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小孩哭闹,引发高铁乘客冲突的新闻,屡见不鲜。
同样是小孩哭闹不止,最近发生在一高铁上的一幕,却有了不一样的结局,让人大呼暖心。
视频中,5个月大的宝宝一直在哭,年轻的宝爸哄不住他,手忙脚乱给孩子塞奶瓶。后排座位上的几个阿姨赶紧阻止:这样孩子会呛到,还主动帮忙抱着孩子哄,宝宝立马不哭了,还笑了。
温暖的一幕打动了无数网友的心,纷纷留言点赞:“这才是社会应该有的样子,多好,比吵架好多了”“这才是高铁正能量”“这才是温暖的中国”“这才是双赢”“互相谅解”“大爱”……
联想到此前不久,还是在高铁上,一女乘客嫌两岁不到的孩子在高铁上哭闹吵到自己,与家长发生激烈争执,大吼大叫: “你是他爹,让他闭嘴!”
两厢对比,孰是孰非,答案不辩自明。
随着时代发展,高速交通设施广泛普及,高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常用工具。类似婴儿在高铁上哭闹的情况,也成为发生在高铁这一公共空间的常见现象。如何看待、怎样对待,涉及到公共空间的行为规范、民众公共道德以及社会责任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抛开简单的道德评判,不妨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求解这一问题。
应当说,哭闹是婴儿的本能,是一种无意识状态。当婴儿感到不安、饥饿、困乏或者不舒服时都会哭闹。在高铁车厢这样一个相对封闭、陌生、嘈杂的环境中,婴儿的不安全、不舒适感会被放大。哭闹就成为他们在无法用语言表达情感和需求时的一种手段。因此,婴儿不应该受指责。
抛开个人素质,公众对于婴儿哭闹的反应由多重因素决定,包括他们自身的情绪状态、对噪音的敏感度和所处社会角色等。婴儿的哭闹声音会让其他乘客感到困扰,进而可能引发冲突。这种冲突的核心在于如何看待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显然,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味指责他人,无助于问题解决,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就像大吼“让他闭嘴”的女乘客,让场面进一步失控。
从家长的角度,主动尽可能地安抚婴儿是自身责任。有网友评论,视频里的宝宝哭闹为何没有引起反感,是“因为他(宝爸)努力了,而不是放任。大家受不了的是家长态度问题”。
带着婴儿出远门,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做好充足应对准备,比如带足尿布,备好奶瓶和玩具等,以便在需要时及时满足婴儿的需求。一时安抚不了,要主动向周围人道歉,求得谅解。
曾有位宝妈害怕第一次坐飞机的宝宝会打扰到乘客,提前准备了小礼物附上了纸条,分发给周边乘客,这种暖心的举动融化了好多人的心。另外,将哭闹孩子带离当前环境,分散宝宝注意力,也是让宝宝从不安的负面情绪中跳脱出来的好办法。
对于其他乘客,也有责任给予理解和包容。公共场合,大家共享资源、息息相关,需要彼此理解和接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理解婴儿哭闹的原因,谅解家长的不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像视频中高铁后座上的阿姨,发挥经验所长,帮助安抚婴儿,收获温暖,实现双赢。
高铁公司也应承担起运营方的社会责任,为家长和婴儿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环境。比如,可以设置专门的婴儿护理室,提供婴儿床、尿布台等。还可以在购票时明确告知乘客可能会有婴儿在车厢内的情况,以便乘客有所准备。
政策方面,政府可以引导和规范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婴儿管理,同时,鼓励社会大众对于婴儿哭闹的理解和包容。
总之,解决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婴儿哭闹的问题,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理解,需要家长的理智和耐心,需要其他乘客的理解和宽容,需要高铁公司的创新和改进服务。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建共享一个和谐、舒适的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