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临近,家委会里那些“显眼包”又跳出来了。
这不,太原某中学某班家委会筹款5000元给老师送礼的事,就登上了热搜。
这些家委会里的“显眼包”,总是打着给老师送礼的旗号,美其名曰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叫“尊师重教”,在家长群里筹款。
可整个过程里,“显眼包”们负责组织,其他敢怒不敢言的家长们掏钱,孩子压根就不知道,也不参与,这算哪门子的“尊师重教”?
家委会成立的目的,是促进家校双方的有效交流,让老师和家长们能够更好地关注到孩子的学习情况。
结果现在的家委会,一个比一个离谱。
没能起到原本加强家校沟通的目的不说,甚至变成了某些家长逢年过节向老师谄媚的工具,彻彻底底变了味道。
这里有人可能会觉得,不管家委会怎么做,只要我自己“出淤泥而不染”,不跟着他们掺和不就完了吗?
可仔细琢磨,家长群里如果大家都都很积极,就只有你扯后腿,是不是有一种没交“保护费”的味道?
万一孩子在学校受到孤立,乃至于被老师刻意忽视,岂不是因小失大?
更何况,面对家委会在教师节给老师献殷勤的这个“阳谋”,普通家长根本就没什么话语权:
想不服从集体指挥?那正好,拜拜了您嘞!
教师节给老师买礼物,家长拒绝凑钱被退群
每年临近教师节,都是家委会那些“显眼包”跳出来搞事情的高峰期。
记得之前广西柳州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教师节到来,家委会里有3名家长提出要给老师送礼,给任课老师们一个“小惊喜”。
选定的礼物是某品牌化妆品700多元的礼盒,由全班56位家长分摊。
出乎意料的是,真有“刺头家长”站了出来,在家长群里发了4个字:“我不参加。”
可想而知,这下家委会的成员们不干了,有人举起了“团结”的大旗,有人写起了小作文,总而言之就是逼迫这位“刺头家长”退群。
尽管这位“刺头家长”一直在据理力争,但最后还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被迫退了出去。
实际上,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曾明确发文《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其中包括了严禁教师以任何方式索要或者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礼物的规定。
但奈何变了味的家委会中,总是有那么几个“显眼包”家长,非要在老师面前露脸当“马屁精”。
其他家长如果不愿意“同流合污”的话,往往还会被认为是不合群,被踢出家长们的队伍,属实令人恶心。
是自愿还是逼迫?
随便看一下不难发现,那些组织家长给老师送礼的家委会成员们,尽管遣词造句都非常客气,一直在强调“完全自愿”,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逼迫。
不愿意给老师送礼?那以后你家孩子被同学孤立,可别后悔。
家委会成员们一唱一和,大多数家长哪怕不愿意,也只好“花钱买平安”,随波逐流被迫成了某些人的“帮凶”。
但仔细琢磨一下,就算真的全班所有人出钱,给老师送上了价值不菲的礼物,老师也收下来了,又能真的特殊关照谁呢?
说到底,最后不过是某些家长慷他人之慨,借用所有人的礼物,在老师面前出风头。
而且再退一步来说,如果老师公平公正,感激所有送上礼物的家长,那总不能特殊关心全班每一个孩子吧?
最后还不是跟没送一样,压根满足不了某些家长龌龊的心思。
与其讨好老师,不如把心思放在正途
其实回想一下,以前我们小时候,哪有什么家委会?
单单凭借孩子们自己,就已经能够架起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做好家校沟通了。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委会的成立确实减轻了家长和老师的一部分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那些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行苟且之事的家长,着实令人作呕。
与其一门心思讨好老师,还不如把心思放在正途,多琢磨琢磨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帮老师解忧,对老师的工作更有帮助。
之前有媒体在网上进行调查,问题是“你认为家委会是必须存在的吗”?
结果有超过一半的家长都认为,家委会这个神奇的组织,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真的要奉劝某些家委会的“显眼包”们,别把家委会当成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把所有家长当傻子。
教师节给老师送一些小礼品没问题,但不至于要全员集资,让孩子做一张贺卡、一点手工,乃至于只是一条短信、一句谢谢,都已经足够了。
结语:
如今“变了味道”的家委会不在少数,某些家长绞尽脑汁,就想着借教师节的机会,让老师将注意力多放到自己孩子身上。
但是希望这些人别忘了,“爱岗敬业”的老师还是大多数,就算真的收了礼物,绝大部分老师也不会对某个孩子格外青睐,违背职业道德给他们“开小灶”。
今日话题:你对教师节家委会筹资给老师送礼物的行为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