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交通大学与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共建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会议在闵行校区文博楼举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闵行区区委副书记唐劲松、副区长杨辛,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副校长张安胜及双方有关方面负责人、专家学者出席。
面向社会需求
积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并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语言健康是人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的全周期中,人类都可能会发生语言障碍。目前,社会对语言障碍问题的认识不足、关注不够、研究不多。此外,我国语言治疗师数量稀缺。语言治疗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和多专业交叉的复杂领域,需要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介入。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培养机制,我国语言治疗师的培养多以自发性的继续教育模式为主,多为短期培训,相关从业人员难以建立专业性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23年11月正式批准成立了研究型基地——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该中心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共管。中心建设主要依托语言学、医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秉持文理医工交叉的发展路径,采用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构建语言健康的知识理论体系,研发智能型语言健康检测与训练系统,建立语言健康相关标准,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及相关人才培养,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基础资源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实施提供科研支撑。
文理医工交叉融合
打造跨学科发展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其语言学、医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在国内居于优势地位。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和临床医学学科都位居国内一流方阵,位列前3%。
围绕优势学科,上海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提出 “大健康”发展战略。在“大健康”战略规划下,全校各院系均与医学院合作,开展健康领域研究与应用。外国语学院与医学院合作开展语言与健康研究,并于2022年10月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语言与健康研究院”。
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的建设,选择在上海作为研究中心也考虑到了上海国际化程度高,是吴方言使用者聚集地,有利于开展双语、双言对语言认知障碍、延缓和干预作用的研究与实践。
在学校语言学、医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优势学科的支撑下,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的建设秉持文理医工交叉的发展路径,有望在交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
从语言视角关切人类健康
打造国际一流的研究中心
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将面向国内人民健康的需求,整合语言学、医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使用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心将制定我国老年人语言健康标准,发布我国老年人语言健康报告;建设我国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水平常模并发布我国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报告;研究双语/双言训练对国民语言和认知障碍的预防和延缓作用;研究探索语言促进国民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人才培养方面,中心将组织外国语学院、医学院、心理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部门探索语言与健康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听力科学》《语言与大脑》《语言与认知》《语言病理学》《神经语言学》《语言研究方法》等相关课程。开展语言与健康实践活动,如《创新实践》《语言研究项目》《专业实习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设立项目等多种形式吸引校外人员参与中心工作,
社会服务方面,中心将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为国家语言与健康领域政策、规划、标准制定提供研究支撑,撰写相关资政报告;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性语言、认知健康科普讲座;定期为老年人和儿童开展公益性听力筛查、认知筛查和语言检测服务;将研究成果用于社区、养老机构、医院等。
国家语言与健康研究中心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研究型基地,于2023年11月获批成立,由上海交通大学与教育部语信司共建共管,双方将围绕语言与健康科学研究、人才联合培养、践行社会责任、服务民生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