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假羞耻”暴露教师权利短板,教育工作不应如此“悲壮”!

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满足劳动者休息与生活的需要,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在法定节假日休假,包括其他法定假期如产假、婚丧假、探亲假等。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劳动者,同样有权按照法律规定和学校制度提出休假或请假申请。然而,不管是产假、病假、婚丧假,还是事假,教师只要面对“请假”一事,总会产生各种顾虑,甚至存在“请假羞耻”。有的教师因学校规定的请假流程复杂而难以请假,有的教师担心因请假缺课耽搁教学进度而不敢请假,也有教师因为请假后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补足工作任务而不愿请假。教师请假不“轻松”,教师请假难带来的后果也同样不“轻松”。例如,教师生病请假难,首先教师本人的身体健康会受影响,当教师身体长期处于不适状态时,其心理状态也会变得消极。请事假、病假如果不顺利,教师可能会无意识地产生负面情绪,不仅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还可能会令学生接收到来自教师的负面情绪和巨大的心理压力,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同时,教师让渡自己的请假权,是一种对自身所具有权利的不尊重,这也无形中给学生传达了错误的价值观。

教师请假难的原因分析

教师本可以也需要提出合理的请假申请,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请假难呢?

其一,“大局为重”话语下教师合法权利的弱化。“以大局为重”经常是学校管理层人员面对教师请假时的劝解,这样的劝告通常还伴随着“不要因为你一个人的事情耽误整个年级的教学进度”“这次请假可能会影响你这个月的考评,你要好好斟酌”“学校在编的教师本就不多,你的请假很可能会加重其他教师的工作负担”等直接或间接的“提醒”,使教师在颇有深意的劝解下不得不放弃请假的念头。从这个角度来看,让教师陷入请假难困境的是教师与学校之间关系的不平等。学校直接负责教师的管理、考评和薪资等事宜,教师处于被管理的弱势一方,他们担心自己会因为请假而在职业晋升、工资待遇等事项上受到学校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原有的合法权利被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所侵蚀,教师会为了自身的发展而被动地选择不请假。并且,学校“大局为重”话语下往往还表现出对“教师请假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担忧,教师在此影响下可能会逐步改变教育观,将学生成绩看作“大局”, 担心因为自己的请假而耽误学生的功课,对学生的成绩有所影响,害怕因此受到学校与家长的责难,所以当请假与学生成绩置于同一天平时,教师往往会优先选择“保学生成绩”,“大局为重”也逐渐成为教师主动放弃合法权利而自我劝慰的无奈话语。

其二,“再坚持一下”信念下的职业价值观与社会期待。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风格,在长期的教学互动中,师生间会形成独特的教学和学习氛围,熟悉了一位教师的教学模式后,学生较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其他代课教师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教师这个职业因为专业性和特殊性而具有不可替代性,面对这样的不可替代性,教师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这种职业价值观往往会成为激励教师“再坚持一下”的内在原因,这种“坚持”是为了能连续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避免因为自己请假使学生陷入茫然和混乱。除了教师本人的职业价值观,当下社会公众也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高要求、寄予了高期待,通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便可见其对教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精神的推崇。社会普遍期望每个教师都能达到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崇高道德境界,甚至于这种奉献自己、成全学生的精神逐渐衍变为“标准化”“模式化”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在这种压力下,教师容易忽视自身主体性,选择遵从或追求社会期待下的高道德标准而暗示或要求自己“再坚持一下”。

其三,“怕麻烦别人”担忧下的理解与无力。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备课、授课、作业批改、班级管理、家长沟通等。然而当下,教师却面临许多教书育人之外的任务,比如维护学校新媒体平台、撰写宣传材料、应付各级各类检查等,这使得学校每位教师的工作内容都达到近乎饱和的状态。此外,教师的工作时间边界也因职业的延展性而不断扩展,教师不仅需要完成在班时间内的工作,还经常要在非工作时间内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专业服务”。例如,教师下班后如果有家长来电咨询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需要立即回到工作状态并给予专业的解答。当教师需要请假时,为了确保不影响正常工作进程,就必须找到能够承担基本和额外工作内容的同事,但在本就繁重的工作负担下,每个教师都不希望同事来“麻烦自己”,同样也“怕麻烦别人”,最后无奈进入请假难的困境。

让教师请假“轻松”点

目前,请假难这一困境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幸福感。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一环,无论是为了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幸福感的提升,还是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让教师请假“轻松”点。

首先,维护和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第一,教师是落实休息权受益的主体,只有自身重视本人应有的休息权、请假权,正确衡量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让合法权利回归教师本人。教师与学校间存在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教师有义务服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安排,接受学校的检查监督;相应地,教师也有权利向学校提出自己合理的请假申请。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尊重教师的合法权利。教师能否安心使用合法权利,取决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给予教师权利尊重的程度。管理者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重视教师的身心健康,保障教师应有的请假、休息权,教师才能更好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第三,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法律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请假权还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教师的合法权利容易被管理者模糊和侵占。因此,为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考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明确教师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长,明确界定教师除寒暑假之外的请假权和休息权,尝试探索个性化休假制度等。

其次,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和教育内涵。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之一,教师对教师职业和教育内涵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自身角色及职业道德要求,同时不断梳理并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在坚守底线、关爱学生的基础上正视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教学与请假的关系,保障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专业能力。社会也要尊重教师合法权益,不将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认作是所有教师都应达到的普适性职业道德要求,而应看到教师日常的付出,重视教师的主体需求和个人价值,让教师能够身心健康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最后,适当扩充教师资源,健全请假代课制度。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需要教师的努力与付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需要依托学校这个平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共同分担学校的教学、管理和额外工作任务,当有教师因事、因病请假时,也能为教育教学工作托底,减轻教师请假的心理负担。同时,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健全请假代课制度,帮助教师走出请假难困境,比如建立一支由兼职教师、退休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士组成的备用教师队伍,在教师需要请假时,学校可根据教师和学生需求,匹配合适的代课教师,帮助请假教师完成课程和管理任务。新入职的教师也可以进入备用教师队伍,在跟随资深教师学习管理技巧和教学技能的同时,为请假教师提供代课或班级管理等帮助。此外,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不断优化管理制度,根据教师请假缓急情况及时调整请假流程。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3年11月刊第1期,原文标题《摆脱“请假羞耻”,让教师请假“轻松”点》

作者|徐帆 章乐

统筹 | 周彩丽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