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这群特教孩子“跳加官” 跳出大舞台!

穿蟒袍、蒙假面的“跳加官”手持牙笏,走着醉步,伴着喜庆的锣鼓声来啦!手舞足蹈一番后,“跳加官”还走到人群中,向观众送上“梦想成真”等条幅,憨态可掬的样子惹人喜爱。这是近日2024年特殊教育学生劳动技能展示活动暨嘉年华上的一幕。献上这一精彩表演的,是由一群智力障碍儿童和孤独症患儿组成的集美区特殊教育学校“跳加官”小队。

此前,他们已多次走出校园演出,还收到来自全球青少年模拟世界遗产大会的邀请函。

 “跳加官”源自傩舞,是一种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艺术,所扮人物系道教神仙“天官”,旧时向观众展开的条幅上大多写着“天官赐福”“加官进禄”等吉祥祝词,故称“跳加官”。2006年,“跳加官”作为高甲戏的一部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跳加官’不用台词,舞步也相对简单,特教孩子通过‘肌肉记忆’练习完全可以掌握。”集美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杨立雅说,去年,学校与集美区闽南文化研究会深入合作,共同建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基地”,成立“跳加官”小队,邀请翔安金柄村的戏曲艺人黄水碧、黄清烟来校教学。

集美区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黄坚定认为,将“跳加官”引入特殊教育学校,不仅帮助孩子们掌握这项非遗技艺,也能为他们的未来拓宽职业道路——以后,他们可以参加工厂、商店开业等喜庆场面表演,自食其力,同时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们毕竟没办法一直陪伴他们,人生的路终究要让他们自己去走。”家长张月勤也希望,“跳加官”能成为孩子们的一技之长,让他们更自信、更有尊严地活着。

点击

他们为何能跳这么好?

“跳加官”动作虽然简单,但这群特殊学生学起来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黄水碧说,刚开始一个动作教了好几遍,孩子们就是学不会,学累了还会耍性子、闹罢工,“我让他们坐下来,喝杯水,休息一会儿,等一会他们又很乐意学了。”

一个简单动作,要反复教几天孩子们才能记住,过几天就又忘了,得从头再来。而最大的难点还在于,“跳加官”的动作要与队友们敲锣打鼓打镲的节奏相配合,孩子们日复一日地演练,才形成了默契。“一开始,我没抱太大希望,没想到几个月后,他们就能上台表演了,而且一点也不怯场,比我们还放得开。”黄水碧说。

15岁的小许每周最期待的就是表演“跳加官”,当知道能上台时激动得睡不着。“没想到,我的孩子也能登上舞台。”妈妈张月勤不会忘记,孩子们第一次登台表演时,台下的家长们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后来,孩子们的舞台越来越大,从校内走向校外,“跳加官”小队成立一年多就参加了7场活动及赛事,其中2场实现创收。

(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