看到有很多妈妈会求助于通乳师、月嫂,但是他们是否受到专业的培训,这是未知的,甚至在一些情况下,通乳师的操作会破坏乳房,适得其反,”琦琦说。

国际认证哺乳顾问:排除月嫂、月子中心干扰

在东莞工作生活的笑仪是一位IBCLC(国际认证哺乳顾问),在与母乳喂养的妈妈打交道的十多年中,她看到了太多琦琦这样的案例,本想要母乳喂养,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计划落空,或者母乳喂养半途而废。她总结,母乳喂养路上的干扰主要出现在三个环节,一是分娩前的知识储备不足;二是分娩后医护的支持不够;三是,离开医院后,月子中心、月嫂、甚至是家人带来了干扰。对于很多妈妈们来说,即便自身母乳喂养意愿强烈、母乳喂养知识丰富,但在这些环节中自身往往“说了不算”。

一位住在月子中心的妈妈向笑仪发来了求助:孩子出现乳头混淆,母乳喂养时妈妈乳头疼痛,影响喂养。笑仪来到月子中心一看就知道了原因。原来月子中心为了保证妈妈们得到充分的休息,进行母婴分开管理,宝宝饿了,服务人员会把孩子抱到妈妈身边喂奶,吃饱就抱回去,妈妈们可以通过大屏幕来观察孩子的情况。

笑仪学过的专业知识是,当孩子饿了以后发出的第一个信号是舔嘴、哼唧、吃手,大哭则是饿极了的表现。而当服务人员抱着大哭、饿极了的孩子送到妈妈身边的时候,宝宝的本能反应是挣扎拒绝,需要花上一点时间安抚好孩子,才能安静吃奶,而此时绝大多数的妈妈和服务人员就会认为,宝宝不愿意吃母乳,为了安抚孩子就会奶瓶喂养。次数多了,宝宝吮吸的嘴形就是会变成让妈妈乳头疼痛的“奶瓶嘴形”, 导致妈妈乳头破裂、乳汁转移率降低。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告知妈妈奶够了,不要再生产,奶量就慢慢减少了。

一通分析后,这位妈妈了解到了原因,并强烈要求月子中心把孩子送回到身边看管,并且在几次嘴形的调整过后,孩子又重回了母乳喂养的路上。笑仪介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月子中心、月嫂所掌握的母乳喂养专业知识更是参差不齐,能否遇到一位引导新手妈妈正确母乳喂养的月嫂,几乎变成了靠运气的事情。

产科护士长:加强孕期宣教

在5月20日到来的前一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李森和她的团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母乳喂养宣传日的宣教活动。这一天,医院会安排妇产科、儿科、乳腺科等多科室的医务人员为孕期妈妈、哺乳期的妈妈们进行关于母乳喂养的解疑答惑。李森说:“对于我们临床来说,关于母乳喂养的前期宣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一定要让孕妇及其家庭在分娩之前就做好知识储备。”

李森介绍,从她所在的医院临床一线看,近些年妈妈们母乳喂养意愿不断提升,医院也在爱婴医院评估、母婴友好医院评选等推动下,为母乳喂养提供了更专业的支持。不过,来自新手妈妈或者陪护家人们的一句:“孩子是不是没吃饱?”或许就会打断所有的支持。

“泌乳也是有一定的过程的,可是孩子一哭,妈妈或者家属就会有顾虑,就怕孩子饿着,经常会问我们,要不要添加奶粉?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李森说,面对这些疑问,医护人员只能耐心的解释泌乳的原理、奶量产生的过程等,“如果妈妈和家人们提前能够学习到这些知识,就不会如此焦虑,有的学一遍还是不够,所以我们就要加大宣教的力量和次数,而且这都是向孕妇妈妈们免费开放的。”

李森还介绍,为了进一步加强一对一的咨询和服务,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从2018年开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设立了母乳喂养专业门诊,医护人员每周五出诊,同时也开设了母乳喂养的互联网门诊。越来越多的医院开设了母乳喂养的专科门诊也是李森看到的进步。

医学院老师:把母乳喂养搬到学堂

5月17日下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护士长陈红在门诊接待了一位妈妈。这位妈妈在哺乳期做了一次小手术,医生要求她停止母乳喂养几日,但是这一停奶量减少,孩子就不愿意吮吸了。陈红告诉记者,在哺乳期,很多药物都有使用的研究,专业人员使用哺乳期用药数据库,能够查到最新的研究,包括药物使用总结、乳汁和婴儿血、尿中的药物浓度、可能对母婴的影响等信息,非常便于妈妈做出喂养的决定,哺乳期很多药物都有可替代选项,大可不必完全停止母乳喂养。

“很多医生都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同样作为医护人员的陈红,一直想要改变普遍存在的此类现象。陈红从事助产、护理管理、教学工作35年,推广温柔分娩和母乳喂养也有10余年。

陈红告诉记者,母乳喂养是公共卫生领域中重要的话题,然而在我国医学专业教育中,并没有“母乳喂养”相关专业,哪怕在最新版本的医学院妇产科学,儿科学教材当中,对母乳喂养的阐述也仅有不到2000字的章节,而母乳喂养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远远要超过2000字。

从2019年开始,陈红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开设了母乳喂养选修课。让陈红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男同学因为没有选到其他课而不得不来到陈红的课堂上,但是课堂上的内容却为他打开了新的世界,他知道了产后72小时要做什么帮助孩子进行母乳喂养、知道了宝宝与妈妈的肌肤接触是为了让妈妈身上的菌群第一时间接种到宝宝体表、也学会了如何让宝宝吮吸乳房等。男同学课后还给自己的妈妈发了微信,告诉妈妈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妈妈那么舍不得自己了。

陈红说,目前在国内关于母乳喂养的书籍、教材都已较为完备,一些医学院也陆续开展母乳喂养的专题讲座或课程。这是好的开始,但是母乳喂养距离成为一门专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有一线城市的产科医护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产科的护士都是从护理专业毕业的,分配到了产科,因此关于母乳喂养的知识多为后期在工作中学习掌握的,知识来源于一年两到三次的讲座。然而,一次入门级的母乳喂养专项知识培训,需要花上超过100小时的内容学习,一个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哺乳顾问,需要5年内经过1000小时相关的母乳喂养相关临床工作积累,该医护人员认为,母乳喂养也可以像助产专业一样,成为专业方向,这将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普及与推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