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工作吸引了广泛关注。
评审专家解老师谈了自己几天来的评审感受:从其评审的两个学部23份面上和青年项目来看,生命学部的项目质量在评审中明显高于医学部,而每个学部中,有两份项目的质量尤为突出。有20%左右的申请者明显是应付或者试水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所谓的硬伤。
“2024年五一假期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有感:两个学部共23份,其中生命学部的质量明显高于医学部的质量;每个学部2份的质量明显高于其余的质量;
有20%左右的申请者明显是应付或者试水的。
质量不高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所谓的硬伤,例如:
面上项目申请者所发表文章的质量不够高;近三年(或一年内)发表文章的数量不够多;面上项目申请者发表的文章主要是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文章缺少或缺乏;科学问题不够新,为了追热点而研究,痕迹明显;面上项目申请者的职称不够,没有达到高级职称或副高职称;已结题的项目的成果不够,多数成果是滥竽充数;其它一些擦边球,比如,有些申请者发表的文章存在勘误(图片误用),乃至有撤稿记录的;更有基者有些申请者口碑极差,虽然没有被认定学术不端,但明显的存在问题等等。”
解某指出,约20%的申请者似乎在应付或尝试申请,他们的申请材料存在诸多问题,如发表文章质量不高、数量不足,以及缺乏作为通讯作者的文章等。此外,一些申请者的研究主题缺乏创新性,仅仅是为了追逐热点,而且有些申请者的职称和已结题项目的成果也未能达到预期标准。
在评审过程中,解某强调了全面评价的重要性,并表示在各方面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会考虑其他因素,如申请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学术口碑。他还提到,通讯作者的文章在面上项目申请中尤为重要,因为这体现了申请者的组织协调能力。
尽管存在争议,解某和其他评审专家仍然坚持公平、全面的评价原则。
他们认为,评审工作应该优中选优,即使这意味着有些优秀的申请者可能无法获得资助。评审工作不仅关注申请人的论文发表情况和职称,更重视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以及研究的潜在意义。
在信息时代,评审专家们通过细致的文献检索和对申请材料的深入分析,力求在众多申请中挑选出真正有价值的科研项目,以推动我国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文源:PaperRS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