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给了不及格,于是一个大学老师被家长威胁,还有同学集体投诉,个别同学甚至以走极端来威胁。更有意思的是,最后补考,学校不再让这位老师命题、阅卷,换人命题阅卷,结果仍有一位同学不及格,只有56分。于是在其要走极端的威胁下,相关部门与负责人复核后的结论是可以“酌情”加4分,而这位授课老师宣称甚至被剥夺了“登分”的权利。
这是西安的一位大学老师近期向媒体反映的一个情况。一切源于《GNSS原理与应用》这门考试,72人参加考试,38人不及格。具体情况还有待调查,目前只是这位老师的一面之词,但我们还是可以有一个大体的判断,这个基本情况是存在的:因为判很多同学不及格,被家长找关系,直接威胁,被学生集体投诉,甚至个别同学威胁走极端。最后学校相关部门不得不妥协,以息事宁人。
这位老师质疑说:如果分数可以随便更改,对认真听课学习的同学是不公平的!这位老师很委屈,对学校处理也颇有意见,但学校也有实际困难:真出了极端事件怎么办?学校肯定会被家长缠访,社会舆论批评指责,陷于万劫不复。
此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尴尬现实:进了大学,一般情况下基本就需要都给及格,毕业,否则就有各种压力袭来,不仅仅是人情关系,更有同学家长的寻死觅活的威胁,学校和老师只能就范。也许有人说,依法治国,不应该让学校承担责任,问题是,学生出意外,你们看到哪个学校最后能全身而退的?至少也是一地鸡毛。这也是一种中国国情。一个意外,往往会瘫痪一个学校的日常运作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高校可以宽进,但不能严出。在精英教育时代,高等教育的质量还是可控的,但普及化后,这个问题就变得越来越尖锐。去年媒体关注到一些省市本科线不足300分,其实早在2021年,黑龙江本科线最低仅有280分(理科)。放眼全国,本科线300分左右比比皆是,专科线普遍也只有100多分,想考不上大学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大量知识基础与储备不足,甚至没有基本学习习惯的孩子都进了大学。也因此,高校普遍出现了“驱赶式学习”,严抓日常行为规范,“逼”大学生学习。有人说,对于一些不愿意学习的孩子,能到课堂睡觉已经算对得起老师了。
面对这些同学,如果更多老师严守考试关,质量关,可能很多人是无法及格,毕业,怎么办?前两年教育部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严控出口质量关,严令禁止高校搞不符合规定的送分式的“清考”,但据我所知,很多高校变相用其他方式替代,目的还是尽可能让孩子们毕业,拿到学位与毕业证。
在大学老师感慨现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同时,学校老师不得不放水,降低考试难度,以方便学生毕业,学校老师这样做有错吗?肯定有错,但问题是,严把质量关后,出现极端事件,谁给他们提供支撑?更何况,大面积不及格,拿不到毕业证,也的确涉及社会稳定,这些家长学生都很难接受,又怎么办?
如果不全面坚守质量关,280分可以上一个本科,380/480/580/680也还是一个本科,基本都能毕业时,我们又如何指责用人单位搞出身歧视?
其实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早一步实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他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可以参考借鉴。比如荣誉毕业生制度,即根据不同的成绩,授予不同等级的学位,英联邦国家这套制度也比较成熟,是完全可以考虑学习借鉴的。
既然我们不得不让280到680的孩子都进大学,甚至都毕业,那么就在毕业证与学位证上进行区分。有荣誉毕业生,也有普通毕业生,可能是一个现实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